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住宅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模块化设计研究
2017-05-13魏昆
魏昆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着追求经济高效增长,城市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三重压力和矛盾。人们对居住区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的户外活动必不可少。儿童活动是居住区户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居住区整体品质。而在现状开发中,开发商的投资成本较少,国内设计师水平良莠不齐,居住区相关设计规范不齐全,导致人们在居住区内享受不到高質量的户外活动。
关键词:普通住宅、儿童户外活动、模块化
随着房地产大力开发,越来越多的居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而居住区的环境却没有跟上节奏,但近些年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儿童活动额外关注,儿童的生理身体健康备受关注。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耍,那么在玩耍中获得教育,掌握知识,感知世界则是儿童活动场地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平衡居住质量、营造效率和开发成本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在此背景环境下,模块化的活动场地设计应运而生,文本为寻求一种高效率的,高质量的户外活动场地设计提供的依据和方法。
一、儿童户外活动基本特征与需求分析
根据西方哲学长期对儿童的研究得出,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成长阶段以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的形式出现的(敏感期,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并反复重复这件事情,就代表儿童某一敏感期的到来,例如爬走敏感期,模仿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等等。不同时期儿童的生理心理都存在着岷县的变化,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行为特征差异较大。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年龄层儿童的生理心理需求进行研究。
(一)新生幼儿0-2岁生理心理特征及需求
对于0-3岁儿童,在生理方面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入手分析,结合心理特征得出其自身需求和对场地所需要的条件。在视觉方面1-2个月儿童喜欢注意人脸和新鲜色彩,2-3月大儿童喜欢看活动的物体和人脸,3-4月能注视远距离物体,如飞鸟,月亮,6月-12月用眼睛辨别亲人,1岁 用眼睛辨别亲人,2岁 能判断物体远近,跟上快速移动物体。在听觉方面,0-2月 听到声音会有反应,2-3月 能对语言有简单应答,4-5月 能听到耳后15cm声源,喜欢母亲的声音,6-7月 能模仿声源,感知习惯性声音如名字,8-9月 理解简单语言、字,会倾听声音,9-12月 寻找视野外声音,能判断声音,1岁-3岁 能说出自己需要,学会对人称呼。触觉方面,0-1岁儿童眼、口、舌、手掌、足底已经非常敏感,2岁可辨别物体属性。在心理方面,新生儿童就会有痛苦,厌恶,惊奇,兴趣,满足等情绪表达,4-6周无选择社会性微笑,愉悦,3-4月愤怒,悲伤,5-7月有选择性社会微笑,恐惧,6-8月母婴依恋建立,拒绝分离,怯生,2-3岁逐渐形成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等情绪。
根据以上生理和心理分析,那么在0-3岁儿童自身需求是以实践性活动为主,属于无规则阶段。重复偶然获得的动作把式,获得技能性的快乐。游戏的萌芽(0-1岁):技能性、社会性亲子性游戏,体验初步交往关系。装扮动作的发生(1-3岁):开始有模仿性的行为,而不再感受运动所驱使。
其主要需求为:感知世界、消耗能量、语言发育、提高感知能力。那么其对场地的需求是满足充足的日照,视野开阔和独立的空间避免干扰和危险。
(二)学龄前3-6岁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及需求
