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介入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7-05-13李成学管胜华

微创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栓塞肝癌导管

李成学 张 虹 杨 凯 管胜华

(河南省安阳安钢职工总医院介入科,安阳市 455004)

血管介入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李成学 张 虹 杨 凯 管胜华

(河南省安阳安钢职工总医院介入科,安阳市 455004)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原发性肝癌且瘤灶直径≤5 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行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监测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术后随访1年观察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43%(37/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7%(2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23/46),对照组为 60.87%(2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5例(10.87%)复发,1例(2.17%)远处转移,对照组10例(21.74%)复发,4例(8.70%)远处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综合治疗中应用动脉化疗栓塞介入疗效较为可靠,肿瘤控制效果好,毒副反应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介入治疗;肝癌;生存期

肝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具有地区性差异,但近年来全国肝癌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微创术式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以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为主的血管介入治疗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1]。本研究旨在观察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患者单个病灶≤5.0 cm或病灶≤3个,最大灶≤3.0 cm。两组患者经B超、CT、血清甲胎蛋白等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观察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48~81(64.81±16.52)岁;肝癌位置:左叶19例,右叶17例,双侧10例;Child-Pugh分级:A级31例,B级1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48~80(64.09±16.12)岁;肝癌位置:左叶18例,右叶18例,双侧10例;Child-Pugh分级:A级33例,B级13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肝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一期行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术前行局部麻醉,使用超液态碘化油(3~30 mL)作为栓塞剂。化疗药物为:5-氟尿嘧啶(5-Fu)500~1 000 mg,顺铂20~60 mg,阿霉素20~40 mg。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经右侧股动脉入路,将导管送进肝动脉实施造影,根据肿瘤血管分布情况,微导管超选择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后,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及病理血管栓塞。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化疗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过程应缓慢、均匀,并间断行动脉造影,观察栓塞效果,至病理血管完全填充为止。间隔2周后,CT复查,对于碘油流失或碘油未充填部位,二期采用射频消融治疗,间隔4~6周可重复治疗。

1.2.2 对照组 单纯行射频消融治疗,超声引导下,经正常肝组织或最短途径入路穿刺病灶。对≤3.0 cm结节单点消融,对≤5.0 cm病灶或多发病灶采用多点消融,第一次治疗后间隔6~8周行第二次治疗。

1.3 疗效评估 两组患者均治疗2次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WHO《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RECIST)[2]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完全缓解:肿瘤病灶完全坏死消失,持续1个月以上未扩大;部分缓解:肿瘤病灶坏死/缩小体积超过50%;好转,肿瘤病灶坏死/缩小体积超过25%~50%;稳定:肿瘤体积增大或缩小0%~25%;进展:肿瘤病灶增加体积增加超过25%,出现新病灶者。总有效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好转)/总例数×100%。监测两组患者毒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43%(37/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7%(24/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P=0.018)。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毒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低热5例,胃肠道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23/46);对照组出现白细胞减少5例,低热8例,胃肠道反应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87%(28/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4,P=0.021)。两组并发症在对症治疗后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者。

2.3 术后1年随访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中肿瘤病灶体积未增大40例(8.70%),复发5例(10.87%),远处转移1例(2.17%),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中肿瘤病灶体积未增大32例(69.57%),复发10例(21.74%),远处转移4例(8.70%),无死亡者。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10.87%)和远处转移率(2.17%)显著高于对照组(21.74%、8.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58,P=0.023;χ2=4.715,P=0.021)。

3 讨 论

对早期肝癌患者可采取根治性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但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到中晚期,手术切除等根治性术式无实际意义,故必须采取其他治疗方式控制肿瘤病灶。各类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为当前中晚期肝癌治疗的主流方法,临床效果较好,可快速控制瘤体增大,促进肿瘤细胞死亡,患者痛苦较小,并发症较少。当前,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类型逐渐增多,可分为血管性与非血管性两类,两者在肝癌治疗中均获得了一定效果,其中血管性介入治疗的疗效已经成为临床共识。

3.1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及优势 我国肝癌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日趋成熟,其中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开展较多,文献报道显示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建议在常规肝癌综合治疗中增加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可促进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为目前肝癌治疗应用最多的血管介入治疗术式,其在肝癌综合治疗中应用范围广,临床反响较好[3]。为此,本院在肝癌综合治疗中也开始了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肝癌肿瘤血供较为丰富,且肝动脉为其血供主要来源,通过血管介入治疗向肝动脉注入含有化疗药物的栓塞剂,可在短时内阻断肿瘤血供,并在局部缓慢释放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4]。本研究也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80.43%)显著高于对照组(52.17%),且术后随访1年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10.87%,远处转移率为2.17%,而对照组复发率高达21.74%,远处转移率达8.70%,与上述文献研究[4]基本一致,可知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肝癌综合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同时降低了复发和转移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3.2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的安全性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其毒副反应与化疗药物密切相关,但毒副反应风险进一步降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5]。本研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23/46),对照组为60.87%(28/4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5]。

3.3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的优势 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年新兴的有效、安全的方法,但对于肿瘤的早期转移或病灶局部复发,还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6]。血管介入化疗及栓塞+射频治疗有效结合,在控制肿瘤转移及局部复发具有一定的优势[7]。本研究采用了一期行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肝癌综合治疗中应用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疗效较为可靠,肿瘤控制效果好,肝功能改善显著,毒副反应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1] 陈耀庭,许林锋.血管介入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8):702-705.

[2] 刘 琦. mRECIST标准在评估原发性肝癌治疗疗效肿瘤活性的临床价值[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3] 吴水平,高 翔.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2):138-140.

[4] 梁宏元,卢再鸣.原发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现状与困惑[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44-48.

[5] 侯毅斌,王忠富,戴志京,等.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作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2):40-42.

[6] 薛元领.不同栓塞模式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J]. 微创医学,2014,9(2):229-231.

[7] 韦有亮,黄子团,曾 锋,等.华蟾素联合介入疗法治疗110例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分析[J]. 微创医学,2013,8(6):744-745.

R 735.7

B

1673-6575(2017)02-0255-02

10.11864/j.issn.1673.2017.02.30

2017-01-17

2017-03-14)

猜你喜欢

栓塞肝癌导管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