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017-05-14张仕坤
张仕坤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物科学发展非常迅速,并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初中生物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動性,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培养探究意识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种途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学习血管与心脏时,利用动画视频多角度、多侧面地直观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动态收缩图像,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从而解决“四腔、血管、瓣膜、血液流动方向相统一”的难点问题,并能区分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知识。教学中也可利用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如学习伴性遗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介绍道尔顿的妈妈正常,而道尔顿兄弟却患病。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母亲正常,后代患病,这样的情况属于遗传吗?这种遗传是否和性别有关?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成语、猜谜语等形式创设情境。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注重实验,增强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操作,特别是探究式实验更受到关注,以验证实验为基础,向探究式实验转变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探究式实验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基本环节。初中生物分组实验包括练习使用显微镜及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人体的基本组织、草履虫、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种子的结构、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等。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完成教材上基本的分组实验外,还可增加一些演示和探究实验,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在实验探究中,教师要指引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分析比较法、抽样检测法等,这些方法对学生正确进行科学实验探究至关重要。
三、小组合作,提高探究水平
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通过小组交流,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对信息加以分析归纳,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用在新课教学,也可用于综合复习。例如,在学习了相关内容后,组织学生讨论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时,可以分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再由各组指定一到两名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生就能知道绿色植物不仅能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而且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
四、走进自然,提升科学素养
作为一线生物教师,仅仅让学生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走进自然,进入社会,获取更为广阔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生物问题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养殖场等,也可以组织学生踏青,观察各种动植物等。例如,在学习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时,让学生在郊区农田捕捉蝗虫,用放大镜观察其呼吸、消化、循环等系统。又如,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时,可组织学生去植物园观察各种植物。总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之外更为广阔的资源,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正确理解生物学概念和原理,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滨.浅谈初中生物学案中如何设计问题[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5).
[2]邓纪勇.在初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