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看王蒙创作思想中的矛盾
2017-05-13秦姣姣
秦姣姣
摘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一部直面政治文化生活的政事小说,在它发表后引起了大讨论,批评家们、作家们、读者们对这部小说的评论是:一部反映官僚主义的作品。但从今天看来,它不仅仅是一部反官僚主义的作品。从作者的创作思想中我们看到王蒙在塑造人物时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人物身上:林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刘世吾积极与消极的矛盾,赵慧文工作与情感的矛盾。
关键词:政事小说;理想与现实;积极;工作与情感;矛盾
所谓政事小说,自然关乎政治于人事。但它既非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小说,又非反映一般人际关系的日常生活小说,而是表现特定的政治环境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处世经验、心理情绪、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生存哲学的社会生态或政治心态小说。它往往不正面涉及重大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而是通过人们熟知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常态现象进行典型化概括与提炼,从而产生以小喻大,见微知著,由此及彼的社会和艺术效果,它也可以看作是政治文化小说的一种。王蒙的政事小说是其极具特色的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正是王蒙政事小说开始的标志。本文着重讨论王蒙创作思想中的矛盾,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林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小说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林震是这样一个形象:他是新社会培养起来的新人,对于他来说,除了遵照党章、党课和他心爱的小说,书籍来生活就没有别的道路。除了做好工作,使自己度过的每一个日子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以外就没有别的愿望,爱生活,爱党,爱同志,爱美,并为了他所爱的而斗争,是自然地融合于他的血肉,而带有他自己的年轻人的特质。王蒙在创作林震这个形象时有两个人物可供参考:一个是苏联女作家尼古拉耶娃中篇小说《拖拉机站站长于总农艺师》中的主人翁娜斯嘉。另一个是王蒙在作青年干部时处理过的一个事中的人,一位姓陆的团员,喜欢活动,并不服领导,到处提意见,受到留团两年的处分。王蒙与一位曾在苏联学习过的同志研究过小陆的问题。这位同志给王蒙讲了一个概念:反动派。他说,总是充当反动派的角色,有可能最终变成反动派。他给我很大启发。王蒙在创作时吸收了娜斯嘉和小陆这两个人性格中的某一方面经过艺术处理融入到林震身上。他无意把林震写成“娜斯嘉”式的英雄,像一个刚刚走向生活的知识青年能够像娜斯嘉那样,似乎太理想化了。可是现实的经验又告诉王蒙“娜斯嘉”式的人是个廉价的乌托邦,秉持着想写几个有缺点的人物的创作目的,作者将创作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移植到林震的身上。这个不是娜斯嘉,而带有娜斯嘉影子的人物,出现在区委组织部。他带着天真、热情、理想主义在区委开始工作,在调查麻袋厂事件时,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突显的更加强烈。林震本以为可以像娜斯嘉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可是刘世吾、韩常新等的态度,尤其是刘世吾的态度更让林震感到迷惑。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達到高潮时,王蒙让林震在斗争中受挫,在受挫中成熟。王蒙想通过林震的经历显示一下:一个知识青年,把娜斯嘉方式照搬到自有其民族特点的中国,应用于解决党内矛盾往往不会成功,生活斗争是比林震从《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里读到的更复杂。这种艺术处理,使林震的形象在今天看来有血有肉,十分丰满。年轻的林震总不能一直生活在自己构筑的单纯、透明的象牙塔中,在经历过麻袋厂事件后他开始成长,开始积累经验,懂得处世的哲学。
二、刘世吾——积极与消极的矛盾
小说中刘世吾冷漠、漫不经心,甚至有些麻木,当林震将麻袋厂出现的问题向他汇报设,他却说:“现在下边支部里各类问题很多,你如果一一的用工业的方法去解决,那是事倍功半的。而且上级布置的任务追着屁股,完成这些已经任务感到很吃力。作为领导,必须掌握一种把个别问题基层存在与一般问题结合起来,把上级分配的任务与基层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的艺术。显然,这不是组织处理问题而是经常教育的问题。”这是他对待工作消极的一方面。林震为了麻袋厂的问题在开会是坚持己见,触动了刘世吾的内心。刘世吾开始认真解决麻袋厂的问题,并顺利处理。由此看出刘世吾形象是积极与消极的二元组合。其实王蒙着重写的不是刘世吾工作上怎样官僚主义,而是他的“就那么回事”的状态他运用自己对于工作规律的掌握来保护、掩盖自己的冷漠,但是当刘世吾这一人物一经王蒙写在纸上,就成为不依作者的主观意志为存在的客观存在,此时矛盾就产生了。在当时那种正面人物就必然是作者“狂热歌颂、竭力提倡”而反面人物则是作者“憎恶、反对”的这样观念影响下,刘世吾应当是官僚主义的体现者,可是在作者的脑海里,刘世吾一旦进入到林震这样一个充满热情与理想主义青年的工作中,进入到这样的人物关系中,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从解决王清权的问题上,表现他的积极性被悄悄唤起。小说也讲到他对于工作消极的原因是职业病,在小酒馆与林震的对话也看出刘世吾性格的另一面,因此刘世吾是一个饱满的人物。虽然当时王蒙并未成熟代足以对刘世吾做更深入地分析和更细致的把握,但今天看来他的形象不是单一的,仍然值得推敲。
三、赵慧文——工作与情感的矛盾
赵慧文是小说中出现的一位女性形象,她和林震一样忠实于党,对党的工作认真仔细,她也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但因自己是女性而且只是从事一些文字编辑工作,显得没有力量。作为一名女性,她有细腻的情感,她主动关心帮助林震,并邀请林震到家里吃饭,在共同讨论组织部工作情况时,两人产生了共鸣。但赵慧文的性格在王蒙的笔下就仅此而已么?不,在王蒙的创作下有一种爱情意识的产生,赵慧文对林震的关怀,以及二人在工作上的照应,使得赵慧文在林震心中漾起一层波浪。但当赵慧文对林震的情感和与组织部的缺点作斗争这样的矛盾产生后,王蒙让赵慧文选择了工作二并未选择情感,小说也未说明原因。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是林震的成长。
对赵慧文的这种矛盾,王蒙写得有写模糊。对于赵慧文的性格描绘较之林震、刘世吾也显得有写单薄,但把赵慧文看成林震情感成长的因素,还是有意义的。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表现王蒙青年时期直面人生的锐气和勇气。带着他的感觉、悟性、设计在小说中表现他的经验,他的成熟,他的思想,给我们塑造了林震、刘世吾、赵慧文等这些人物。
时代在变,政事在变,组织部式的问题已不足囊括今天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更尖锐复杂的问题,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当时作为一部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力作,尽管当时年轻的作者内心深处有一些思想矛盾和感情纠葛,但他不回避,不隐讳,把认识的欣悦和情感的苦闷一股脑全端出来,让读者从形象的客观意义上去思考和判断。它发表后所产生的强烈反应以及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证明王蒙这部成名作的现实主义的胜利。
参考文献:
[1]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2]吴澧波 曹书文《论王蒙的政事小说及其变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3]王蒙《王蒙自传 半生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