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慑心灵的艺术——《歌剧魅影》
2017-05-12杨沁恬
杨沁恬
【摘 要】《歌剧魅影》在剧本、音乐、舞蹈、舞美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使得她“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的称谓实至名归。整部音乐剧采用近似歌剧的音乐语言,引进了“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将魅影、克里斯汀、乌拉尔三人,用亲情、爱情以及仇恨编织在一起。深刻地剖析了魅影对克里斯汀畸形的爱,克里斯汀对魅影复杂的情感,及克里斯汀因这份感情而饱受的痛苦。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魅影》;安德鲁·韦伯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41-01
一、佳人已逝,真爱不死——简述《歌剧魅影》
安德鲁·韦伯这个名字无疑是音乐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他的乐曲流畅舒缓,静时,如同月光流入人心;动时,扣人心弦,极具情节性;既有古典音乐的高贵典雅,又有流行音乐的极强辨识度,让观众在剧情发展的同时徜徉在音乐之海。
在电影版《歌剧魅影》的结尾,克里斯汀墓地旁边小小的角落里,一朵红玫瑰配着幽灵曾经送给她的戒指,静静躺在那里,任凭岁月逝去如潮。这样静寂的结局却让人觉得无言的真情萦绕于心。时光已老,玫瑰依旧,佳人已逝,真爱不死!
《歌剧魅影》与我国电影《夜半歌声》一样,都取材于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的同名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原作虽成就平平,但它神秘浪漫的情节,惊险悬疑的气氛却给了不少艺术家以灵感。韦伯在此剧中嵌套了歌剧成分,大量采用古典音乐家维尔第、奥芬巴赫的歌剧旋律,同时将原著中的情节人物筛选、整合,使得音乐剧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二、“歌剧魅影”——夜的精灵
——《歌剧魅影》中经典曲目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甜蜜:《Think of me》。这是《歌剧魅影》中女主角克里斯汀演唱的一首咏叹调。此时的克里斯汀扮演一个被爱包围的小女人,她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中,爱人即将离开,她用歌声送别。整首歌曲洋溢着幸福与甜蜜,哪怕与恋人的短暂分别,等待也是甜蜜的。这是全剧中女主角的第一个“剧中剧”环节,也可以说是怀揣着对爱情的向往的克里斯汀借角色表达了对未来甜蜜爱恋的向往和对恋人的憧憬。
(二)守护:《Angel of music》。作为《歌剧魅影》中最被人熟知的曲目之一,《Angel of music》的旋律具有超高的辨识度,在音乐剧中也反复多次出现。当女主人公获得第一次演出的胜利之后,听见父亲曾对自己提及的一位“音乐天使”的鼓励,顿时感到心中有了依靠,他对她来说不仅是“音乐天使”,也是音乐导师,更是一位守护者。带着对音乐的追求,和对守护者的向往,克里斯汀随着“魅影”来到了他平时生活的地方——阴暗的地下。年轻的克里斯汀通过歌声,表达了对“魅影”的依赖和信任,并借由魅影守护自己,鼓励自己的形象隐喻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为后面克里斯汀因为两份截然不同的爱情而感到困扰,来到墓园,向去世的父亲哭诉心中的苦闷以及对父亲的追忆做铺垫。
(三)矛盾:《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我認为全剧最精彩的唱段莫过于魅影和克里斯汀在古老的巴黎歌剧院下的深情二重唱,克里斯汀为自己终于见到多年来的“守护者”感到欣喜,最后由一段花腔结尾,连克里斯汀自己都没有想到声乐能有如此的突飞猛进,更从心底增添了对魅影的崇拜和依赖。之后克里斯汀慢慢地想要逃离魅影,这首歌也从一开始表达克里斯汀对魅影的好奇、爱慕,转变成为害怕、躲避。她无法正视魅影的“丑陋”,却又一次次地被他的音乐所吸引,可以说克里斯汀在和自己做痛苦的斗争。
(四)安宁:《The music of the Night》。魅影用歌声向克里斯汀传达对她的爱意,教她如何追随自己的内心,不要被现实世界里虚伪的人和事所迷惑。音乐中洋溢着爱情的喜悦,整首歌如同摇篮曲般安详,又如同小夜曲般温柔。魅影得知克里斯汀幼年失去双亲,心中更是对她充满怜爱,希望用自己的音乐造诣来保护她。他教会克里斯汀用心感受音乐,体悟音乐,并希望克里斯汀能与自己在音乐中合二为一,为自己的音乐插上翅膀。最后克里斯汀在魅影美妙的歌声中沉沉睡去。全剧结尾处,魅影音乐声中留下面具,消失在剧院里,象征故事的结尾也象征着永恒的安宁。
三、不朽的传奇——《歌剧魅影》社会评价
《歌剧魅影》音乐剧改编自百年前的经典小说,随着在百老汇的上演成为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这个故事如此脍炙人口并不仅仅出于情节的跌宕起伏、冲突的扣人心弦。在全剧中,一首“All I Ask of You”的旋律反复出现,乌拉尔与魅影对这首歌的不同演绎表现了他们各自对女主角克里丝汀截然不同的爱情,最后这一主题在管弦乐中浮现,显示了爱情最终战胜了悲剧。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爵士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音乐剧作曲家之一,韦伯的天才创作极大地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并且开创了音乐剧的新纪元。
杨澜说:“我是韦伯的崇拜者,这位低调羞怯的音乐家创作的虽然是西方音乐中的‘通俗歌曲,却以其无穷的创造力和深厚功底被奉为当代肖邦——当年肖邦不也是流行音乐家吗?”
参考文献:
[1]鞠曼丽,刘迎新.音乐电影《歌剧魅影》的艺术魅力[J].电影文学,2011.
[2]卡斯顿·勒胡.剧院魅影[M].梁亦之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