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地方猪营养需求和饲养模式的探讨与分析

2017-05-13

猪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肥育猪种饲粮

关于我国地方猪营养需求和饲养模式的探讨与分析

本刊编辑/冯娜

我国地方猪种特点各异,有繁殖性能高的、有肉质好的,且都耐粗饲能力强、抗逆性和适应性强,饲养成本又明显低于国外猪品种,因此,对地方猪因地制宜地饲养和管理是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目前对饲养标准来看,大多围绕仔猪、生长育肥猪、妊娠母猪、泌乳母猪等都有相关的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但对地方猪的饲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国地方猪对青饲料和粗饲料的需求比较高,行业为什么没有制定地方猪饲养的相关标准?标准的制定存在哪些困难?不同地方猪种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模式有哪些?本期主题开篇文章我们将邀请到行业内的实战专家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深入全面地探讨。

特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王凤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理事)

曹洪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动物科学系系主任)

李清宏(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

经荣斌(扬州大学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

1 我国地方猪对青饲料和粗饲料的需求比较高,行业为什么没有制定地方猪饲养的相关标准?

曹洪战:地方猪对粗饲料和青饲料的需求量比较大,原因是地方品种猪特有的消化道结构所决定的,它的小肠和大肠都要比瘦肉型猪长,当然这种消化道结构是由于地方猪主食是人类生活的附属品,将剩饭剩菜,草、小麦麸、米糠等人们不能吃或不愿吃的东西喂给猪,长此以往就造就了地方猪吃苦耐劳、吃糠咽菜的艰苦朴素的品德,所以地方猪就愿意吃粗饲料和青饲料,消耗量也特别大。

地方猪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气候特点、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方猪品种,就像人类的各地方言一样各具特色,需求的饲料也千差万别,营养需求也不一样,在这方面更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小吃一样,有很深的地方特色、地方烙印,所以就没有办法制定统一的相关饲粮供给标准。另一方面来说,地方猪本身是自然选择+风土人情的成分更大一些,缺乏有组织的人工选择,故没有统一的饲养标准。

经荣斌:我国地方猪种具有能较好的利用青粗饲料的特性,是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农村经济条件较差,精饲料缺乏而青粗饲料丰富的饲养条件下培育而成的。这一优良特性在我国今后的养猪生产中,仍应科学地充分应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蛋白质、能量精饲料,提高猪肉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为此养猪科技界应深入持续地研究。

李清宏:地方猪对青饲料和粗饲料的需求比较高,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原因是各地使用与外来猪种相同的饲料饲喂本地地方猪,并没有出现不良临床问题,仅是饲养效益不高而言。说它需求高,必须是如果不高就会发生临床问题。为此,一些专家公开讲一些地方猪不用吃饲料,吃草就行,这是极端的不负责任。如果说我国地方猪比引入的猪种对青饲料和粗饲料有较高的利用率与适应性,主要是我国地方猪在自然选育过程中形成的。过去在长期粮食不足、食不果腹环境下的吊架子育肥等模式,造就了我国地方猪具有较强的耐粗饲能力。

2 标准的制定存在哪些困难?

曹洪战:地方猪生长速度、胴体各组织成分比例不一样(胴体瘦肉率也大不相同)、肌肉品质不一样,也就是说产品不同当然要求原料(饲料种类和比例)也不一样,所以没办法制定统一标准。

李清宏:本质上讲,某个品种的营养需要本身属于一个品种的种质特性之一,一个品种就应该有配套的饲养与生长发育标准。这在家禽上表现非常好,每一个品种都制定有自己的营养供给标准、生长发育标准、体重标准等。

在我国生猪领域,根据外貌特征划分了大量的地方猪种,尽管人们进行了一些研究,我觉得系统性还很不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传统育种思维的影响,人们只关注了生长、肉质、繁殖等某个指标或某些指标,并没有与营养等相关专家进行联合育种,因此,无法讲清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饲养措施。加之,制定标准耗资巨大,地方标准研究经费不足,因此,我国地方猪种的饲养标准严重不足,仅在NY/T 65-2004中有涉及。因此,我认为行业没有地方猪饲养标准的根本原因是品种乱杂、投入不足,标准制定的困难是保种企业的认识与积极性不高,其根本是没有养殖效益。

