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文化敏感性培养
2017-05-14王冰堰
王冰堰
摘 要:初中英语教师听文化专题讲座,为其提供文化差异条件下的实践与体验机会等途径,培养其敏锐地辨识、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并在这些有差异的文化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交流与相互理解,然后才能获得交融关系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敏感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多元化特征也更加显著。学校作为一个微型社会,也必然反映出这种多元化特征。初中英语教师要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某一类学生,而是来自不同社会团体的杂合体。
一、文化敏感性的内涵
对本土文化的敏感和人际敏感,1985年提出了关于敏感性的概念,认为敏感性分为对本国文化的敏感性和人际敏感性两方面。对本国的敏感性是对自己所属群体的社会习俗的一种敏感性,而人际敏感性是指个体识别他人行为以及对差异进行感知的能力。
文化敏感性也称跨文化意识,是指在深刻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对异国文化的观察、领会、理解、接受、赏识和有效利用的反应能力,是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文化敏感性能从表面上发现异国文化的特征,并能察觉到其与本土文化的差异以及有文化冲突的异国文化特征和对方的所作所为。
二、初中英语教师文化敏感性培养的现状
笔者从《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际研究》一书所附的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在对35名一线英语教师进行访谈的结果中,发现一线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般都只是照搬教参上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不能主动将课堂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因而英语教学只是对文化进行零散介绍,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授结果不理想。在对学生文化身份差异了解方面,因为教师本身来自某一特定的文化,熟悉这种文化的思考模式、行为习惯等,會无意识地对异于自身文化身份的学生产生偏见,导致隐性的不公平现象产生。除此之外,初中英语教材中也可能存在一些文化偏见,如果初中英语教师缺乏文化敏感性,就会误导学生文化观。因此,初中英语教师文化敏感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应列入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计划的重点部分。
三、初中英语教师文化敏感性培养的现实途径
1.将文化敏感性纳入初中英语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体系是教育教学转变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诸多教师对自身工作要求的标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形势及中国新常态的背景下,教育评价体系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以期培养出真正意义上能够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以及能够适应新形势的人才。将文化敏感性纳入初中英语教育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师对文化敏感性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参与到文化敏感性培养中的主动性。
2.组织初中英语教师听文化专题讲座
基于文化的识别、认知、理解能力的差异,中国人使用汉语时经常出现语用失误现象。说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因此,可以通过文化讲座的形式,选取语用失误个案作为语料,限时、定期、有的放矢结合课本某一章节的内容举行一次或一系列讲座。通过这种文化专题讲座将零碎的文化信息精心整合,从而进行系统性分析,使老师对这种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其文化敏感意识,使其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摆脱因自身文化所积淀而成的思维定式的影响,从而自觉避开因类似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用失误。
3.提供文化差异条件下的实践与体验机会
教师文化敏感性的培养不能只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只有将其置身于相应的文化背景中,深入接触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种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敏感性。心理学上指明,学习的内部过程即知识的内化,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文化敏感性不能只是简单的文化知识相加,还必须是大量的实践结果积累。因此,应定时为初中英语老师提供去其他不同类型或不同地区学校或一些英语国家学习的机会,使其对其他文化,尤其是英语文化有切身的体会,并形成深刻印象,提高文化包容度,从而增强文化敏感性。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此界定把握住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但在实际生活中,绝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理解都比较片面,多局限于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而忽视了教师素质内涵中更为深层的涵义。因此,必须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将文化敏感性的培养纳入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中。
参考文献:
[1]张蔚东,霍金侠.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
[2]沈成贵.初中英语教育心得谈[J].考试周刊,20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