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童话 带孩子触摸世界真实的温度
2017-05-13王新明
王新明
摘 要:少儿报刊一度被赋予教科书般的模式,为给孩子构建一个堪比童话的美妙世界而津津乐道。可是,少儿报刊的教育功能作为影响孩子成长的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应该注重现实主义精神的树立与呈现,给予少儿读者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与真切感受。
关键词:少儿报刊;现实主义精神;落实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2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146
一、少儿报刊推崇现实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不要回避少儿报刊所描摹童话世界背后的真相
随着时代的演进,生活以多元化的角度纵深发展,孩子们的生活背景与环境也随之纷繁复杂,呈现出不同于父辈的新特点。少儿报刊亦不能再闭目塞听,告诉孩子童话就是世界。如今交通、人口拐卖等问题改变了少年儿童部分生活环境,再因贫富差距、家庭变故等主观原因,也让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不再单纯。田园小巷,无忧无虑,已渐成回忆。另一方面,面对生活的情绪、感触以及驾驭生活的能力,并不是随着孩子的天性、成长与日俱增的。作为孩子情商的一部分,现实教育需要从小开始。对于媒体工作者,我们不能告诉孩子们这世界纯洁得像一张白纸,亦不能一味觉得孩子的心灵脆弱得不堪一击,低估他们对世事的接受能力。所以,我们要给予孩子一个真实的有生老病死的世界,告诉他们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同在。朋友相亲,但仍然有隐藏在花言巧语下的陷阱;亲人相爱,仍会情感破裂分道扬镳……
(二)正视少年儿童应对现实的情商与能力
少儿报刊需要揭露生活的冰点与痛处,并不是只以打破孩子纯真无邪的梦为目的,恰恰相反,少儿报刊需要给孩子一些东西:内心深处的觉醒,自始至终的坚强,沉着从容的智慧。让孩子们感知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种更为真实的关怀与教育。教育不是说教,更不是敷衍,少儿媒体不需要做些表面文章,和着儿歌一唱一和,而应和孩子们撑着伞一起抵御风雨,即使摔了个人仰马翻,也有勇气和力量站起来继续向前。
二、少儿报刊现实性的落实
教育不仅是顺势而为,更是因势利导,不能局限于校园的方寸之间。教育的本义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道德、情怀的培育。教育是一个宽泛而零散的课程,但核心仍然是“育人”。教育本身没有属性,却在结合了当下的社会状况、家庭环境与少年儿童个体差异之后,有了质与量的区别。少儿报刊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就属于“育人”教育部分,不可或缺,不可忽略。这种教育因在持续性、感染性和广泛性方面的优势,日渐在少儿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持续性——挖掘真实,让孩子感知生活的波澜
少儿报刊的特点之一便是连续出版,这为由浅入深探索生活真相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2016年之前,绝大多数孩子都沉浸在独生子女的幸福当中。他们被父母甚至整个家族专宠。然而,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落实,诸多家庭选择“再生一个”,进而各大媒体关于大孩子用死亡威胁父母不准生“老二”的报道便屡见不鲜。结合这种社会现象,笔者适时策划制作了选题“如果爱可以复制与分享——‘二孩喜忧录”,邀请教育专家、普通父母、学校老师、医院医生、影视明星、小学各年级的孩子共同完成作品撰写。视角不同,立场自然有所区别。但所有问题最后都指向了一类人群:未成年的少年儿童。他们现在是事件的客体与受众。如果说,坐视孩子们用过激的言行将抵触情绪扩大到寻死觅活,倒不如将事情摊开来,揉碎了,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将事情的原委及真相早些告诉他们。少年儿童的成长,是裹挟在时代的演进当中的,遵守自然规律,这亦是教育要教会孩子们的。包括离婚、亲人故去在内的家庭变故,更不能隐瞒孩子们,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仍然有着自己的社会和家庭角色,他们有知情权。社会影响力的慢慢渗透,少儿报刊循序渐进地持续关注与报道,是帮助孩子们接受一切最适宜的方式。婉转的渗透、柔软的告知与善意的引领,是少儿报刊能够给予青少年儿童接受社会现实最有力的援助与体恤。
(二)感染性——贴近现实,带孩子们逃出童话
雅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追逐一朵云,一個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少儿报刊因其生动的版面式样、灵活的表现形式,与校园教育的刻板、固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接受意愿、程度以及结果来看,少儿报刊优势明显。它更易于孩子们亲近与接受,最大限度降低少年儿童的抵触情绪。
2016年,笔者策划制作了选题“康乃馨不流泪”,选题毫不隐晦白血病吞噬生命与幸福的残忍,将天灾人祸、无钱医病的种种不幸如实报道出来。笔者拍摄的一组照片中,白血病患儿的妈妈或眼含泪水,或勉强微笑,这都和诸多少儿报刊平日里给予孩子们的版面内容大相径庭。生活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少儿报刊将这些客观存在如实还原并呈现给小读者,无疑是具有视觉冲击力、情感感染力的。没有夸张,没有虚构,笔者只是作为陈述者如实反映生活的本相,对于小读者来说是受益无穷的。他们会明白,原来童年不仅是游乐园里的幸福时光,父母跟前无忧无虑的撒娇,教室里琅琅的读书之声,顺风顺水的一路成长,童年,有时也是苍白病房里无声的哭诉与挣扎,没钱医病坐等死亡降临的煎熬与绝望。童年,不是童话。
少儿报刊的教育性就在于将这种感染力持续扩大并发酵,让少年儿童完善性格,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从中提炼出益于自身成长的因素,以坚韧的性格应对生活中或将发生的种种不测。这是能力的培养,亦是儿童教育当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情怀的感染,尤其适用于处于叛逆期的少年儿童,情感的渗透往往比生硬、刻板的说教更为打动心肠,深入灵魂。
(三)广泛性——探索实际,陪孩子坚强
广泛发生的事情更具代表性,值得深入关注与思考,对少年儿童更有说服力、权威性与指导意义。
近些年来,校园欺凌成为社会新的关注热点。小孩打架不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任何社会现象从生到衍,从无到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校园欺凌事件的背后,是孩子们成长路上德行教育的缺失,更是校园教育一直因袭“模式教育”忽略少年儿童个性发展与心理问题的疏导而造成的。故此,笔者策划制作了专题“杜绝校园欺凌 做自己的守护神”。欺凌事件的广泛发生,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童话需要打破。无论唏嘘被欺者性格的懦弱,还是怒斥欺凌者的残忍、旁观者人性的冷漠,都不如告诉孩子们世界本就有风雨、有阴晴、有悲喜、有善恶,与人为善、待人以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是,当不怀好意者的欺凌不期而遇时,需要勇敢保护自己,智慧应对。这是教育里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凌芳.多给“破坏大王”观赏触摸世界的机会[J]. 考试周刊, 2015(101):190.
[2] 宋荷良. 让孩子自己去触摸世界[J]. 早期教育(家教版), 2007(8):27.
[ 责任编辑 张敬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