3 地方猪种的营养需求及营养标准的制定

王凤来:与高度培育的瘦肉型猪种比较,我国地方猪种营养需要的标准化实践相对滞后,专门的研究和报道很少。在国家行业已经制订发布的个别地方品种猪的标准中,有关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所描述的内容与参数差异很大。2011年《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猪志》所收录78个地方品种和18个培育品种的介绍内容,未涉及本品种猪的营养需要与常规饲粮等信息。我国1986年首次出版《中国猪品种志》关于48个地方品种、12个培育品种和6个引进品种的描述,分别简要介绍了各品种的营养需要水平和常用原料与饲粮类型,但营养参数值的表述一致性不够。

基于以往国内国外生产实践经验与科学研究结果的总结,中国《猪饲养标准》(NY/T 65-2004)(简称“标准”)规定了我国肉脂型猪种包括肉脂型生长肥育猪、肉脂型妊娠母猪、肉脂型哺乳母猪、地方猪种后备母猪,以及肉脂型种公猪的营养需要与饲喂建议量。肉脂型猪是指瘦肉占胴体重的56%以下,胴体膘厚度2.4 cm以上,体长大于胸围5~15 cm的猪。在此基础上,标准规定了3个类型的肉脂型生长肥育猪,一型标准针对瘦肉率52%,达到90 kg体重的时间175 d的肉质型生长肥育猪。二型标准适用于瘦肉率49%,达到90 kg体重的时间185 d左右的肉脂型生长肥育猪。三型标准适用于瘦肉率46%,达到90 kg体重的时间200 d左右的肉脂型生长肥育猪。肉脂型生长肥育猪的体重阶段划分为5段,分别为5~8 kg、8~15 kg、15~30 kg、30~60 kg、60~90 kg。地方猪种后备母猪体重分为10~20 kg、20~40 kg、40~70 kg等3个阶段。肉脂型种公猪的体重则划分与肉脂型后备母猪的相同。一、二、三型标准的肉脂型生长肥育猪和地方猪种后备母猪,分别规定了各自体重阶段的预期日增重、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

在饲养标准参数的规定中,除了地方猪种后备母猪外,其他各类型猪饲养标准建议值均包括“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88%干物质)”和“每日每头养分需要量(88%干物质)”2个部分。饲粮养分参数包括饲粮消化能、粗蛋白质、能量蛋白比、赖氨酸能量比,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异亮氨酸,钙、总磷、有效磷、钠、氯、镁、钾、铜、铁、锌、锰、碘、硒,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泛酸、吡多醇、生物素、叶酸、胆碱、亚油酸。每日每头猪的养分需要量参数,包括日增重、采食量,饲粮消化能,饲粮粗蛋白质,饲粮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异亮氨酸,以及钙、总磷和有效磷。

表格中肉脂型猪的体重、日增重、胴体瘦肉率、采食量等性能指标,比较符合我国多数地方品种猪的性能表现,所对应的饲粮消化能、粗蛋白质、氨基酸和钙磷等主要营养参数值,可以作为饲粮制备的参考。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品种多、配制复杂,制备地方品种猪的预混料,可参照标准的建议值,寻求预混合饲料厂家专门制作。配制饲粮所用的原料必须符合农业部以农业部公告形式定期发布的《饲料原料目录》规定,制作饲粮配方所需要的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参数值,可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每年修订的《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最新版本。

表1 肉脂型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主要营养素

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丰富、瘦肉率低、增重慢,但猪肉质量优、特色佳,生产潜在市场大。基于我国猪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猪业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养猪生产实践和科研试验过程中,养猪人应依据地方品种各自的日增重、瘦肉率、采食量等指标值,参照中国《猪饲养标准》(NY/T 65-2004)对应肉脂型生长肥育猪的参数阈值,拟订本品种饲养标准初步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常规饲料原料资源特点,积极研究地方品种猪的生长发育、繁殖哺乳、后备种猪培育,以及种公猪的营养需要与饲粮供给方案,通过试验和生产反复验证,建立适合本品种猪遗传特性、产品特点和高效生产的饲养标准、典型饲粮配方和饲粮配制技术。

曹洪战:北方猪种,比如深县猪耐粗饲。河北农业大学曹洪战课题组研究深县母猪妊娠期的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分别为:1组粗纤维10%(中性洗涤纤维31.58%)、2组粗纤维12%(中性洗涤纤维31.96%)和3组粗纤维14%(中性洗涤纤维32.65%)。结果表明:2、3组母猪的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性状较好,2组母猪的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均极显著高于1组的母猪(P<0.01);3组的母猪所产仔猪的断奶窝重极显著高于1组的母猪(P<0.01);初生窝重和断奶个体重显著高于1组的母猪(P<0.05)。因此,2组母猪的繁殖性状最佳,即深县猪母猪妊娠期的粗纤维水平为12%(中性洗涤纤维31.96%)时其繁殖性能最佳。不同的地方猪适应不同地方的原产饲料原料,适应本地的气候特点。

李清宏:不同地方猪种对饲料的总的要求我认为没有大的区别,根本在于不同地方猪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繁殖能力不同、体组织组成不同,由此决定了对饲料的营养供给要求有所不同。

4 谈一下您所了解的地方猪饲养模式有哪些?

