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2017-05-13田吉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模式

田吉

社会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在逐渐改变,对于学习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

的参与度

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大,任务重,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为了多讲几道题,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不仅不能全部接收知识,反而对化学产生厌倦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导致学习化学的效率下降.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所谓的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的脑细胞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以前做过镁条燃烧的实验,大家知道镁条的燃烧是发生了什么能量变化吗?”学生回答:“应该是变成了光能和热能,因为看到了光,也感觉到了热量.”教师继续提问:“那是什么能转化成了光能和热能呢?也就是说,镁条本身的能量是什么呢?”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教师解释道:“镁条含有化学能.在燃烧的过程中,镁条把自身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其他的能量.所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放出或吸收.”这样,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出概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新的化学知识.接下来,教师提问:“刚才的镁条燃烧就是放热反应.大家平时见到的燃烧大部分都是放热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也都是放热反应,大部分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紧接着,教师提问:“需要加热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再告诉学生:“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只需加热达到物质的着火点所产生的燃烧现象就是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既不是吸热反应,也不是放热反应.”

二、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照顾到班内每个学生

的情况

班内学生的化学水平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经常出现差异越来越大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和目标,保证每个学生都在进步,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相对于自己来說都是最多的.教师要照顾到班内每个学生的情况,就要做到因材施教,争取满足班内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让班级的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在讲“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时,有机化合物一直都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不仅要接收有机化合物的新知识,还要用到之前学习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在这一节学习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教师要注意分层次教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掌握乙烯、乙醇、乙醛、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合成乙酸乙酯的一条路线;成绩中等的学生,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乙酸乙酯所有可能的合成路线,以及课本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基础教好的学生,在上述基础上掌握更多内容,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反应的过程和未知方程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大都是班级授课.这样的教学模式,易于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和沟通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活跃化学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课前,教师要把相关的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且在课上和大家分享,相互之间合作共享.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自己搜集的内容有更深的印象,还能让学生积极对待化学课程,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时,教师可以给小组布置任务:搜集钢铁、铜合金的性能、金属材料的发展史、金属材料的选择.在课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共享.这样,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金属知识,并且发现生活中的金属元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中学化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批准号为:B-h/2013/02/2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化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