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017-05-13陈成

学理论·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道家思想治国

陈成

摘 要: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在我国思想史上大放异彩,对我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道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主要从治国和治身两个角度进行探索和挖掘,从而达到对当代有所启迪的作用。

关键词:道家思想;治国;治身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145-02

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思想所包含的阴柔、无为、自然等内涵,在当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国内外的研究也在向纵深发展。比如,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就专门研究论证过道家的现代性,揭示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对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以中国哲学史家陈鼓应为代表的学者就积极倡导中国哲学的“道家主干说”和道家的批判。通过对道家思想的起源及主要观点的梳理,集中探究道家思想中治国和治身的启示,以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道家思想对社会、对个人的正面积極影响。

一、道家思想起源及主要观点

关于道家思想的起源,目前学界说法不一。一种是直接将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以其《道德经》为典型学术代表,庄子继承并发展老子的学说。另一种说法认为,黄帝蚩尤最早进行了关于道家的论述,老子发展为比较系统的学说,因此又有道家发于黄老学说这一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道家这一名词产生在老子之后,老子《道德经》问世之时并没有诸子百家,老子对道的研究应该称为道学。道家是以庄子为代表,秉承了老子的道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发挥而不断丰富的思想流派。这三种说法虽有不一致性,但不能磨灭的是老子和庄子的贡献。

道家思想围绕“道”构建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根本,万物皆由“道”发展而成。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到,“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不可名状的,抽象的“道”具有多重含义,既可以理解为世界的本质,也就是基本的物质基础——气,也可以理解为物的基本准则,揭示了运动与变化的基本原理,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道家思想追求道法自然、万物运转皆有其规律,同时也注重人的自我价值,倡导自爱、自然、博大、豁达,主张“出世”,与儒家积极入世的主张截然相反。道家倡导隐逸文化,倡导“小国寡民” “老死不相往来”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等治国主张。整体来看,道家思想丰富的内涵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影响、个人立身处世修身养性、文化艺术乃至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简单来说,道家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治国,一个治身。治国注重的是自然而为,顺应自然,无为而为。治身注重的是心与行、肉体与精神。

二、道家思想对治国理政的影响表现

道家思想或多或少地被历代统治者借鉴、利用、吸收,只不过在不同的朝代和阶段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概括起来,道家思想对治国的影响大致可以为三种:无为而治、非战思想和自然之治。

(一)无为而治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有为而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即无为而治。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里的“无为”如果理解成什么也不做、任其自由发展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子强调的“无为”思想,是要通过老百姓“自化” “自治”以达到“无不为” “无不治”的目的。这里强调的是老百姓的自觉意识,一种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只有老百姓树立自立自强的自觉意识,统治者才能真正做到。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天道的无为”与“人道的无为”之间的统一性。 “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大有者也”(《庄子·应帝王》)。由此可见,庄子的治国理念是由“不失其性命”向“顺乎道”的过程。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是为了避免和减少政治的主观主义和盲动主义。西汉建国初期,连年征战导致百姓困顿、精疲力竭,人民和国家迫切需要休养生息。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建元六年(窦太后死),期间一直以道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根本思想,让国民通过“自化”的方式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二)自然之治

道家的政治智慧主要是通过无为和自然两个角度展开,上面已经讲到过从君王、统治者的角度出发的无为而治,这里主要谈一下从百姓的角度出发的自然之治。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五章》)。这是说,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自然而治,也就是坚持百姓的主体地位,顺应百姓自然生活生产好的现状。先秦作品中经常刻画的世外桃源,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出的世外桃源中的老百姓的生活就是典型的自然之治的表现,没有统治者横加干扰,百姓生活安居乐业。道家自然之治的治国理念带给历代统治者的经验和借鉴,总结起来就是,施政一定要考虑到百姓现实状况,不能主观武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老百姓的意愿与执政政策相结合。

(三)非战思想

老子在《老子·三十章》中说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老子主张一道治天下,反对用武力统治天下。这是道家“非战”思想的集中体现。老子认为,“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在老子看来,兵器是不祥之物,不是正人君子会使用的工具。通过杀人来达到统治的目的是不可取的,穷兵黩武必然会受到报应。此外,上面所提到的“无为而治”,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是非战思想的表现。老子的非战思想,对诸子百家也产生了影响。墨家学派关于治理国家就提出了“兼爱” “非攻” “尚贤”,其中“非攻”就在一定程度上受老子非战思想的影响。二者在某种层面上具有相似性,都是主张反对战乱、武力统治。此外,我国的外交政策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以武力侵犯别国领土和主权完整,这也是对老子非战思想的继承发展。

三、道家思想对治身为人的影响表现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所教授何建明說,中国性格有许多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由此可见,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国民心理影响既深且广。这里就主要探讨道家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主观意识的影响,也就是治身。道家认为,治身重要的是心与行,肉体与精神。老子专讲“专气致柔”,而庄子更重视人内在的生命世界的状态。从道家思想,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治身的启示。

(一)虚心内敛

庄子《秋水篇》中说到,秋天下大雨,河面涨高,看上去非常壮阔,河伯就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的壮观,无人能及。当他顺流而东望见北海,不禁望洋兴叹“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通过寓言的方式,以河伯的感受变化为转折,表达了庄子的小大之辩,不能盲目骄傲自大,一不小心就成立夜郎自大,要虚心一点,妄自尊大,只会贻笑大方。同时也要有河伯的虚心内敛,在遇到北海之后及时更正了自己的认识,并没有继续坚持以自我为中心。万物大小皆无定准,此一时与彼一时,事物本身具有相对性,这与“井底之蛙” “鹤立鸡群”这类成语揭示的道理类似。

(二)人格精神

老子追求圣人人格,庄子主张一种逍遥的人生观。 老子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只有与百姓心意相通才能算是圣人之心。也就是说,老子追求的圣人之心要心怀百姓,这对中国历史上统治者、为官者具有很深的启示意义。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坚持民本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每个人都要有爱人思想,为他人考虑,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庄子追求的是一种逍遥无争的人格追求和精神追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提出 “无己” “无功” “无名”,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清心寡欲,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以及求得生存。

(三)通透豁达

道家倡导自然精神,也有很多关于生死的论述,颇为经典。老子谈论生死“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在他看来,只有不要太过于在乎自己的生命,方能更好地长久生存。这里就告诉人们,不要太过于执着和看重生死,豁达一点。就好比医生总是会告诫癌症病人,心态好一点有助于治疗。庄子关于生死的论述就有很多了。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人生数十载,应当着眼于现世,对生命存有积极的心态,以出世的心入世,豁达通透。道家的达观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如李白、苏轼,他们的诗作就流露出了强烈的豁达、通透的人生态度,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四)博大宽广

道家思想讲求以柔克刚、有容乃大,具有无限的包容性,老子推崇的至善就是宽容博大。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至善就像水一样与世无争,而造福万物,容纳万物,这就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庄子关于包容宽广的论述就有“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应帝王》)。道家倡导博大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即如此,宽容博大,公正无私。

道家思想内涵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统治者可以从中发现治国理念,艺术家可以发现留白,哲学家可以看出朴素的唯物辩证主义,而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发现为人处世的指导意义,和平主义、清静无为的思想对于处理当代国际政治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度具有可贵的启迪意义。道家思想这一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智慧的思想瑰宝,必将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7(7).

[2]陈鼓应.庄子的视野与心境[J].国学,2011(2).

[3]吴华.春秋战国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2(11).

[4]杨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初探——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4(10).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三种答案
露胎印花罐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曹操游仙诗的形成及价值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森田疗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识别模型特征顺利解三角形
关于两汉时期的道家思想社会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