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2017-05-13马宝娟

魅力中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思维能力

马宝娟

摘要:小学数学是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紧密联系的,因此好的课堂活动是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动手操作等的实际活动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课堂活动;思维;能力;学生

小学数学是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紧密联系的,因此好的课堂活动是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新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就是重视直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等来探索和发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应用知识的能力。为此,动手操作等的实际活动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就本人在日常教学中关于优化课堂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粗浅认识,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适当选择活动方法

活动方法虽然没有规定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经过精心设计,有严密逻辑关系的活动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的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节时,在演示圆柱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是把表面积整体展开,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然后分析推导求圆柱体表面积的方法;有的教师把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和展开后的长方形侧面逐次撕下来,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推导求圆柱体表面积的方法。我认为以上这些操作方法不够妥当,因为无论是认识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还是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都必须凭借三维空间才能实现。在分析探索圆柱体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和展开后的长方形侧面面积的方法时,必须凭借“体”的形象或“体”的表象进行,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求这三个面的面积时,圆形底面面积是用圆柱的底面圆半径参与计算,而长方形侧面面积计算时其长和宽分别是圆柱底面圆的周长与圆柱的高。但如果离开“体”的形象,把这一探究过程放在一个平面上考察、研究,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眩感--侧面展开图形的面积是用底面圆的直径乘以圆柱的高。由此可见,用展开法的操作方法探求圆柱体表面积的方法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可取的。在演示圆柱体表面积的操作活动前,应制作活动教具(可逐次展开相对的两个面,且可马上复原),操作时,凭借“体”的形象,用动态演示,突出感知对象,把一组对面先展开,展开时这组对面仍不离开“体”,学生看清楚后,马上把这组对面复合“体”上。这样通过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综合归纳出求圆柱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二、有序展开活动过程

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由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度阶段,训练思维的有序性。有序的活动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条理性。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进行“凑十”,然后让学生想操作过程。

案例:8加3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8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3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8个皮球和3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

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8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2个)操作:把盒子外面的3个分成2个和1个。

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2个放在盒内(学生说:8十2=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学生说10+1=11)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思考、边操作,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

三、重点突出感知对象

突出感知对象与背景材料的差异,对提高学生掌握新知的效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操作活动中要适当突出感知对象,一般可通过颜色、形状、动作、声音和强度等方面来实现。例如: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比较。①制作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教具各一个;②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等分为两个三角形;③将等分后的两个三角形分别与原三角形相比较,发现底和高均相等。这样操作对比明显、感知对象突出,学生就能直观、清楚地看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四、注意发挥语言功能

语言是思维的外部表现,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集中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表达的。运用恰当的语言,予以精确的表达和揭示动作与动作、具体材料与具体材料以及动作与材料之间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具有严密逻辑联系的连贯的思路。例如,讲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分三步进行:①操作: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将其三等分后在其中一份图上红色。口述: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 1/3.问:涂色部分的1/2相当于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操作后口述折的过程及结果,把1/3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是原长方形的1/6,②操作:拿出一张圆形纸,折出这张纸的1/2,涂上颜色,再折出涂色部分的1/6,口述:把1/2张纸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原来圆形纸的1/12,推出5份是原来圆形纸的 5/12,③观察“折”的结果,1/6=1×1/3×1/2,1/12=1×1/2×1/6,5/12=1×1/2×1/5,师生共同归纳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后,通过自己的外部语言,细致完整的描述这些活动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归纳,最终将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语言的表达,转化为自身的应用能力。

五、充分应用感观功能

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自身感观,共同参与活动,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用两个绳圈和3根等长的铁丝制成框架式的形体,展开后经过观察与讨论,学生思路打开,想象丰富。他们把这个框架式的形体既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油桶,又可看作有底无盖的水桶,还可以看作无底无盖的烟囱,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地安排学生通过学具进行操作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動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亲身体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从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还要把握时机,在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然而对新知又似懂而非懂的时候即时开展,最终使得操作活动起到推波助澜、化难为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斌;周宏;高长梅.课堂素质教育手册(下)[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10.

[2]柳斌;舒达.21世纪素质教育实施全书(下)[M].北京:长城出版社,1999.05.

[3]徐灵焕.优化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J].教育研究·论坛,2011,第22期.

[4]徐育民.让学生数学思维在操作者飞翔[J].沙棘(教育纵横),2010,第11期.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思维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