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2017-05-13陈青秀
陈青秀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探究科学规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积累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知识的灌输,而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科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科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情境;课外活动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学活动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观念,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实现生活化呢?笔者做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
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在教学《了解空气》的时候,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酱油倒不进去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地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又如,在《溶解》一课的教学中,老师提出――“现在很口渴,想泡一杯果珍来解解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教师快一点喝到这杯水啊?”泡果珍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就更来劲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到一些方法:“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能够使果珍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把果珍放进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从这样的生活情境出发然后再引入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的,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感兴趣了。
二、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给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陌生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不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又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盐水瓶和学生喝牛奶用过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地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三、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课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知道水在0℃以上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酱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質。有了前面生活化实验材料的铺垫,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学生并没有感到这是一种作业的负担,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主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知识包罗万象,尝试科学教学生活化,学生就会明白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体会、专心研究,就能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能服务生活,养成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智慧的源泉来自生活,科学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就让它踏踏实实为生活服务。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馈于生活。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结合生活中广泛的教学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造性地为科学教学服务,在丰富的科学知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文杰.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1)
2.公绪凯.浅议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