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戏曲音乐的特征分析
2017-05-12李瑞娜
李瑞娜
【摘 要】中国的戏曲倾向于音乐化,是构成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通过展现剧中的人物与内容,来促进情节的展开,从而充分营造氛围与情景。戏曲音乐具备鲜明的艺术性与强烈的民族特色。该文从结构、民间音乐、程式性、继承与发展等方面分析中国戏曲音乐化的基本特点,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戏曲音乐的进步,同时也为戏曲音乐的演绎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戏曲;音乐;特征
中图分类号:J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083-01
一、戏曲音乐的结构特征
中国的戏曲音乐主要是由器乐与声乐两部分组成,其中声乐占主要地位,它是组成戏曲音乐的主体,而器乐在戏曲音乐中是辅助声乐的,器乐与声乐两部分构成一个整体,二者缺一不可。
(一)戏曲声乐的特征。在中国的戏曲音乐构成中,主要是通过声乐来塑造人物形象。戏曲音乐中不管是板腔还是曲牌,都能够细分为戏剧性唱腔、叙事性唱腔以及抒情性唱腔。戏剧性唱腔大多数是节拍比较自由的散板,在节奏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多用于表现激动的情绪;叙事性唱腔的特征是声少字多,多用于表现对答、叙述的情景;抒情性唱腔的特征是聲多字少,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多为表现内心情感。这三种唱腔的灵活变换,创造了戏曲音乐变化多样的戏剧性。许多传统戏曲能够传唱多年成为经典,主要原因是其耳熟能详的唱腔。
戏曲音乐的表现方式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包含很强的民族特征。在表演过程中,能不能解决好声与情、字与声之间的关系,能不能准确清晰地表现词义和字音,是衡量演员唱功的基本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演绎出一系列的表演技巧和方法。
(二)戏曲器乐的特征。器乐包含各种类型的打击乐与管弦乐,每一类器乐都有着不一样的音乐与性能。一些具有独特色彩风格的剧目,主要是通过主奏乐器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方法来呈现。人们能够根据听到的主奏器乐的音色来推断正在表演的唱腔和剧目。
器乐最主要的运用就是为声乐伴奏。尽管有一些剧目是以清唱为主,但是这样的清唱剧目依然需要打击乐来伴奏。所以,器乐不但能够为演员伴奏、包腔、托腔,还能够起到渲染气氛、描写环境以及烘托表演的作用,戏曲音乐中打击乐的各种锣鼓点、各种器乐的曲牌等组成了戏曲表演中的场景音乐。
二、戏曲音乐的民间音乐特征
中国的戏曲艺术和其他艺术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戏曲音乐一定要表现并且迎合戏剧的特征,一定要为营造情景氛围、表现戏剧人物以及推动情节发展服务。中国的戏曲音乐从本质上来讲,应归于民族音乐,戏曲音乐的创造,依然具备民间创造的特点,在很多方面都保存着民间音乐的特点。首先是戏曲音乐扎根于民间,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戏曲音乐和各种民歌、说唱音乐以及方言等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次是很多剧目的音乐都由民间音乐进化发展而来。第三是传统的戏曲音乐在长期传唱过程中不断进化。因为每个人的方言语音差异、条件差异,使得戏曲在传唱过程中,其唱腔就会发生演变,这种演变使某种戏曲腔调发展变化为具有地域语音和风格的腔调,每个剧中的唱腔又可分为不同特点的派别。最后是传统的戏曲音乐的创造者,可以是演唱家、演奏家,也可以是作曲家。所以,戏曲表演中对乐曲和唱腔的处理技巧和方法,大多都有作曲法在其中。
三、戏曲音乐的程式性特征
戏曲音乐的程式,小到锣鼓点,大到贯穿戏剧表演的音乐结构,从始至终,无所不在。所有剧中的打、做、念、唱与音乐程式息息相关。这样的创作方法,并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剧目表演手段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不同的剧种与唱腔,都有着自身特色的音乐程式。在音乐的逻辑性基础上,要严格要求音乐程式,不过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又允许自由灵活地演绎。实践证明,开展戏曲音乐创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完善音乐程式的表演功能。
四、戏曲音乐的审美特征
在我国民族的审美观念上,一直都是将意境与曲情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戏曲音乐演绎的重要审美标准。戏曲的表演形式一定要有更细致、更丰富、更具体的技术要求。比如熟练解决轻与重、连与断、顿五挫的联系等。在戏曲音乐中,所有技术的运用都是为了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营造意境等。在真正的舞台实践中,表演者的技巧变化再丰富、声音再好,如果无法成功塑造人物形象,无法营造意境,那么其表演就是失败的。声音好,但没有意境;声音不好,却意境丰富,二者相比,从表演的效果上看,显然是后者比前者更好。
五、戏曲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的戏曲音乐是从历史中传承下来,经过长期的进化与发展而形成的完整的音乐体系,有着非常深厚的审美价值。但是,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目前的戏曲音乐需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怎样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的戏曲音乐;二是怎样更好地塑造新人物,表现新生活。
目前的唱腔改革最主要的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吸收,这种吸收包括相同剧目内的吸收和相关剧种唱腔的吸收。只有建立在继承之上的改革发展,才能带给戏曲音乐新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