对于4-6岁儿童,在生理心理两方面分析,得出其自身需求和对场地所需要的条件。在生理方面,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力的实践愿望,开始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语言。用自己的行动去感知周围植物,逐渐意识到男女的差别,会进行角色扮演。开始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体力上大大增加,有足够的体力进行跑步,攀爬等活动。行为上表现十分好动,能够进行丰富多样的游戏,同时能够遵循游戏规则,模仿生活中的场景,喜欢和他人在一起玩耍,独立性较差,需要大人看管。
根据以上生理和心理分析,那么在4-6岁儿童身体各项技能越来越趋于成熟,动作越来越灵活,精细,该阶段出现了婴儿阶段所没有的角色扮演的模仿行为。他们是以象征性游戏为主,属于规则他律阶段,从原来的以物为中心,过度到以人为中心,游戏从此有了人类活动的特点,具有社会意义。于此同时他们更富于想象力,喜欢音乐与绘画,对时间、空间概念越来越明确,交往合作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主要需求为,锻炼体力和判断力,寻找乐趣,角色扮演。
对于活动场地需求是足够安全,公开,有主题,多种活动设施,满足不同游戏活动需求。
(三)学龄7-12岁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及需求
对于7-12岁儿童,在生理心理两方面分析,得出其自身需求和对场地所需要的条件,心理方面,情绪更加丰富,智力进一步发展,由于学校学习,逐渐掌握读写等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更加享受集体活动,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产生责任感和义务等。在体力上,活动量迅速增加,活动强度较之前有很大提高,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平衡力,能够使用交通工具。
根据以上生理和心理分析,那么在6-12岁儿童虽然视听触三觉反正基本完成,但是骨骼硬度仍然不够,肌肉也较为柔软,缺乏力量和耐力。手指肌肉不发达,容易疲劳,需要利用自然因素,让孩子在日光、空气、水中进行锻炼。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游泳池。让这些温和、反复的刺激,加速孩子的机体代谢,增强皮肤粘膜对气候突变的适应能力。
因此此阶段以规则性游戏为主,属于规则自律阶段。该阶段练习对社会行为的控制,对智力型规则游戏产生兴趣,知道规则和结果的重要性,手段与目标渐趋一致,其主要需求为寻找刺激,更多的体格运动,灵敏平衡协调的运动,挑战自我,情景扮演,建立人际关系。
那么对场地所需条件可以概括为,简单不花哨,自由不约束,包容不排斥。
二、基于普通住宅人群户外环境的模块化系统建立
根据系统原理,每个系统都可以得到一个个子系统,从而可以得到更小的元素模块,从每个模块单独出发的话,每个模块越小,越容易设计和处理。但系统划分越细,得到的模块数量就会越多,这必然会给系统管理带来压力。
因此宜采用宏模型法构建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模块化系统。"宏模型法"是通过将系统分解成内部结构复杂,但外在表现简单的子系统,并W模型的形式表示,最后综合起來形成系统(童时中,2000)。宏模型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模块内的密切程度最大,而模块间的结合度最小"。
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模块化系统的构建步骤如下:
①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系统的分析与分解
②通用模块和选择性模块的提取与分类
③根据模块间的关系明确模块层级
④绘制模块系统结构图
(一)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系统的分析与分解
1. 器械类活动
器械活动场地是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载体。儿童跳、爬、攀、滑等户外活动行为通常需要器械的辅助完成。根据场地里放置器械的使用特征,可将器械分为坐骑式、走跳式、爬缘式、竖攀式、摆动式、转动式、滑动式、运动式、迷园、综合式(朱堂纯,2004)。除此之外还有悬吊式,如单双杠供年龄大的小朋友玩耍,还有科技益智类器械,运用科学原理让儿童学习科学知识,如发声装置,传声筒等等。
2. 非器械类活动
除了市面上常出现的成品器械,作为设计师应该创造出更多的以自然为主体的儿童活动场所。让儿童更多的接触自然,在自然游乐中发现乐趣,接触和发现每个自然体的特性和材质。给儿童以想象空间,让其自己发现更多的可玩的游戏。如沙池、地形草坡、藤蔓通道等。且在活动场地周围要设置家长看护区域,供小朋友休憩和家长看护。
3. 植物系统
