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
2017-05-14罗丽银
罗丽银
摘 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班级管理理念。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班级管理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为载体的“小组合作”新路子,优化班级管理,开展合作学习成为大力倡导的教育、学习模式。
关键词:自主;小组合作;评价;激励
“和顺情理,合作共进”是我们从化二中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经途径,就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管理主体。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这种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具有自主、合作、创新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此方案。
一、小组的组建
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具体分组方法如下: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班级人数不同而不同,一般每班8个小组,每组4~6人。每个学习小组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分为A、B、C三层。三类学生既有个性發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这样分组,既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小组的构建
分为正副组长、各学科组长和纪律监督员,他们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以上设置,班主任、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
三、小组的管理
小组讨论形式多样化,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不漏一人。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这样能锻炼学生学会倾听、记录、互学、展示、思考、质疑、合作和探究。
四、小组的评价
1.教师层面——“一课一评”
任课教师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及时量化考核,并及时登记《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做到一课一评。
2.小组层面——“一日一评”
(1)学科组长根据任课教师在每日《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中的量化考核分数,详细记录本学科《学习小组考核“课”评表》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2)纪律监督员根据《班规》,详细记录《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生活部分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3.班级层面——“一周一评”
A.小组长根据《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做到一周一评。
B.对照班级《周优胜小组》评选出周“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
C.设定各种荣誉称号(管理之星、勤学之星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月总结评比一次,设立专栏,进行公示。
4.年级层面——“一月一评”
5.学校层面——“一期一评”
A.班级管理员根据《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做到一月一评。
B.对照班级《文明学生产生办法》评选出月“优秀文明小组”。做到一月一评,并上报学校。
C.期中期末对照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次数,评选出学期“先进班集体”。做到“一期一评”。
五、小组的激励
奖惩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为什么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有以下奖励形式:
1.各班建立“进阶式评价奖励机制”,借助“晋级”规则,创造性地用于学生发展性评价。
2.每月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文明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3.期中期末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各类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小组合作的德育模式被班主任认可,年级也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活动,学生得到了锻炼,为教师减压。同时,也存在一些障碍,刚开始学生比较难接受。自我管理的模式尤其是自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甚至出现抵抗情绪,班主任实施起来不顺利。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学生在成长,学生能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年级管理细则,自觉执行触犯年级管理细节的处罚,这使班主任的口头教育转变为实际行动。小组合作的德育模式探究刚刚开始,今后将不断总结,将管理做得更细致、更人性化。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7.
[2]蒋建华.学校克服平庸走向优质[J].中国教育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