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洪宪帝制覆灭之路管窥
2017-05-13张哲
张哲
摘 要:从平定朝鲜的甲申政变被李鸿章赏识开始,到辛亥革命时期因玩弄两面派手段而成为最大赢家为止,袁世凯已然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但是,他想要的不只是这些,而是违背历史潮流的独裁乃至复辟称帝。正是这一念之差,袁世凯从被盛赞一时的“中华民国第一华盛顿”沦为了举国唾骂的“窃国大盗”。袁世凯洪宪称帝的梦想也在儿子愚弄、群小包围、蔡锷反袁以及心腹倒戈的过程中不断走向覆灭。
关键词:袁世凯;袁克定;杨度;蔡锷;帝制
中图分类号:K25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133-02
1916年6月6日,天还未亮,段祺瑞、王士珍、徐世昌、张镇芳这四位北洋高级将领就被召进了中华民国总统府。此时,中南海居仁堂的主人正奄奄一息地等待着他们。当看清来人之后,他拼尽最后一口气指天说道:“他害了我!”还未等话音落地,就驾鹤西去。这位含恨而终者不是别人,正是北洋军阀的鼻祖——袁世凯。那么,让袁世凯在弥留之际还耿耿于怀的这个“他”到底是谁?而袁世凯的“洪宪皇帝梦”又是如何最终化为泡影?
一、一心成为“皇太子”,袁克定“欺父误国”
在袁世凯众多子女当中,身为嫡长子的袁克定从小就深受袁世凯的重视。袁克定精通英语和德语,袁世凯会见外国人时,一般都让袁克定在旁担任翻译。在袁世凯被载沣罢官回籍期间,袁克定又作为耳目留在北京,为其父搜集消息、窥探时局。而在南北议和的过程中,袁克定更是全权代表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谈判,为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時间里,袁克定一直扮演着袁世凯政治助手的角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12年,袁克定在河南老家骑马时摔断了腿。虽然亲赴德国治病,但却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无法治愈。后来,袁克定还因“六根不全,难以君临万民”[1]被袁世凯踢出了“皇位继承人”的行列。然而,身体上的残疾却使得袁克定对权力的渴望变得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自从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袁克定就一直认为“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属,因此还命人私下刻了“皇太子”印章。在德国考察期间,威廉二世竭力向袁克定鼓吹中国非帝制不能自强。此次德国之行,袁克定对德皇和皇子的权威赞佩不已。回国之后,袁克定为了坚定袁世凯称帝的决心,决定铤而走险。于是,他特意纠结了一批文人每天伪造一份假的《顺天时报》,上面刊载的皆是中外各界赞同中国走君主道路和希望袁世凯称帝的文章。然后,再按时送到袁世凯的办公桌上。与此同时,袁克定还命人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信函扣押下来。被蒙在鼓里的袁世凯当真以为复辟帝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想吃老家的五香酥蚕豆,于是让丫头从老家回来的时候给她带一包。可谓无巧不成书,用来包蚕豆的正是一张《顺天时报》。袁静雪发现手中的这张《顺天时报》与自己平时在府里看到的不太一样。于是,她找来府里的《顺天时报》进行对比。“虽然两份报纸日期相同,但内容却大相径庭。”[2]袁静雪当即就把真的《顺天时报》拿给了袁世凯。被儿子愚弄了的袁世凯大骂袁克定“欺父误国”。因此,袁家人认为袁世凯命悬一线之际所说的那个“他”,很有可能就是大哥袁克定。正是袁克定一心想成为“皇太子”,才把父亲袁世凯推向了不归路。
二、鼓吹君主立宪,袁世凯大呼“杨度误我”
杨度是前清的宪政专家,自然不受清廷的重用,但杨度观点保守,因而也不赞成革命。他认为中国社会不具备实行民主共和的条件,日本的君主立宪最适合当下之中国。同时,在杨度心中,“明君贤臣”的思想又根深蒂固。他曾盛赞袁克定是当代的秦王李世民。言下之意,就是以唐代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自居。
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得袁世凯的称帝野心逐渐显现出来,杨度的才学也直到此刻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杨度曾写过一篇两万多字的《君主救国论》,文中极尽能事地为袁世凯称帝寻找理论依据。“袁世凯看后大加赞赏,还亲笔题写了‘旷代逸才的匾额赐给杨度。”[3]为了给袁世凯称帝摇旗呐喊,杨度特意组建“筹安会”来制造舆论、煽动请愿。不仅如此,他还联合梁士诒成立了“全国情愿联合会”,让各省举行关于国体形式的投票。杨度为了能让袁世凯登上帝位,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正因为此,全国各地反对帝制者都痛斥杨度等人是祸国殃邦的“妖孽”。因此,也有人说,袁世凯死前说的不是“他害了我”,而是“杨度误我”。
1916年1月1日,袁世凯正是登基称帝,年号“洪宪”。“洪宪”之名取自“弘扬宪法”之意,是袁世凯费尽心思组织“专家学者”多番讨论,最后由袁世凯钦定的结果。只不过再华丽的外衣也藏不住袁世凯称帝独裁的祸心。事实上,不管是“筹安会”还是“全国请愿联合会”,其背后真正掌舵的还是袁世凯。如果没有袁世凯渴望称帝的野心,也就不会有袁克定、杨度之流寄生的温床。他们不过是猜中了袁世凯的心意,顺水推舟罢了。
三、“纵虎出柙”,蔡锷云南扛起反袁大旗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任可澄、戴戡联名宣告独立,直指袁世凯谋逆。袁世凯把这一切都归罪于蔡锷,大骂蔡锷“潜行至滇,胁诱唐任”。因此,袁世凯对蔡锷恨之入骨。不过,在此之前,袁世凯对蔡锷是既欣赏又忌惮。
1898年,年仅16岁的蔡锷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1902年,蔡锷留学日本,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学成归国后,蔡锷成为当时各方军阀纷纷争抢的青年才俊,年仅29岁就被推举为云南都督。袁世凯对蔡锷的才能非常欣赏,于是就电召蔡锷进京“为国效力”。袁世凯此举实乃一石二鸟。一方面,北洋旧将如今皆拥兵自重,不再像从前那样唯命是从。为了改造北洋派和削弱北洋旧将的势力,袁世凯想任命蔡锷为陆军总长,为他训练新军,筹备直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袁世凯对蔡锷更多的还是忌惮。袁世凯曾对周学熙说道:“蔡锷之精悍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4]此次召蔡锷进京,最主要的目的是把他调离云南,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监视和控制。