绿化种植是居住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居住区都需要有绿地率的要求,其目的不仅是美化环境,给居民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还可以净化空气,降噪除尘。因此,儿童活动场地绿化种植也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让整个环境更加舒适,夏天可以遮荫,冬天可以挡风,也可以进行场地隔离,对活动场地儿童进行一定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儿童可以认知植物,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认识自然课堂,学习自然知识。
植物系统主要分为三类:乔木、灌木、地被草坪。
乔木主要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可以局部环节小气候,也可以形成活动场地的主要景观,形成一定的观赏效果,在秋冬季节形成色叶景观,让儿童可以感知四季变化。
灌木主要为了围合场地,可以和乔木地被搭配成多层次景观,丰富场地的可看度,也可让儿童学习自然知识,加深印象。同时也可以阻挡冬季风,让场地更为舒适。因此在儿童活动场地冬季风盛行区域尽量密植多层次景观。
地被和草坪
场地入口及内部植物可以种植花卉,营造入口气氛,也可以让儿童感知植物特性,提升嗅觉灵敏度,且如果内部空间足够大,可以设计地形草坡模块,让儿童在草坪上玩耍滚爬,更加亲近自然且比硬质场地更为舒适柔软。减少意外伤害。
虽然植物在儿童活动场地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得避免有毒,刺,花粉感染等植物栽植,避免给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 色彩系统
在儿童活动场地设计的时候,色彩系统容易让人忽略,不引起设计师的重视,其实除了新生婴儿对色彩无色彩感之外,5个月以后的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度逐渐提高,在1-2岁发育时就已经具有可依据颜色判定事物的能力,喜欢桃红色和黄色等,3-6岁的儿童喜欢黄色,红色等暖色,7岁以上儿童能接受更多的颜色图绿色,蓝色等冷色调。因此对于儿童活动场地色彩的设计和搭配也非常重要。
儿童活动场地的色彩主要分为地面色彩,墙面色彩,器械色彩等。
5. 照明系统
为了便利活动场地的晚间使用,提供照明条件是必要的,首先要给居民提供便利和安全的保证,而且需要考虑照明的特性和美观,提高场地的完整性和高使用率。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主要包括场地照明,标识特写照明,人行照明,安全照明等。
6. 标识系统
标识小品设施是空间环境信息传达的重要载体,其实质是简洁、迅速、准确地为人们提供各种环境信息,帮助其识别环境空间(林志金,2010)。普通住宅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的标识小品按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可分为导向性标识、说明类标识和警告标示。
7. 便民设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对活动场地的要求相应较高,要求更完善的辅助设施,如洗手池,室外饮水机,自动贩卖机,坐凳,储物柜等。满足人更多的需求。
(二)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系统组成要素的提取与分类
1. 新生幼儿0-2岁活动场地设计原则及活动类型的提取和分类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特征和生理心理需求,可以列出不同的活动。对于0-2岁人群,他们发展的首要需求是身体成长,感官的成长和基本语言发展。其次,发展的目标为游乐中认识世界,渐渐学会建立基本的友谊以及促进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亲子互动带来的乐趣。那么对应的游戏基本可以分为:身体游戏和认知游戏。场地设计的原则为提供体能发展的机会、思维认知发展、有合适的难度性、语言发展基本交流机会以及人际互动场所。而且此类儿童皮肤细嫩,喜欢爬行,活动能力较差,因此设计时希望是柔软开场的表面,供儿童翻滚、爬行、坐下和转身。而且此类儿童对于一切外界事物都充满好奇,可以让他们更多感知自然的机会,同时更多的创在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的机会,为儿童和家长提供遮荫场所,也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
根据以上原则和儿童成长需求可以将他们的活动分为必选活动和可选活动两个级别,也就是在活动场地面积很紧凑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必选活动。其中必选活动为:场地地形游乐,婴幼儿摇摆木马,家长看护社交区。可选活动为:感知类植物园,学步墙,跷跷板,儿童小屋,及绘画算珠活动墙一体的游乐设施等。
