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真自由,心灵选择

2017-05-12李萍

未来英才 2017年5期
关键词:伯夷归隐官场

李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渊明辞别官场的决心与回归田园的生活内容;体会陶渊明返璞归真的人生旨趣与争取内心自由与平静的人生境界。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创设情境,了解田园生活场景;搜集资料,分析理解,评价古人的归隐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与官场决裂,保持自由心性的人生追求;探讨古人归隐的人生选择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根据语句,合理想象,诗意描绘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2、阅读资料,分析归纳古代人的归隐情怀,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教学准备】

1、背诵全文。

2、讲解小序内容,了解陶渊明“入仕”及辞官的始末。

3、扫清文言阅读障碍,完成文言阅读中的字词积累和翻译,疏通文意。

【注】本设计为本课教学的第三课时

【教具使用】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去年,网络上一位中学女教师的辞职信引发热评。她写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潇洒的人生态度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羡慕不已。接着网上就有了神回复,钱包那么小,哪也去不了。的确,在沉重的现实面前,人人都要暂时委屈自己。

二、研读文本,了解陶渊明辞官的原因

明确:心为形役。

小结:陶渊明是个任真的人,关于辞官的原因,他在序和文中都讲得很直接。官场的礼节,官场的规矩,他都非常不适应,所以做官让他身心疲惫。

他的诗一贯写得很平实朴素,比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但是关于官场生活他在《归田园居》(其三)中难得的用了修辞手法。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尘”意为“尘芥”、“灰尘”,均有肮脏不洁之意,“网”暗示束缚无处不在,一旦落入,就难以挣脱。他又将身处官场的自己写成“池鱼”、“羁鸟”,极写自己在官场的困境,所以一旦辞别了官场他的心情无比轻松与愉悦就不难理解了。

三、细读文本,小组合作,再创情景

请学生组成六人学习小组,选取描绘田园生活内容中的一句或者几句,展开合理的想象,逐组学生展示自己组写出的场景描写。

教师示例:“或棹孤舟”——独立船头,引颈遥望,船头轻轻划破碧绿的水面,涟漪散开,衣袂在微风中摇摆。

学生展示示例一: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我站在山的这头,山的那头寂寥无人。云气缱绻从山后慢慢溢上山头,弥漫了半片天。鸟儿如宣纸上随意点染的墨滴,慵懒地掠过山林,隐没在林雾之中。

学生示例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杖去各处周游休憩,不时地抬起头来出神地看着澄澈的蓝天,浮云无意间探出了高峻的山峰,飞鸟翱翔得疲倦后纷纷朝鸟巢飞去。

四、阅读体悟,了解陶渊明的人生感悟

明确:寓形宇内复几时?——人生短暂;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天安命

五、了解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展示资料: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李白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辛弃疾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王国维《文学小言》

六、探究思考,交流思考结果

归隐是有些古代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是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有人认为,归隐之人大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遵循了自己内心的选择,让心灵保持了自由与宁静;也有人认为,选择归隐就是逃避责任,消极避世。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谈谈对归隐现象的看法。

学生展示一:古人归隐的十种类型[1](介绍学术论文观点)

学生展示二:从陶渊明、苏轼等的选择看什么是真正的“归隐”(学生自己写的思考片段)

教师提供资料一:关于归隐的原因

1、社会现实的原因,不愿与现实同流合污,社会动荡,官场黑暗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寬大的地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2]

例:首阳采薇——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2、玄学思想的兴起,个人志趣与选择。从魏晋开始兴起的一种和儒家完全不同的思想学派。崇尚老庄,主要探索天人的关系,强调“无”、“自然”、“无为”。

例:梅妻鹤子——林逋。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通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隐居杭州西湖边20余年以布衣终身。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3]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人称“梅妻鹤子”。小结:“入仕”与“归隐”是中国古人的两种人生选择,也是人生选择的矛盾。“入仕”与“归隐”就是中国人的虚与实,他们一边是帝王将相,建功立业,一边是田园归隐,竹林禅意。但是不管怎样,勇敢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是人最真实和最终极的目标。

进则朝廷庙堂,退则江湖山野。不论怎样,古代人不断探寻中最合适的生存方式。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追寻理想,积极进取,是人生的主题,但在疲惫和失意时偶尔地舒缓下来,在山野间放松心情,重拾勇气和信心,便是最合适和惬意的人生。

七、板书设计

归去之因、心为形役、田园之乐、归去之悟、人生短暂、乐天安命

参考文献

[1] 剑光.中国古代隐士十种.写作中学版,2011.6.

[2] 余秋雨.西湖梦.文化苦旅.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3]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伯夷归隐官场
草堂归隐
天宫院
伯夷列传 / 杨明臣
朴趾源의「伯夷論」연구*——논증 방식을 중심으로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归隐情结比较研究
从《论语》析伯夷形象
不食周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