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拨·自学·引导”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5-13徐煜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摩尔自学原子

徐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应该意识到“灌输式”“题海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但是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教学中不能缺失.因此,笔者提出了“点拨·自学·引导”教学模式.

一、设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教师应该在课前点拨和引导学生自学.这种前置式的学习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

例如,在讲“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时,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自学的效果,笔者提出了若干引导性问题.问题1:物质的量的定义是什么?符号和单位如何?问题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如何定义的?问题3:使用“mol”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问题4:N、NA与n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问题5:摩尔质量是如何定义的?与质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如何?

练一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的摩尔质量为23 g

B.Na的摩尔质量为23

C.Na的摩尔质量为23 g/mol

D.Na的摩尔质量为23×10-3kg/mol

设计意图:预习不等于让学生自己看书.设置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方向性地进行预习.课前“练一练”,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状态和自学效果.同时,通过预习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发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发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生成新的问题,并带到课堂上进行探究.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

课前的问题设计是点拨和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更有效.

例如,在讲“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时,导入环节,笔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联系自己课前预习的成果.导入环节的引导: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與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它们的桥梁是什么呢?学生有了预习的基础,对概念有了一般性了解,知识教学可以转换为自主学习与问题研讨.

任务1:阅读教材上的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问题1:1mol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问题2:12C原子特指什么结构的碳原子?在学生探究问题1和问题2后,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建立“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个概念.在掌握了一定规律后,如何强化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呢?可以进一步追加问题,用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实际上,设置问题进行检验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和点拨的过程.追问1:1 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是多少?追问2:2 mol H2含有多少个氢原子?追问3:1 mol SO42-是多少个硫酸根离子?随着上述学习任务的完成,新的疑问又来了.在使用“mol”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这也是学生在预习环节中就感到困惑的问题.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了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进行检测.

任务2:自主探究“摩尔质量”.首先,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1:初中所学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以碳-12原子为标准得出来的,它是怎样定义的?问题2:假如一原子的质量为m1,碳-12原子的质量为mC,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1怎样表示?请用代数式表示出来.问题3: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m2,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A2又该怎样表示?问题4:A1比A2与m1、m2的关系是什么呢?请大家推导.问题5:一个C原子如何变成1molC原子,由此推出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问题6:一个O原子如何变成1molO原子,由此推出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问题7:一个Fe原子如何变成1molFe原子,由此推出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其次,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到如下关系:m÷M×Mn×NA÷NAN

.最后,设置检测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检测题1:71g Na2SO4 中含有Na+和SO42-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检测题2:19.6g H2SO4 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检测题3:含有1.5×1022个分子,其质量为2.7g,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检测题4:0.2 mol KClO3中所含的Cl原子数与多少克CaCl2中所含的Cl-离子数相等?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和问题设计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

猜你喜欢

摩尔自学原子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战场上的雕塑家——亨利摩尔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西方摩尔研究概观
亨利.摩尔
亨利.摩尔雕塑展布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