2. 学龄前3-6岁活动场地设计原则及活动类型的提取和分类
对于3-6岁儿童,他们发展的首要需求是身体成长,动作精准性增强,学会认识周边环境以及角色扮演,语言的精准表达等。次要发展需求为学习基本万物常识及规则,自行开发学习能力。他们对应的游戏需求为身体游戏,认知游戏以及社会游戏。那么场地对应的设计原则为提供体能发展机会,提供想象力开发,场地的多样性,合适的难度性,人际互动场所以及开发探索自然的能力。而且此类儿童行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提升,因此此类儿童活动设计可以提供更多选择如迷宫、斜坡、涂鸦墙、亲近自然的种植区、社交技巧和团队建设、水游乐系统、人平衡游戏、传声管等。
根据以上原则和儿童成长需求可以将此部分儿童活动分为必选活动:综合游乐器械,涂鸦角&传声筒及沙池。可选活动为:蹦床,石堆护堤,多人玩沙器械,藤蔓帐篷,藤蔓通道以及以自然生物为主题的游乐设施等。
3. 学龄儿童6-12岁设计原则及活动类型的提取和分类
对于6-12岁儿童,他们发展的首要需求是更多的体格锻炼活动,进一步的情景扮演,人际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创造力发展等。次要发展需求基本知识的积累,体验团队游戏及认识规则。那么对应的游戏需求为身体游戏,认知游戏,社会游戏以及非游戏。场地对应的设计原则为器械可强健体魄,提供学习机会,培养怜悯心,了解规则,创造更多的人际互动交流场所,自然的环境和开发探索自己的能力,多人游戏,场地多样性和复合型场地,如半独立运动场地竞技比赛,标记游戏,大型挑战性活动器械区,攀爬器械,亲近自然的游乐场等,设计元素草图如下:
大型地形活动 器械交流 攀爬活动 自然游乐
根据以上原则和儿童成长需求可以将此部分儿童活动分为必选活动:秋千,地形坐凳。可选活动为舒缓草坪、户外多人电子数码游乐器械、自由地形游乐场所、动植物信息标签、球形攀登架、攀爬网以及自然生物为主题的游乐设施。
4. 通用模块
通用模块即为每个场地都需要的模块,不论场地大小,模块如何演变。如色彩模块,照明模块,植物模块,标识模块,便民模块等。
(三)明确模块层级
根据上述模块的提取和分类,可以知道将活动场地所有模块分为三类:必选模块、可选模块和通用模块。必选模块也就是在活动场地选择的时候首先要选择的活动,它包含器械活动和非器械活动,我们可以定义为一级模块。可选模块是在活动场地面积增加时增选的模块项,也包含器械和非器械活動,我们可以定义为二级模块。通用模块即是活动场地的辅助配套模块,完善场地的作用,我们可以定义为三级模块。场地模块的选择顺序是一级模块结合通用模块,面积增加后选择的顺序为一级模块加上二级模块结合通用模块。通过这样的模块组合形成满足各年龄段儿童活动需求,全面的活动场地。
(四)建立模块系统结构图
通过上一步的模块梳理和模块层级的建立,可绘制出模块系统结构图如下(自绘):
三、普通住宅户外活动环境模块的设计
(一) 活动场地位置的选择
在居住区整体景观设计时,活动场地的位置是首要的,尤其是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它对场地的要求是重中之重,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更希望尽早的介入项目,但按照国内正常的设计顺序,景观是最后一个介入的,这样就会受到规划和建筑布局的影响,所以首先希望尽早的介入项目的规划层面,从规划层面就应该引起重视,为儿童活动场地争取有利空间。
其次通过对项目的风光条件分析,选择夏天阴凉,冬天日照充足且风速较为平稳的区域作为儿童活动场地的首选位置。如条件有限,则通过景观手法达到较为良好的室外活动条件,如通过种植可避免夏天暴晒,冬季风较强可通过地形或种植进行遮挡,降低风速。
在位置选择的同时尽量避免将活动场地设置在建筑阴角,或接触变电箱垃圾房等位置,注意安全问题,且让家长可以顾及。
(二)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规模的确立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规模的确立取决于居住区的规模以及总户数,不同的开放商对于活动场地要求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规范要求对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及服务半径进行要求,因此参考现有相关规划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以及工作经验而定。合适的面积既要让小区每个儿童充分的玩耍,也要此面积内便于家长看护。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不能够完全按照国外的标准照搬照抄。参考国内学者的数据结合万科深圳公司景观部提供的相关资料在研究集团、区域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与客关、物业、客户的调研访谈,补充功能空间,深化功能配置,遵循产品适配体系应简单化、模块式、侧重应用的原则,建立了景观设计产品适配体系,见下表。
