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2017-05-13包荷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交流

包荷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有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同时,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是步步为营的,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

三、让学生经历“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

复的过程

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能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欢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放开手脚,人人参与,积极展示,学会交流,学会研究,善于倾听,营造阳光、和谐、高效的课堂.实现用空间换时间,用面代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交流展示中,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心理稳定了,表达流利了,思维敏捷了.同时,学生有了成就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实现了由模仿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青少年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成功创业就业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权衡比较
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活动的经验本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哲学解读
数学教学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