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错别字例析及对策探讨
2017-05-13王志霞
摘 要:错别字是中小学生掌握汉字过程中混淆汉字的常见现象。因此对别字和错字进行分类,分别分析中小学常见错别字致错原因并总结避免错别字的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此,教师应积极进行研究,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生;错别字;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0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050
从事语文基础教育的人都有体会,学生经常写错别字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根据我多年的总结发现,学生笔下的错别字除了具有趋同性和规律性之外,还有强烈的时代性。“错别字”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应该析分为“错字”和“别字”。下面,我将分别予以分析。
一、别字
别字不属于错字,从字形本身来说是正确的汉字,但是被用错了地方。学生用的别字大致可分为同音别字、形近别字以及既同音又形近的别字三种。
(一)同音别字
因为读音形同而混淆,张冠李戴,这是别字里面规律性最强的一类,即固定地将某字写成另一个字,如将“再”写作“在”,这是最常见的现象。接下来要列举的也都是很常见的固定别字(括号里是别字):
例1:迫不及(急)待 川(穿)流不息 谈笑风生(声)
莫名(明)其妙 走投(头)无路 鸦雀(鹊)无声
悬梁刺股(骨) 甘拜(败)下风 大声喝彩(采)
(二)形近别字
因为字形接近而致错用。这类字的规律性不是很强,写错的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汉字,常因人而异,因书写习惯而异。两个汉字,其构件略有不同,出头不出头,有点没有点,单人旁、双人旁,由于学习者认识这些汉字时没有仔细甄别,导致在他们头脑里把二者混为一谈,使用时以一当二。
例2:拨——拔 己——已 历——厉 籍——藉
竖——坚 沧——沦 勠——戮 沁——泌
贫——贪 徒——徙 寥——廖 渴——谒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相互形近的字不但会写错,还常常被读错,原因就是学习者没有把握这些字,甲和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字。
(三)既同音又形近
属于这类情况的别字也为数不少。
例3:燥——躁 崖——涯 进——近 蔼——霭
辩——辨 竣——峻 裨——俾 报——抱
梁——粱 驰——弛 壁——璧 霄——宵
正因为它们兼具字形和读音两个易混淆因素,所以更不容易被“识破”,也就成为语文试卷上的常客,且非常顽固,不易根除。
二、错字
语文试卷针对错别字设计了相关试题,这对于纠正“别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对“错字”的考察和纠正上明显成为短板。目前各种考试都采用印刷的试卷,这种试卷在排版时可能有输入“错字”的技术难度,极少有考卷上出现“错字”的考察。即使在中考这样重大的素质检测及选拔性考试中,也鲜有提及错字的时候。我考察了2010—2016年历年河北省中考统考语文试卷,发现2010—2013年连续四年考察了错别字,考查情况如下:
2010年第2题:显——险 弊——蔽 骄——矫
2011年第2题:慢——漫 慧——惠
2012年第7题:质——制 位——味 幕——募
2013年第1题:急——及 迭——叠
2014—2016年:没有考察错别字
可以发现,中考注重考察的是同音别字,对形近别字以及错字鲜有考察。
但是,实际上学生因书写错误导致写错字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具体来说,错字可以分为传统错字和“新晋”错字。
(一)传统错字
1.因少写笔画而出錯。例如:(直具善勤茅冷德留)。
2.因多了笔画而出错。例如:(荒式展武丧吃野融底)。
3.偏旁相近而写错。例如: (被祷),即将“衣”字旁写成“示”字旁或反之。
4.因组合错误出现错字。例如:(挺凯游歌)。
5.结构错误。例如:(前夜蓬满)。
(二)新晋错字
我发现近年来出现了一批以前很少见到的错字,同样是多了笔画出错,但却属于新晋错字。例如:“春”,“昨”,“暖”,均为将“日”字旁写成“目”。又如,近几年来批量出现的错字:(溪鬼心低狱)。
三、相关建议
(一)利用形声字形旁、声旁的特点
汉字中形声字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因此利用形声字形旁、声旁的特点帮助学生辨识错别字是规避错别字的重要手段之一。
1.利用形声字的形旁加以区分。形声字是形成现代汉字的主要方式。形声字的形旁是造字时词的意义所在,规定了该字的意义范畴。如以草字头“艹”为形旁形成的字,大多数都和植物有关,如“草、菜、苗、蒜、葱、蔬、萍、花、蕾、蒂、茎、韮”等。
根据形声字形旁特点可以对相关易混淆的字进行区分。“崖、涯”二字,悬崖是山上才有的,自然选择“崖”;“粟、栗”二字,“粟”是一种米,“栗”是一种树木上结的果实;“燥、躁”二字,有火才干“燥”, 急“躁”的人常常跺脚;“粱、梁”二字,“高粱”是米,而树木才能做“栋梁”;“竖、坚”二字,立起才算“竖”,有土才“坚固”;给人带来温暖的是太阳,是“日”,而不是眼睛;与衣物有关的字用“衣(衤)”字旁,与礼节、宗教和神灵有关的字用“示(礻)”字旁。
2.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区分易混淆字。如“冷”的声旁是“令”而非“今”,“琴”的声旁为“今”而非“令”,“挺”的声旁是“廷”而非“延”。
(二)利用谜语或小故事
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谜语或小故事来帮助学生减少写错别字。例如,针对“心”字的写错,可以用这样的谜语:“小勺儿,炒豆儿,炒了仨,蹦了俩。”这样就非常形象地提示了不能将两点写到弯勾里。又如,针对“德”字常常少写笔画的现象,可以用这样的谜语:“两人去看戏,走了十里地。看了四场戏,一心想回去。”学生在小故事一样的谜语中记住了这个字的结构部件,还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
以上所列举的错别字辨析及防误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这个手机电脑已经普及、手写频率减少的时代,要想做到正确使用汉字殊非易事。从心底里尊重汉字、热爱汉字,这才是避免写错字唯一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 蔡继莲.中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J].华章,2013(19).
[2] 王志霞.在Word中巧妙输入错字[J].学周刊,2009(12):121.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