根据以上数据参考结合不同的开发规模定义活动场地规模建议为150平方米最小,500平方米最大的场地为参考面积。中间以250平方米、350平方米两个过渡面积。且各年龄段场地面积分配因儿童活动量的大小决定,3-6岁对于活动场地的需求量最大占总面积的50%,而婴幼儿一般由家长带着照看,活动范围和类型较少,因此占总面积的20%,另7-12岁儿童活动不局限于活动场地,他们有更多的活动需求如可以在广场上滑轮,可以自己探寻更多的游戏,对于固定游戏需求量较少因此占30%。由于目前没有相关规定,且活动场地,此分配比例根据开发商提供资料以及设计师日常工作经验得出相对的面积比例,仅供参考。绘制表格如下(以最小场地150㎡):
(三)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模块系列设计
儿童活动场地需要遵循模块化,我们在设计的一开始根据市面常用材料模数3,6,9…为基本模数,考虑实际器械体量与效果,以及对场地面积的合理利用,确定以最小模块600mmx600mm为最小的基本模块,设n=600mm设定每个活动需要的场地面积。如下图:
所列表格: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市面器械形态规格不统一,会出现超大体积的器械,在此我们标准方案中不做选用。目前我们所选器械包含市面上(70%以上的主流产品),在研究期间,主要选用国内外比较有名的产品数据,首先在品牌内自身进行对比,进行全面统计之后,去掉最小及最大的极端值,从最小值开始类推到一个能够涵盖70%产品大小的数值,之后再四个平拍之间进行对比,选取一个能够包含70%数据的数据。这样筛选出的数据可以保证我们在规定场地器械使用占地时所选的数据,是满足市面70%的产品的。如下列表所示:
1. 一级模块设计
一级模块为各年龄段儿童活动的首要选择模块。0-2岁儿童一级(必选)活动模块有地形游戏,婴幼儿摇摇马和家长看护交流区,具体如下:
而3-6岁儿童一级(必选)活动模块有综合活动器械区,涂鸦角和传声筒,沙池。具体设计如下:
7-12岁儿童一级(必选)活动模块有秋千。具体设计如下:
2. 二级模块设计
二级模块也是各年龄段的可选活动模块,当居住区活动规模较大,需要更大的活动场地时,我们通过增加活动模块依然可以实现模块的增长。完成活动场地模块化设计。而且二级活动模块数量可以无限增长,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会出现更多新奇的游戏符合现在的儿童玩耍,因此二级模块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换代。目前列举的是当前市面上常用的活动,能满足大部分普通小区的儿童活动需求。那么根据之前的儿童的活动分析得出以下设计模块。
0-2岁可选模块有感知类植物园,学步墙,跷跷板,儿童小屋,及绘画算珠活动墙一体的游乐设施等具体设计如下:
舒缓草坡(10.8㎡) 沙池(17.64㎡) 感知乐园(18㎡)
感知乐园(18㎡) 儿童学步墙(12.6㎡)
3-6岁可选模块有蹦床,石堆护堤,多人玩沙器械,藤蔓帐篷,藤蔓通道,等具体设计如下:
地形游乐(34.56㎡) 木桩游戏(30.24㎡) 大沙池(32.4㎡)
舒缓草坡(23.04㎡) 水泡涌泉(23.04㎡) 石堆护堤(22.68㎡)
藤蔓通道(25.2㎡) 藤蔓帐篷(17.64㎡)
7-12岁可选模块有:舒缓草坡,户外多人电子数码游乐器械,自由地形游乐场地,动植物信息标签,球形攀登架,攀爬网,以自然生物为主题的游乐设施等活动,设计如下:
舒缓草坡(46.8㎡) 地形游乐(30.24㎡) 地形滑梯(36㎡)
以上列举的二级模块也只是所有二级模块一部分,无法完全将所有活动模块展示,而且每个设计师设计出的活动模块不一,为了活动类型和形态的多样性,没有必要限定所有活动千篇一律,统一设计内容,只要遵循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即可。
3. 通用模块设计
植物模块
植物模块在之前的植物系统里已有阐述,主要增加场地舒适度,给儿童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提供机会。且儿童并不会完全依托设计师所设定的游戏进行玩耍,活动场地周边的植物也会给儿童提供玩耍,攀爬,翻滚等机会。那么我们在设计植物模块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植物的组合形式和搭配效果,其次避免有害植物对小朋友产生伤害。
植物组合方式
乔木可以自称景观,在场地中点缀乔木会形成良好的孤植景观效果,也可以成阵列式围绕场地周围,形成序列景观,或者和灌木搭配形成组合式景观。灌木一般在活动场地周围,将场地包围形成场地围合的感觉,也会结合草坪形成局部开放,为儿童进入草坪活動创造机会,这样也会拓宽儿童活动的范围。草坪可以独自在场地中间,通过堆坡形式,让场地形成一定的竖向效果,为活动场地创造更多的趣味性。
