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学先治心

2017-05-12刘耕任

未来英才 2017年5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数学

刘耕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学困生呢?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转化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学困生”不是绝对的,作为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尤其不能丢下一个。

关键词:数学;转化;学困生

我曾经面对过高一的两个文科班,当时我很是害怕,不是因为他们普遍分数低害怕,而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他们的问题不仅仅是存在于学不会,更严重的是他们不想学数学,不想学习。就像医生治病一样,他可以把临危的病人挽救,却无法挽救一颗必死的心。

所以,我打一开始就决定要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第一步是改变他们的心理,进而改变他们对学习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来提高自己和影响其他人。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从何入手呢?我先把班里以前了解和熟悉的学生叫来,和他们交流,想改变一个人或者事物就要先置身其中,而置身其中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他们大部分人的心理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班内无非分这么几类人:极少数主动肯学的人;一部分没有自制力的人;一部分不想学且其中爱捣乱者大有人在;还有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他们捣乱的原因何在呢?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闲人太多!怎么闲?吃喝不愁,无所事事,他们一方面家境不错,一方面不想学习,一节课45分钟,一天7、8节课在室内,除非他们是和尚、尼姑!能不捣乱吗?!原因找到了,就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下药了。

坦白说,他们中有个别的我是拉不到学习队伍里的,刚开学时有一个学生,我见他较聪明想帮他,但是它不怎么接受我的,借一个机会我和他聊了一个小时,聊天中我知道了他今天周岁20,同学们都上大二了,他还在高一;父亲离他而去,而母亲又漠不关心;学习不好却热爱运动,他自己说:即使要讲的是明天的高考题,它也会选择去篮球场上痛快一阵。但欣慰的是他也觉得我真的很坦诚,向我表态上课即使不听讲也不捣乱,一学期过来他做到了,也会经常认真听讲,不但自己不捣乱别人捣乱他还会去制止;当然,还有一些自制力极差的同学,他们上课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嘴,但是他们往往在举例子和瞬时反应上是较快的,就利用这些特点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说,在我的控制前提下由捣乱变成了帮助大家学习;教育离不开惩罚,课下时我们关系平等,也会偶尔说笑,但所有人都很明白:上课时必须都听我的,无疑这是控制课堂必须的;就这样,我一开始对所有学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关注,他们遇到想不开的事就找我谈心,我尽量开导他们找出矛盾的根源和自身的缺点,调解矛盾鼓励他们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因为在这个四维的世界里,我们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慢慢的我融入了他们,他们也接受了我,他们接受着我的关注,我也不再只做一个倾听者,他们也许不喜欢数学,但是他们开始喜欢我了。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们的支持下我带领同学们也开展了一些有意义、有意思的活动:

经过开学后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感觉文科班的数学教学有一定难度,为了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积极性,我抱着尝试的态度提出了户外课堂的想法。大家一起来到操场最中间,席地而坐,围成了2圈,这时我发现同学们有的在翻书,给自己再充充电,而大部分把书放在一边,而手上俨然多了一纸条,上面工工整整的都是字,仔细一看,原来全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的公式,一目了然,井然有序,找起来特别方便。 下面就进入正题了,我拿出了一个小红球,用很传统的方式开始了我们的“学习”刚开始大家还有点不好意思,问了一些相对简单的公式,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品作为奖赏。不过天公不做美,这时刮起了风,我们的“学习”场上更加风云突变,问题难度一再攀升,思考的时间也略有所延长,而气氛却是更加活跃,在提问中相互寻找对方的漏洞。要求的严格起来,同学们的才艺也有了表现的机会,郭慧贤的嗲音笑话《鹅》,张少禹悠扬动听的歌声,高尚贤和王义星豪气的《光辉岁月》,还有同学们开怀的笑声,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茹老师用数碼录象机记录下了我们这段美好的回忆。

本次活动后,同学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以前在学习上的懒惰心理得到了克服,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喜欢学习数学了,通过自己的尝试与体验,使他们感受到了阶段性总结与回忆在数学学习中的好处,大家一致表决今后不再做学习的奴隶,要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我想以后有机会我们将继续开展这种数学实践活动,打破原有的课堂模式,争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为了方便学生们学习数学,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己编写习题,写数学小论文,将数学知识用在生活、经济中。爱因斯坦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志趣活动,它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并创造性地完成研究活动。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休止的“应试”与“题海战”,就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难、繁、枯燥乏味。不少学生因此丧失学数学的信心,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急剧下降。中学数学教材一般以演绎的形式进行编排,更加强调思维的严谨性,而缺乏生动活泼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若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要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讲对数时“对数是懒汉思想的产物”这句话抓住学生的心。讲数列时,先介绍中学古代数学中有关的数列的研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与龟兔赛跑,国际象棋的故事联系,激发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枯燥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推导公式所用的新方法。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生编写习题,写数学小论文,将数学知识用在生活、经济中。通过各种的方式,使学生学明白数学并不是没有用的,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离不开做题,我课上课下总会鼓励学生多做题,多思考,寻找规律,为了督促他们,我经常利用课下或晚自习的时间进行抽查,因为咱们学生需要这样的压力;众所周知理科的学习是从“糊涂——明白——再糊涂——彻底明白”的过程,可喜的是我看到了他们部分人进入了再糊涂阶段,而且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杜咎.初中数学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5:50-52.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数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