曹洪战:深县猪适应密闭有窗式猪舍,自然通风,而且要有适当的运动量,如果采取全自动的人工环境控制未必适合深县猪的饲养。

经荣斌: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中国,农村饲养肥育猪的模式基本上是两种,一种是阶段肥育法(又称吊架子肥育法),另一种叫做一贯肥育法(又称一条龙肥育法)。

1)阶段肥育法养猪模式

这种肥育法将整个饲养肥育猪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小猪阶段、架子猪阶段和催肥阶段。小猪阶段是指从仔猪断奶(一般2月龄)到体重25 kg左右,饲养期约2个月。这个阶段小猪生长发育速度较快,需要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持小猪能正常生长发育。但这个阶段仔猪的消化器官的容积较小,消化机能较弱,因而日粮中精料应比重较大,配合幼嫩青绿饲料。小猪阶段要求日增重达200~250 g。

架子猪阶段是指体重从25~50 kg左右,饲养期约4~5个月。这个阶段猪的骨骼、肌肉生长发育较紧张,消化器官已充分发育,消化机能旺盛,日粮中多搭配青粗饲料,少用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饲料,节省精料,避免脂肪过早沉积,使骨骼和肌肉得到充分发育,拉大躯体架子。由于日粮营养浓度低,日增重较慢,约为150~200 g。

催肥阶段是指体重50 kg左右到出圈,一般饲养期约2个月左右。此阶段是猪体脂肪大量沉积的时期,同时猪食欲旺盛,对饲料的利用率高,增重迅速,因此要求日粮中多配合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料,尤其是在肥育后期,以促使脂肪大量沉积,加快肥育。日增重一般为500 g以上。

2)一贯肥育法养猪模式

一贯肥育法又称为一条龙肥育法。从仔猪断奶(一般2月龄)到肥育结束出圈,按猪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营养需要的特点,给予丰富的营养,使之得到持续充分的生长发育,获得较高的日增重。一贯肥育法精饲料随体重增大而增加。日粮中精料比重较大,但在整个肥育过程中也要供给青饲料。一般6~8月龄时体重可达90~100 kg。

3)两种肥育法饲养模式的主要优缺点

阶段肥育法和一贯肥育法,因条件不同各有优缺点。但从下述几方面比较存在一些差别:①阶段肥育法比一贯肥育法的整个肥育饲养期为长。例如内江猪采用阶段肥育法体重达75 kg需饲养238 d,而采用一贯肥育法体重达90 kg只需饲养187 d。②阶段肥育法比一贯肥育法肥育期平均日增重低。例如内江猪阶段肥育法为238 g,一贯肥育法为376 g。新淮猪分别为372 g和490 g。③饲料消耗:阶段肥育法无论是精料总消耗量还是每1 kg增重消耗量均少于一贯肥育法,而青饲料和粗饲料消耗均多于一贯肥育法。

4)因地制宜采用两种饲养模式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具体应采用哪种饲养模式,与地方猪的品种和饲料条件不同而不同。

就地方猪品种而言,晚熟品种其骨骼、肌肉、脂肪三种组织生长出现的高峰期,相距较远,只有当骨骼、肌肉强烈生长期基本结束后,才开始较多地沉积脂肪,所以晚熟品种或含有晚熟品种血缘成分较高的杂种猪,宜采用阶段肥育法。而早熟品种或含早熟品种血缘成分较高的杂种猪,因在骨骼肌肉生长的同时,便开始沉积脂肪,即有“边长边肥”之说,宜采用一贯肥育法。

就饲料条件而言,在青饲料丰富而精料不太充足的地区,宜采用阶段肥育法,反之,在精料比较充足及有大量糟渣类副产品的地区,宜采用一贯肥育法。

李清宏:不同地方猪的饲养模式从当前来看基本一致,无非是单纯饲料饲喂、放养与补饲相结合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是为了满足不同的产品需求。

猜你喜欢

肥育猪种饲粮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高粱型饲粮添加乳化剂和脂肪酶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场种质资源图谱》手册2022 征集
肉牛育肥技术
饲粮与饮水添加酸化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效果研究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架子牛肥育技术
肉鸡饲粮中锰适宜添加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