标识模块
景观标识模块在实际设计中常为标识设计公司单独设计,在风格上与小区整体标识系统相呼应,可以分为场地标识,说明场地的功能属性和用途,器械说明标识,一般器械成品上都会出现相应的使用说明,不需要另行设计如果不是器械类活动,可以设置相应的说明标识,提示人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警示标识,目前越来越多的警示标识都用相对正面的语气提醒人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做一些动作,多为鼓励性语言,主要设置在有一定危险的器械活动区域,提醒人们活动。
标识常用材料为木材,不锈钢,玻璃,石材,或者直接在地面上喷涂。
色彩模块
儿童对于色彩的感知程度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于色彩的偏好也不尽相同,刚出生的婴儿基本分辨不出彩色和无彩色,直到其长到三四个月大。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暖色,如黄色、红色,不喜欢冷色,如蓝色、冷紫色,他们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对鲜艳颜色的喜爱程度有所减少,慢慢开始接受并可能喜欢冷色和暗淡的颜色。具体如下图所示:
在色彩模块设计时,是和每个活动模块整体设计,建议同一年龄段色彩在同一色域,保证活动场地色彩的完整性,避免过于眼花缭乱。而且针对活动的安全范围和注意安全的地方有特殊图案进行提示,在此我们可以展示一级模块的色彩图案。
关于以上地面图案主要根据器械的安全范围进行提示划分。地面划分以及警示标识主要根据最小模块600的模数进行划分,能够很好的与模块进行结合,如下图所示:
主要建议色彩如下图:
地面材料结合模块一起设计,目前方案中建议使用塑胶,耐久性和维护施工等方面来说比较适合目前国内的需求,但也可以是其它材料,如木屑,树皮等,具体表格如下:
照明模块
儿童活动场地照明主要为了儿童傍晚和夜间活动,中国目前国情年轻人白天上班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夜间活动更加需要,那么儿童活动场地照明主要分为场地标识照明,场地照明,园路照明,射树灯等。
场地照明主要是庭院灯,分布在场地周围,照亮全场无死角,便于看护和活动。满足国家标准,场地照度满足100-200lx,高3.5-4.5米,间距8-10米。如果场地面积增加,一次类推增加照明灯具数量。草坪灯即园路灯,10-50lx.
安装注意炫光。标识主要由标识设计公司结合标识整体设计,或者直接安装地面射灯,从下往上打亮。一些说明标识常借用场地灯光照明满足观看。另射树灯常常是为了装饰场地周围。为了打造不同的景观环境效果。创造不同的审美需求。
便民模块
便民模块主要满足使用者日常活动时的需求,儿童活动场地大部分时间是有家长照看,因此会带常用的毛巾,水杯等,需要有储物柜,可以结合坐凳整体设计,坐凳可以结合场地活动模块,满足600模数进行整体设计安置。材料可以是木材,混凝土,不锈钢等。高度满足正常使用习惯,儿童坐凳建议300mm高,家长看护高度建议450mm高。洗手池一般选择成品放置在场地周围,供儿童活动完进行简单清理的作用,养成良好习惯。室外直饮机、自动贩卖机建议购买成品放置场地周围,满足更多的需求。
便民模块设计应该注意避免与场地冲突,垃圾桶尽量放置场地出入口区域,
直饮机和戏水池色彩建议和场地色彩搭配,整齐划一。
总结
模块化设计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是顺应市场同时满足儿童活动的一种模式,为快速发展节奏中寻求一种科学的,有效的,经济的方式。但在设计过程也遇到很多的困难,例如国内外关于活动场地模块化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国内的相关规范也不够完善,儿童活动的种类数量依本人能力无法完全统计,因此避免不了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愿此文可以为以后完善模块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不足之处也希望专家、老四、同行人事指正。
参考文献:
[1]朱堂纯.《儿童游乐设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方咸孚.居住区儿童游戏场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赵珍祥.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环境研究出[D].西南交通大学,2006.
[5]童时中.模块化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6]孙倩.模块化景观设施的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