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着的“礼念”

2017-05-13雨庄

中国收藏 2017年4期
关键词:吴湖帆国君礼品

雨庄

书信在古代类似现在的手机,是传递离人之间情感的重要工具。但是今天的我们,除了对着屏幕表达感情外,还能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对方的思念呢?在这一点上,似乎古人比我们更高明,能以各种物品寄托各种情感送给思念之人。说他们高明,其实不如说他们更加用心,一个香囊、一个发簪、一把梳子,送给对方的每一件物品都被赋予了深深寓意,礼物不一定贵重,但背后的含义一定是让人感动的。

大约唐朝开始,民间通信组织逐渐形成。当时主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商贸易的需要。首先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有了为民间商人服务的“驿驴”。当时还有一种叫“飞钱”的办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长安贩卖货物所得的钱,存入各地方政府驻长安的办事机构,然后再凭收据到各地方官府如数取回,这也就是今天汇兑业务的萌芽。到了明朝才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信息的民信局。在西南各省也曾有“麻乡约”探亲带信的出现。相传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迁往四川开垦的农民,由于思念家乡,相约每年推派代表回鄉探望,往返时带些土产和信件,过程的艰难可以想见,这份情的厚重更值得珍惜。

相比之下,如今的人情往来离“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情意重”的本意已越来越远。《仪礼》当中的《士相见礼》提到,士与士初次见面,一定要带着“贽”,就是见面的礼物。如果主人辞谢,那么客人要说:“不以贽,不敢见尊者。”意思是说,不带着礼物,怎么敢来见自己所尊敬的人呢?再看《仪礼》的《士昏礼》、《聘礼》等篇,我们就会明白人们进行礼节性的会见,也都是带着“贽”的。但是,古人送礼物,要遵守三条重要的道德原则,并不像现在这样庸俗。

第一条就是所送礼物要有道德隐喻。《士相见礼》中说,士相见用的礼物是雉(野鸡)。原因是,雉一旦被人包围、无法逃脱时,既不会惧怕人的恐吓,也不吃诱饵,而是迅速自杀,所以人很难抓到活的野鸡。用雉作为见面礼,并非由于它的味道鲜美,而是借此表达彼此要用“守节死义”的精神相互砥砺的意思。梅花在古代文人眼中具有凌寒傲霜、清高出尘的风骨,文人间也多以此相赠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赠梅典故来自南朝诗人陆凯。他行走于横浦驿(今广东北江翁源) 梅岭之时,忽忆长安好友范晔,便折梅一枝,托驿使送去,并附纸赠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温情至极,浪漫至极。

第二条是轻财重礼。先秦时期,如果长期没有盟会,诸侯之间就没有机会相见,久而久之,彼此的感情就会变得淡漠,因此要派使者互相聘问。作为国家礼的是圭、璋之类的玉器。使团到了聘往国,使者郑重地将圭璋交给东道国的国君,国君先要“辞玉”,也就是表示谦虚。接着举行“受玉”的仪式,郑重其事地收下礼品。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是,在使者即将归国的时候,东道国国君又要举行“还玉”的礼仪,将先前收下的圭璋,原封不动地归还使者。既然客人是郑重其事送来的礼物,你已经收下了,为什么又要送还给客人,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当然不是,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大家想想,如果东道国国君收下这份贵重的礼品,势必要再准备一份价值相当的礼品送给对方,这么一来一往,双方的关注点就会落到礼品的价值高低上,彼此为利而交,不仅会淹没聘礼的真正意义,而且会助长贿赂、贪财之风。因此,为了节省精力和财力,为天下垂范,人们又规定了“还玉”的礼节。

第三条原则是礼尚往来。 “还玉”的礼节,是要突出“轻财重礼”的意思,国君亲自做表率,谦让之风就会在民间兴起。古代士人有知识、讲情操,并非势利小人。如果彼此把钱财放在首位,为利而交,则利尽交散;只有为义而交,才能有恒久的友谊。在平辈之间,礼是讲究对等的。《礼记·曲礼》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接受对方礼品而不回礼,有贪图对方财物之嫌。我们读《仪礼·士相见礼》可以知道,士甲拜见士乙,带去的礼物是一只雉。改日,士乙回访士甲,带去的礼物也是一只雉,就是士甲先前带去的那只雉。士乙很明白,他没有无缘无故接受士甲馈赠的理由。古人对于“还玉”、“还雉”礼节的设计非常高明,反映了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

其实到了民国时期,文人间送礼也多是抛开价值,注重的是趣味和情感。抗战爆发后,苏州作家范烟桥迁居上海,认识了梅兰芳、周信芳、吴湖帆、郑午昌、汪亚尘、李祖夔、杨清磐等人。20人当时均为50岁,吴湖帆等发起组织成立了一个“千龄会”。约定每年正月十五或八月半聚会时,每人要准备同一款式的礼品20件带去交流,互相馈赠,除自留一份,其余的分送给其他成员。大家的礼品都是什么?据范烟桥后人回忆,抗战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辍演居家,闲时常画梅花自遣。他有次带去的礼品就是画有梅花的折扇。吴湖帆、郑午昌、汪亚尘等名画家则分别画了松树、山水、金鱼等各自精心之作(屏条)。实业家蔡声白带去的礼品是他所属企业织的被面。

当然,我们说送礼不是目的,主要是觉得表达情感还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其实,如今年轻人对重钱物的送礼方式是反感的,而追求的是新潮、前卫、先进的东西,如果想出更经济、更有创意的表达形式,肯定会被很多人接受。

猜你喜欢

吴湖帆国君礼品
师旷劝学
狂泉
订阅专享
订阅专享
订阅专享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梅景书屋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
狂泉
包装礼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