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捂热综合征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心肌肌钙蛋白I的意义

2017-05-12王思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同工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

王思齐

(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卫生院,湖北 武汉 430040)



捂热综合征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心肌肌钙蛋白I的意义

王思齐

(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卫生院,湖北 武汉 430040)

目的 探讨捂热综合征(IMS)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45例IMS患儿,在入院24h内取桡动脉血2mL,分离血清,检测CK-MB及CTnI。结果 45例患儿中治愈37例,留有后遗症8例。后遗症组CK-MB及CTnI明显高于治愈组(P<0.01)。结论 血清CK-MB及CTnI测定对IMS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捂热综合征

捂热综合征(IMS)是婴儿在寒冷季节中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是导致婴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院儿科急救中心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IMS患儿4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IMS患儿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0~1个月21例,2~3个月18例,4~6个月6例。农村患儿39例,城市6例。冬春季40例,夏秋季5例。35例发病前身体健康,10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所有病例均符合《儿科急诊医学》关于捂热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其中高热35例,大汗31例,面色发绀28例,抽搐21例,昏迷10例。入院后立即予以吸痰清理呼吸道,给氧,控制惊厥,防治脑水肿,补液,保护脏器功能等综合抢救措施,基本治愈37例(82.2%),留有后遗症8例(17.8%)。

2 结 果

45例捂热综合征患儿中后遗症组和治愈组血清CK-MB及CTn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清CK-MB(IU/L)及CTnI(ng/L)比较

与后遗症组比较,*P<0.01

3 讨 论

IMS又称蒙被缺氧综合征,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多见于农村地区和寒冷季节,病死率高达20.0%~25.4%[3]。IMS在短时间内因蒙被造成呼吸道受阻,引起机体缺氧;因保暖过度,大汗淋漓,造成婴儿高渗性脱水、电解质紊乱;继而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衰竭[4]。IMS并发心脏、大脑功能损害者预后差,遗留后遗症严重。

CK-MB特异性强,主要来源于心肌。心肌受损时,CK-MB一般在3~6h即可出现升高,2~5d达高峰,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CTnI仅存在于心肌细胞内,是肌纤蛋白与肌凝蛋白横桥之间结合的有效抑制物,当心肌缺氧缺血或发生变性坏死时,游离于胞浆内的CTnI通过破损的细胞膜快速释出。CTnI分子量较磷酸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小,当心肌损害时更易从心肌细胞中弥散释出,CTnI可检出微小心肌损害,为心肌细胞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强的标志物之一[5]。故同时测定CK-MB及CTnI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损害。本文45例IMS患儿中,后遗症组血清CK-MB及CTnI与治愈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清CK-MB及CTnI的测定对捂热综合征患儿预后的评估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1]张洪莉,李莲静.婴儿意外伤害319例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97

[2]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15

[3]冯传咸.婴儿捂热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6(5):427

[4]王秀平.婴儿捂热综合征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3)214

[5]徐建强.婴儿捂热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02

R720

B

2095-4646(2017)02-0152-02

10.16751/j.cnki.2095-4646.2017.02.0152

2016-12-20)

猜你喜欢

同工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T启动子经两步转录扩增系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黄孢原毛平革菌抗营养阻遏产漆酶同工酶动态分析
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同工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线鳞型黄金鲫(框鳞镜鲤♀×红鲫♂)mtDNA及同工酶的遗传分析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