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课堂效率
2017-05-13陈春燕
陈春燕
摘 要:课堂应该是学生活动的场所,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应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关键词:氛围;兴趣;激励;主动参与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无数的教学体验,我个人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是学习的旁观者,看不到他们的积极参与,哪怕老师教得再多,也无法掩盖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思考和行动的机会之少,亦即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既然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就必须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那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呢?下面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不要给学生高高在上、拒人千里的感觉,要包容学生的缺点,耐心地帮助他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时不时地朝学生发火,这会让学生感到紧张,影响学习的情绪。我们不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时常对学生以微笑,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学生如沐浴春风,心情舒畅,教师平和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才会积极的思考、学习。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美好的情境,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一边播放小山村今昔对比的视频,以前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听见鸟儿在歌唱,现在树木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小山村被咆哮的山洪淹没;一边播放人类的哭泣声,使学生深切地认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这一文章主题。总之,情境创设的好坏,既表现了教师对教材驾驭的熟练程度,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在竞争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常言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悱愤心理,使他们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在教学中引进竞争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他们好胜心强,一旦得到老师鼓励、表扬,他们就会产生竞争意识,增添求知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引导六年级学生背古诗词时,大部分学生都觉枯燥乏味,背诵的进度很慢。于是我借鉴了寒假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比赛,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进行背诵古诗词比赛。有了比赛就有竞争,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上来了,本来只要求在指定的时间里背6首古诗,有的学生竞背了10首。背10首的同学有的用了1分多钟,有的用了1分钟,有的甚至快到只用了40几秒。还有的同学为了争擂主,更提出要比赛“飞花令”,这下子好玩了,为了背与“花”“月”等有关的诗句,课余大部分时间与同学、家长的交流都与此有关。他们背古诗词不用我推着向前走,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其中。有了兴趣的学习不仅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让人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
三、在激勵中,学生主动参与落到实处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施以不断地激发、鼓励。实践证明,课堂上最好的激励贵在教师精心设疑,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释疑中解惑。学生只有在愉悦的心境下,思维才得以活跃,求知欲望才会更强烈。
例如,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凡卡》最后一段,结局似喜似悲,同学们都对凡卡的信爷爷收不到信而对他表示同情。见此情景,我因势诱导:“同学们是不是都希望凡卡的爷爷收到他的信?”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我追问:“那么大家想一想,凡卡的爷爷收到信后,会接他回乡下吗?”一石激起千浪,学生思维活跃,顿时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认为爷爷一定会接凡卡回家,因为他是凡卡唯一的亲人,他不会看着自己的孙子被人折磨而不管不顾……”争论到此,我又追问:“从同学们争议看,凡卡即使写清了地址,贴上了邮票,爷爷很快收到了信,同样也无济于事,那么凡卡的信寄到哪儿才有用呢?”沉默了片刻,学生思维迅速发展:“是啊,寄到哪里也没用,因为人们是不会同情可怜的小凡卡的。”“对了,如果凡卡把信寄到我们这里就有用,因为我们可以把他接回来和我们一起住,还可以和我们一起上学,这样他就可以过上幸福生活的。”就这样,在老师精心设问下,不仅让学生参与争论,主动学习新知识,而且通过争议对课文主题领悟得更深刻,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才能让生命活力在课堂上真正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
参考文献:
[1]吴伟立:关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地探究[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
[2]刘铁芳,黄鑫.教学何以成为美好事物的经历[G].中国教育学刊(2014)07-0033-06
[3]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