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生物课堂
2017-05-14袁建松
袁建松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十分直观的。但是在现有条件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微观的比如DNA分子、蛋白质分子、细胞工厂等内容,还有如细胞分裂、DNA复制、科学发现史、基因的表达等内容。这些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不好理解,没有看过也无法复原当时的场景。但这些内容又是高考中的常考和重点内容。传统方式很难让学生弄清楚这些知识点。而如果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结合,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仅以“减数分裂”一节为例,探讨一下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课堂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减数分裂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非常重要,既是对前面有丝分裂的一种升华,又是学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一个基础。减数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解好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同源染色体分离与基因分离的关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但这些内容都是微观看不见的,学生不易理解。由于受各种限制,在常规教学中,老师一般用挂图说明,并采用边讲解边画板图等较形象的手段进行讲授,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来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直观展示整个减数分裂的完整过程。通俗易懂,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很大的改变。
二、通过多媒体创设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首先视频展示人的生殖过程:在输卵管中一个卵细胞和许多精子相遇,然后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并与之结合得到受精卵。再由受精卵不断有丝分裂从而发展成一个胎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好奇,也很想知道人的来源。
接着屏幕提示遗传的概念:子代与亲代的关系。用PPT展示一家三口的图片,分析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方式。如果是有丝分裂,则精子和卵细胞中还是46条染色体,经过结合后得到的后代中就会出现92条染色体。
演示完毕后,学生马上提出了质疑:这样产生的后代的染色体会成倍增加,那现在我们的身体内就会有数不清的染色体?此时学生都很好奇,教师在此时引导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演算,进而得到结论。要使后代保持亲代的染色体数目,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只能是体细胞中的一半(23条),从而引出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减数分裂。
这些视频画面的再现情境和动画演示的应用,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利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支点,却可以引发他们对各种所学知识的联想,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也激发了他们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兴趣。
三、动静结合,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轻松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该节课中,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以及子细胞的最后产生等染色体变化过程都属于微观的动态变化,内容十分抽象,且肉眼不能观察,学生由于对减数分裂过程没有直观认识。通过视频动画、分步的Flash动画来演示精子形成的过程,形象而又具体,让学生一下子用最短的时间就把减数分裂的過程了解了大部分。最后总结的时候再叫学生上来在电子白板上把静态减数分裂图像画出来,同时配合以动画来演示。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动静轮流转换,让学生从中彻底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
四、巩固和检测
经过以上学习,学生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但在高考当中经常考查的是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因此,需要在课堂中强化这方面的比较。因此,先在电子白板上制作好表格,然后随机叫学生上来进行画图比较,一个学生画有丝分裂图像,一个学生画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图像,还有一个学生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最后把3个学生的图像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出来,并叫其他同学分析,找出错误和判断依据。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再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应阶段用动画进行演示和比较,让难点内容不留死角地全方面过关。
五、利用多媒体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
有些过程需要很久的时间,比如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过程,比如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些内容是在教室内无法完成的。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范围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进入组织细胞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学了就不会忘记。比如,精子和卵细胞的产生过程需要很多天的变化过程。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该过程在短时间内动态连续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得到了一个系统、完整、连续的减数分裂过程。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起来,可以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董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