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音乐是良方

2017-05-12黄剑红

未来英才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教育

黄剑红

摘要:本文主要以音乐教学的各种手段来转化个别青少年复杂多变、执着迷茫等心理现象,我从音乐的审美角度、审美内涵、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入手;以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境界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特点;让青少年看到闪光的人生道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几个方面加以论述,得出“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音乐是良方”的结论。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重要转变期,其变化是急剧的、激烈的,是对外界的感受敏感的时期。国内外有的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否定期”“反抗期”和“危机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需要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人生观,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从我多年的从教实践证明,用音乐这门艺术学科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一味良方。

一、减轻压力

音乐能有效的减轻智育对学生身心所施加的压力。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感受到愉悦的身心,比如在歌唱课《青春舞曲》中,启发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的同时,尽量放松自己紧张的学习神经,边歌边舞,达到消除紧张、焦虑、抑闷的目的。还有,针对学生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有波动性的特点,音乐能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由于他们在情绪、情感上表现出少年期特有的热情,特别重感情,有激情,他们情绪表现出多种多样,反应能力在提高,但是,容易受外界刺激与影响,带有很大的情感冲动性,如容易狂喜、暴怒等,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情绪来得突然,去得迅速,在音乐课堂上,采用体验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兴趣诱发式、自然渗透式、启发讨论式、听唱比较式等教学方式,形成艺术审美施教力,同时,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学生的情,“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的神态、语言、指挥、范唱都要传达情感信息,给学生以美感和启发。

二、协调情感

音乐能更直接、更有效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同时注重好的群体效应,如在音乐课《黄水谣》这一首歌曲中,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人民遭受残暴欺压掠夺、奸淫烧杀的悲惨情景,并欣赏这首歌曲,让学生讨论在这种痛苦的环境中心情会是怎么样?学生得出“沉痛、悲愤”等结论时,给学生作出肯定的评价,同时教育学生,对痛苦的事作出欢愉的反映,就如同把《黄水谣》这一首悲愤、凄凉的歌曲唱成欢快、活泼的情绪一样,多么不协调,如果老是故意这样做的,就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应该及时转变。

三、培养自信

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找回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极为重要,能让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大胆自信的步入广阔多姿的新世界。如:有个同学在七年级时,是个活泼开朗的学生,在校文艺晚会上,他涌跃上台表演诗朗诵,由于他见世面少,心里紧张,上台后头脑一片空白,朗诵时吞吞吐吐,把背好的诗歌忘了大半,引起同学生们的哄堂大笑,从此,这位学生一蹶不振,在班上也不爱讲话了,往日活泼开朗的性格变成了抑郁和自卑。如果教师不进行开导,这位学生可能永远颓废下去,针对这360度的转变,教师光說:你不要这样,你要大胆这种空洞的话,能让他找回自信心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在音乐课堂上,教学生唱《真心英雄》这首歌曲,并以这首歌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告诉学生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失败绊脚,但是只要在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就是英雄。并且让这位学生唱好这首歌,不管唱得怎么样,让全班学生给予他热情的鼓励,在往后的音乐课中,多次让这位学生表现,并不断鼓励他,让他参加校文艺队的训练,后来,这位学生不仅能大方上舞台,又找到了自信,展现出先前活泼开朗的性格了。

四、心灵沟通

音乐是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学生阶段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要引导学生善于处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要鼓励学生主动真诚地与人交往,尊重别人的人格、习惯和隐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不对别人吹毛求疵,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乐于分享和给予,接受爱与友谊。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集体活动,在校园这个集体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极为重要,但有些学生的性格比较孤僻、冷漠,喜欢与别人沟通,有什么烦恼或想不开都闷在心里,其实不然,这样的学生往往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不好事情,对于这们的学生,必须进行引导,让他慢慢转变,音乐课中可以充分施展了,比如合唱时的多声部,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能存在歧视、排斥,少一个人声部效果就出不来,这样一来,冷漠、孤僻的学生心中存有“大家”这个概念了,感觉到自己的存在那么重要。作为老师更应该把他们放在重要的位置,多找找他们的闪光点,也可鼓励他们参加音乐舞蹈兴趣小组,久之,就形成积极个性和心态了。

五、胸怀宽广

音乐可以使学生心中溶下一片海。有些学生心胸狭隘,爱猜忌,嫉妒心重,看到别人比自己好,超过自己,心里就不舒服,甚至产生焦虑的情绪,总想发泄或攻击他人,这咱心理状态会使一个人变得丧失理智和信心,会使人许诺自我追求,会造成集体内部矛盾,从而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必须教育学生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长短处,还要正确评价别人,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认识他人,即乐于向别人学习,以善于通过别人进行自省,即不目中无人、自我膨胀,也不自形其秽、自我萎缩,因此,在音乐课中,让学生多唱乐观向上的,体现高尚情操和提高道德修养的歌曲。

六、奋发向上

音乐可以让学生奋发向上,自强自立。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乐观、积极的态度,乐于学习,能将自己的志趣和精力倾注于学习,并在学习中充分地发挥其智慧和能力,尽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争取获获得好成绩。但也有不少的学生没有具备这样的心理,因此在音乐课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多留意思想消极的学生,让他们多参与多表现。

总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而通过音乐,能让学生具备乐观向上的情绪,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等作用,因此,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音乐确实是一咱非常有力的手段,也不失为一味良药。

参考文献

[1] 曹理.中学音乐教育论新编.

[2] 陈安福《中学心理学》第十二章节.265.

[3] 叶上雄《中学教育学辅导》第三章.58.

[4]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第二章.1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