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

2017-05-13秦水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儿肺炎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秦水英

【摘要】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前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呼吸困难改善、啰音消失、紫钳消失及心衰控制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小儿肺炎; 心力衰竭;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72-02

小儿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属于小儿呼吸道高发疾病,且多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该疾病好发于冬春两季,患儿发病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逐渐演变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威胁患儿生命[1]。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强心、抗炎、吸氧、利尿等,这些方法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但是,部分患儿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导致患儿治疗预后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2]。近年来,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得到应用,该护理模式能根据每一位患儿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得患儿的护理更具针对性[3]。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80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1.9±0.6)岁,病程2~7 d,平均(4.0±1.1)d。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2.0±0.7)岁,病程2~8岁,平均(4.1±1.2)d。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4];(2)入院后伴有不同程度的气促、咳嗽、呼吸加快等;(3)患儿均经过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者;(2)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3)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及意识不清者。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入院后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加强患儿用药指导、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患儿各项指标,对于出现异常患儿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5]。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方法:(1)心理护理。患儿发病后常伴有烦躁、惊厥、睡眠障碍等,再加上患儿年龄较小,内心不免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因此,入院后患儿家属应加强与患儿沟通、交流,时刻陪伴家属。同时,护士还应该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向患儿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患儿家属盲目就医,延误最佳治疗时机[6]。(2)呼吸道护理。肺炎合并心衰时会造成肺部有效通气量降低,心脏需氧量增加,因此必须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护士应根据每一位患儿的病情、临床症状等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案,及时为患儿调整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护士应保证病房空气流通和清洁,定时开关窗户,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此外,护士每天加强病房消毒,做好不同患儿之间的隔离措施。(3)饮食护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发病后护士应正确指导患儿饮食,尽可能让患儿饮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提高患儿免疫力,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药物耐受性。(4)用药干预护理。肺炎合并心衰患兒多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利尿剂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用药时护士应加强患儿药物干预,保证患儿能按时、按量用药,避免随意增减药物。同时,患儿用药时应密切观察期生命体征,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立即处理[7]。

1.3 观察指标

(1)生命体征情况比较。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情况。(2)症状改善时间。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呼吸困难、啰音消失、紫钳及心衰控制时间。(3)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总生活质量等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比较

两组患儿护理前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呼吸困难改善、啰音消失、紫钳消失及心衰控制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由于肺炎引起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整个身体免疫系统不健全,患儿发病后除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患儿免疫力外,还应该加强患儿护理[8]。近年来,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两组患儿护理前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加强了对患儿的基础护理,能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能提高患儿治疗预见性。同时,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加强患儿、家属疾病宣传教育,有助于消除患儿家属内心的不安、焦虑,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儿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9]。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呼吸困难改善、啰音消失、紫钳消失及心衰控制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能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增减药物剂量或药物类型,使得患儿的治疗更具针对性,并且治疗过程中护士通过对患儿饮食指导,能让患儿饮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能提高患儿免疫力,促进患儿早期恢复,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10]。本研究中,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相比,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顾小燕.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12(21):3264-3265.

[2]孙克陆,梁爱霞,王景武.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特征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1(5):699-701.

[3]傅琳琋.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疗效[J].当代医药论丛,2014,14(3):97-98.

[4]邢玉良.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3(11):34-36.

[5]皇甫春荣.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19-20.

[6]李晨華.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0):58-59.

[7]黄胜奇,吴昔林,胡秀弟.左卡尼汀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59-60.

[8]林兰芳,李柳婵,袁俭勤.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34):3205-3206.

[9]颜振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232-1234.

[10]刘志霞.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4(9):47-49.

(收稿日期:2016-12-16)

①阳朔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 阳朔 541900

猜你喜欢

小儿肺炎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复方丁香开胃贴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观察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