蔡锷起初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对黄兴等人的革命行为并不支持。所以,蔡锷在陆海军统率办事处任职期间,曾积极向袁世凯建言献策。直到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之后,蔡锷才看清了袁世凯的嘴脸,最终下定决心起兵反袁。然而要想实现反袁大计,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离开北京。于是,蔡锷联袂八大胡同云吉班的小凤仙共同为袁世凯演绎了一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戏码。果不其然,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的蔡锷让袁世凯渐渐放松了警惕。在小凤仙的帮助下,蔡锷借口喉疾赴天津治病,逃离了北京。
在得知蔡锷逃离北京的消息之后,袁世凯不禁感叹:“蔡锷离京,纵虎出柙!”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组织起护国军,率先扛起了反袁的大旗,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由此爆发。1916年3月22日,仅仅存在83天的洪宪皇帝梦就在四面楚歌中宣告破灭。袁世凯曾对身边的人说道:“想我自己一生骗人,如今却被蔡松坡给骗了。”所以,也有人认为袁世凯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而这个“他”指的就是蔡锷。
四、心腹爪牙临阵倒戈,反逼袁世凯下台
从终身大总统到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但就这一步之遥却关乎很多人的命运。“不管袁世凯权力怎样大,终身也好,世袭也好,毕竟还叫总统而不叫皇帝。”[5]這样,段祺瑞、冯国璋等人还有成为下一任总统的可能。可一旦实行帝制,“中华帝国”就成了袁世凯“一家之天下”。为此,冯国璋还特意登门试探。袁世凯拍着胸脯向冯国璋保证“绝不称帝”。不仅如此,袁世凯还解释说:“我大儿子克定是残废,二儿子克文乃假名士,三儿子克良活脱脱就是土匪,无一人可继承大业。”[6]可是,欲壑难填的袁世凯并不会就此止步,他的目标是太和殿上的那把龙椅。于是,等冯国璋一走,袁世凯就开始张罗起称帝事宜。信以为真的冯国璋知道真相之后对袁世凯大为不满。这也为冯国璋日后反袁埋下了伏笔。
随着蔡锷在云南吹响反袁的号角,贵州、四川等省也相继宣布独立。在如此危急关头,袁世凯想重新启用被自己冷落的段祺瑞,但段祺瑞却借口宿疾未愈而不肯出山。于是,袁世凯又想任命冯国璋为征滇总司令。可是,冯国璋也装起病来,拒不来京。不仅如此,冯国璋还暗自联络北洋各省军阀来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3月10日,江苏将军冯国璋、山东将军靳云鹏、湖南将军汤芗铭、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五位将军通电全国,反对帝制。”[7]另外,王占元、陈宦、曹锟等手握重兵的军阀也与冯国璋暗自通气,对时局都持左右观望的态度。冯国璋此举正是效法了当年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时期所耍的两面派手段。利用护国军逼袁世凯下台,再利用北洋派来抵制护国军,最后取袁世凯而代之。1916年3月15日,广西将军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为了挽救败局,袁世凯不得不再次去请段祺瑞出来帮自己。可令袁世凯万万没想到的是,段祺瑞出任国务卿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袁世凯交权。心灰意冷的袁世凯曾对其五姨太杨氏说道:“完了,完了,龙、虎、狗(“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都反了……看来真的是癞蛤蟆难过端午节了!”[8]
1916年4月,一向对袁世凯忠心耿耿的广东将军龙济光也被迫宣布广东独立。5月9日,陕西镇守使陈树藩宣布独立。25日,四川将军陈宦宣布独立。不仅如此,陈宦还在通电中特意宣布与袁世凯脱离关系。29日,湖南将军汤芗铭宣布独立。“这些人都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爪牙,极力鼓吹帝制,而一旦风向不对,马上打起反袁的旗号。”[9]据说袁世凯接到通电后,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最后流着眼泪道了一句“人心大变”。家奴鹰犬临阵倒戈,“二陈汤”成了袁世凯的催命符。随着“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离世,各路跳梁小丑共同演绎的这场“洪宪皇帝梦”也逐渐变成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
参考文献:
[1]侯宜杰.袁世凯全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475.
[2]康鹏.著名假报纸[J].文史月刊,2013(2):55.
[3]苏全有.袁世凯为什么要称帝[J].文史精华,2009(2):47.
[4]陈扬桂.袁世凯与两个邵阳人的恩怨[J].文史博览,2014(11):37.
[5]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507.
[6]李俊领.仪式与“罪证”:1914年袁世凯的祭天典礼[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08.
[7]熊鹃.冯国璋在江苏[J].档案与建设,2007(5):44.
[8]张社生.绝版袁世凯[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254.
[9]祝曙光.袁世凯功过辨[J].探索与争鸣,20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