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14李敬芳
李敬芳
摘 要:历史学科虽在初中教学作为“副科”,却能使学生在对人类漫长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中学到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还能学会怎样思考、分析、处理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教师教授历史课程多采用传输式教学,按照教学进度死板地讲述课本上的内容,枯燥乏味。使学生对历史提不起兴趣,教学效率自然下降。而新兴的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能解决这些问题。问题式教学法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教材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和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初中历史;应用
历史是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抹去也不能遗忘的记忆。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发展到今天的虚拟网络和数字时代,人类整整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中国是文明古国,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中国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是记事之书也是前车之鉴。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没有两件事是完全相同的。想用解决一件事情的方法解决另一件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众事之理,应付其他事情就不止于此了。所以我们求学不能不顾事实,又不该死记事实。所以初中教师在教授历史课程,传授历史知识时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探索,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以应付考试。
一、现行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主观要求和理性认识。一些历史老师,尤其是年龄大的老师习惯墨守成规,死守教材内容。在他们看来,教授历史课程就只是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让学生背下来应用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的过程中都只是围绕教材进行学习。在考试前告诉学生可能考到的重点知识以及如何应付考试,使学生麻木地接受知识,对历史的神秘与奥妙全然不知。只会死记硬背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成为背诵教材的机器,全然没有学习兴趣。由于我国一部分地区历史科目不计入中考总成绩,所以历史教师和历史课都不受重视。许多历史课甚至被语文、数学等主科课程霸占,导致历史教师也认为自身以及历史课程不重要,讲课时也只是敷衍了事。
2.学校与家长的不重视
学校是设置课程的主导方,所以从历史科目的课程安排就能看出学校是否重视历史课程。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由于教育部要求,学生必须得学历史课程,但是在中考又没有实际的分数,地位可有可无。所以被学校认为是副科。学校领导因此忽视历史学科,在课程安排上多将历史课安排在容易犯困的下午且占课往往较少,间接地对历史教师和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家长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许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督促孩子努力学习以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却忽视了其历史知识、科学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方面的发展。初一刚入学的孩子在刚接触历史课时本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学起来很有意思,但在之后学校和家长的压迫下也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想法。
二、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发挥
问题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前布置好教学任
务。让学生根据教材及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对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问,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共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只有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坐下面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利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的分析思路和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对问题的答案多是主观、开放的,这也合乎了历史的多面性。同一个历史人物,可能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枭雄,这种多方面的认识也给历史人物披上了迷幻色彩。比如初一教师在讲“伐无道,诛暴秦”这一章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是怎样的。然后让同学根据教材中秦始皇时期的农业、经济、文化、制度发展,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大家得出的结果一定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是伟大的,为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古建筑长城;统一了货币、度量衡与文字;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暴政统治,为修建自己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陵墓,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再加上修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不下三百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始皇统治下的秦朝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他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并作出判断,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讲解后更是记忆深刻,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
2.学生查阅资料,丰富历史知识
在教师应用问题式教学进行授課的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分析和探索历史问题。所以在得出结论前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做出自己主观的评价。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学生若是在课上的讨论没有尽兴并对该课的历史背景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在课余时间翻阅有关的历史资料。比如教师问丝绸之路的影响时,学生会翻阅大量资料查阅丝绸之路途中都运输了哪些物品,经过了哪些国家,促进了东西方哪些物种间的流通以及东西方宗教文化的交流。学生在对这些知识掌握之后就会对丝绸之路有细致的了解。初中三年下来,学生的历史知识丰富许多,在以后的生活交谈中这些知识都会成为学生沟通的桥梁。
3.教师创设情境,使用多媒体教学
备课是教师的一门基本功,一份细致创新的教案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同时,准备充分的备课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若教师只是单纯根据课本提出问题难免枯燥。所以在上课准备之前,教师应创设本堂历史课的情景。比如教师口述事件背景、放映相关历史背景的小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对历史事件感同身受,掌握事件的大致发展方向。这种创设情境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在提出问题时,要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合作交流,积极与老师沟通。教师得到同学们不同的答案后,应做到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和讲解,不忽略每一个孩子的看法,尽量全面、综合地看待问题。比如教师在讲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这一章前,先放映一些圆明园被烧毁前的图片,中国领土被割占前的面积图。再放映一段西方列强因不满足既得利益,欲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进行的火烧圆明园的恶行。学生看后必定悲愤不已,脑袋里也产生了许多想法,并因此对这一章的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充分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后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之后再由教师进行客观的、全面的分析。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重点讲解。
4.教师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重点和开端。学生若是不能明确学习历史课程的原因及目的,就无法端正学习态度。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不论讲解哪一个时代的故事或政策,都是在为学生揭示远去的传奇和隐藏的真相。设置历史课程本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取得借鉴与总结经验。所以教师应首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设置历史科目这个课程。教师可以在上历史课前先讲述一些有趣离奇的历史故事,比如成吉思汗如何带领蒙古国马踏列国,开拓出一块将众多文明裹挟其中的空前疆域。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述的故事后,脑袋里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会促使学生对历史文化产生向往,使学生主动了解历史知识。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后才能认真专注地学习历史文化,了解历史长河中的无穷变化。
初中课程中,历史学科虽不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学习,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而对于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师的作用更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时应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方法进行启迪式教学。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定山.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文摘版),2016(8).
[2]黄以国.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7).
[3]陈海艳.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