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奇”与“俗”说《好嘴杨巴》

2017-05-13李爽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奇人茶汤底层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材分析、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好嘴杨巴》说课展示,说课过程围绕杨巴这一“俗世奇人”之“奇”与“俗”展开。

关键词:好嘴杨巴;说课;

一、教材分析

《好嘴杨巴》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或写民风民俗,或写民间艺人逸事,展示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本文主要描述了杨巴茶汤的成名过程,赞誉了杨七的精湛技艺和杨巴的聪明智慧,展示了旧天津码头的市井风俗。本文故事情节性强,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

二、目标设计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初步获得概括文本内容、评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但在品味语言的含义、评价文本的思想内涵等方面有待提高。因此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语言、体味文本内涵,并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二)课标解读

本文是一篇现代文,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要重視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三)目标设定

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课程标准,设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分析杨巴的“好嘴”, 概括杨巴的人物形象。(重点)(2)联系社会背景,理解旧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智慧,感受旧时代底层民众的生存艰辛和无奈。(难点)(3)品味本文幽默传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引出“好嘴”

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播放一个三分钟的小视频,内容是中国著名主持人金星、华少、董卿等人的主持片段。我会给学生这样说:同学们,这个小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今日荧屏上的三张名嘴,金星犀利直白、华少快速流利、董卿沉稳大气,凭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嘴”才能称得上是“好嘴”呢?但是,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自始至终只说了一句话,却被称为“好嘴”,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跟随课文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速读课文。(板书:好嘴杨巴)

(二)速读课文,初识杨巴

在本环节,我请学生速读课文,以标题人物为线索,讲讲杨巴的故事。请学生静下心来浏览课文三分钟,用一句话来说说本文讲述了关于杨巴的什么故事。学生可能会这样说:本文讲述了杨巴巧答中堂、化险为夷的故事。我会追问学生,你从杨巴的故事里,看出杨巴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很容易得出,杨巴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那张“好嘴”。

(三)细读课文,探究“好嘴”

在这一环节,我将分三步引导学生探究“好嘴”与杨巴的人物形象,感受俗世奇人。

第一步是请学生从巧答探“好嘴”,说一说杨巴的嘴好在哪里。

我会引导学生依次从答话的背景、答话的艺术、答话的反应、答话的效果这四个角度感受“好嘴”。首先,从答话的背景看,我请学生找一找并读一读能渲染出当时情势之危急的语句,感受一下中堂勃然大怒、杨巴不得不说、还得快说的紧急情势。李中堂突然大怒,毫无征兆,众人不知所措,杨七杨巴慌忙跪下。此时,杨巴必须立刻破解困局,否则自身难保。但如何破解困局?既澄清事实真相,又不损中堂威望,是摆在杨巴面前的一道难题。杨巴脑袋一转两转有了主意,请学生细读杨巴的答话,说一说杨巴是如何破解困局的。从巧说真相、巧设台阶、开脱罪责这三点感受杨巴答话之巧。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在紧急的情势背景下,众人都已吓蒙,杨巴却敢说、巧说、快说,这得益于他的敏捷、巧妙、适时。最后,杨巴获得赏银,名声大震,杨家茶汤也被改为了杨巴茶汤。所以,杨巴“好嘴”,好在巧设台阶,化险为夷,好到中堂未吃,却茶汤更名,可见嘴建奇功,嘴出奇人。(板书:奇)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本文浓厚的戏剧化特点,我将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第二步,在探讨过杨巴的说话艺术后,我将引导学生分析杨巴的人物形象。

请学生依据文中的话来说一说杨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得出:从杨巴的名字来看,他可能只是一个底层人家里无足轻重的人。从秫米面这种稀松平常的街头小吃和店里只有杨七杨巴俩人照应来看,他的茶汤店只是小本买卖,在能人如林的天津卫码头也是无足轻重的。杨巴侍奉中堂,头次里外捯饬干净,退后五步,垂手而立,请好请赏,有他庸俗世故的一面,杨巴巧答中堂,化险为夷,有他机智灵巧、委曲求全的一面,杨家茶汤更名,杨七埋没,杨巴对此好不愧疚,有他冷漠世俗的一面。至此,杨巴作为一个底层小人物,作为民间俗世中的一员,他既“俗“又“奇”这一俗世奇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板书:俗)

第三步,我请学生从奇人看俗世,说一说是什么促使杨巴练就了这样一张“好嘴”。

该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形象的普遍意义,理解旧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智慧,感受旧时代底层民众的生存艰辛和无奈。面对来自于上层的权势压迫和下层市井码头的激烈竞争,杨巴作为处于社会底层的民间艺人,他的圆滑也好,机智也好,皆是应对生存环境的特殊策略,令人不禁对以杨巴为代表的底层手艺人多了一份同情和理解。

在这个环节,从答话探“好嘴”、从“好嘴”探奇人,从奇人看俗世,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联系社会环境解析人物形象,并理解以杨巴为代表的底层手艺人生存的艰辛和无奈。至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达成。

(四)通览全文,分析手法

在述探究中,我们着重分析了本文后半部分内容,现在我将引导学生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我将提出两个疑问,一是文章的前半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学生经过思考,会得出文章的前半部分点出了杨七、杨巴的奇特之处,详细介绍了杨七制作茶汤的两个绝活,却对标题人物杨巴的好嘴一带而过,留下一个悬念。由此,我们推断出来的结论是:作者在情节设置上层层铺垫,更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和主旨。第二个问题是本文除了重点描写杨巴,还提到了李中堂、杨七和陪同官员,写他们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讨论会得出,杨巴威名大振,杨七反倒渐渐埋没,这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杨巴的明白与在场官员的糊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中堂的心理活动则间接描写出杨巴的机敏过人。对比、衬托与间接描写皆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

(五)品读句子,赏析语言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先使铁锅加热”中的“使”、“ 下晌”、“ 想辙”、“ 嘛东西”等等。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品味弥漫着浓浓津腔津味儿的语言。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并读一读出文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或幽默风趣的句子,可以采用单口相声方式或用天津方言语音语调,并请小组代表来展示一下。在交流展示中,学生会体味到本文幽默风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本节课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深刻的用意,也学到了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如情节上的铺垫,人物的衬托、对比等,读到了幽默风趣、具有浓郁津腔津味的语言,这些都是冯骥才《俗世奇人》这部作品的特点,希望今天所学能引起大家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冯骥才曾言:“生活的本色就在小人物身上……我觉得最可爱的、最千差万别的,往往是这些最普通的人,每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的心灵,如果你真接触他的心灵,你从生活里获得的那种情感上的、生活上的回报要丰富得多。”本节课的作业是阅读《俗世奇人》全本。

本课的教学过程重在分析杨巴人物形象,疏通文意后,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从巧答之妙看“好嘴”建奇功,再以文本细节为据客观全面概括杨巴人物形象,而后从个人看社会,理解小人物的生存策略,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逻辑清晰。最后回顾全文,分析艺术手法,品味语言,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引发学生阅读《俗世奇人》全书的兴趣。

作者简介:李爽,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欧美文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奇人茶汤底层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三样俱全的《俗世奇人》
农民建筑工
追求美追求品味的茶汤店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一字蚀骨
写给厌学的你: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家长也读读!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折手”奇人
“隔夜茶致癌”没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