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地理教学方法
2017-05-14于立辉
于立辉
摘 要:在初中阶段,由于地理非中考学科,加之教学内容的抽象度较高,导致学生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上往往较低。由此导致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在新课标的大力推行下,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对地理的态度,充分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获得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中学地理;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科性质、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实施,从而实现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运用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在兴趣和热情的激发下,他们不仅可以拥有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当遇到学习的困难时,还可以在这种驱动力下拥有探索和研究的意志。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程的引入阶段迅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实现注意力的集中,并且能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带动下提高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辽阔的疆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导入阶段询问学生:“我们每天都会看天气预报,不难发现当哈尔滨的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度的时候,海口的气温却在二十度以上,而西沙、南沙的温度更是在三十度左右。大家想一下,都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这样的现象虽然被学生熟知,但是很少有人会探究其中的奥秘。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肯定会回想起自己在天气预报中看到的这个问题。这会直接激发他们的疑问,并引导他们对这个现象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进而为深入学习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联系生活带动学生思维
地理来源于生活,地理的一切知识都是对生活问题和现象的总结与归纳。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地理的这个特性,将地理和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看到地理能够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的现象,进而发现地理的学科价值。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热情,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积极作用。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冬天为何昼短夜长、夏天为何昼长夜短这类生活现象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地球公转和地轴的相关知识。而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时差,则可以通过学生熬夜收看世界杯和奥运会的事实进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将生活与地理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在近在咫尺的生活问题中提高学习热情,发现地理的学科价值,同时也可以据此带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提高学习效率。这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信息技术展现具象知识
由于地理中很多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难以理解和无法掌握的问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降低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解决地理知识抽象性的问题。由于多媒体依托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内容呈现功能,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方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知识总结能力、構建知识体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并最终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演示板块运动的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刺激下理解板块张裂和碰撞对地形的作用以及板块运动的原理。对于通过一次观看无法掌握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重复播放或调节播放速度的功能让学生深入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外活动实现主动学习
地理的学习如果仅限于课堂之上,很难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巩固。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生活、社会和自然进行地理知识的巩固和有机运用,从而让学生在接触世界的过程中掌握地理,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也可以组织诸如中国地理知识竞赛、人口与环境发展论坛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有效拓展,使其拥有高涨的学习热情,进而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提高的方法不一而足。教师应当以新课标理念为理论基础,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和教材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周霞.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的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0(52).
[2]邓凤仪.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从有效到高效的转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