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武帝与外戚的相爱相杀

2017-05-12猗猗

醒狮国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外戚卫青皇权

猗猗

外戚,在历史书中是一个贬义词,外戚专政,就意味着是皇帝无能,凭女取贵、专权乱政,直至败家亡国。外戚者,皇帝的妻子或者妃子的娘家兄弟,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

外戚政治始于战国后期,不过当时还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直到西汉时期,最高统治者才有意识地利用外戚来加强皇权,控制百官。当然这支力量如果利用得好,对皇帝基业也有举足轻重的卫护作用。但是利用的不好,轻则扰乱朝纲,重则倾覆王朝。

外戚政治始于战国后期,不过当时还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直到西汉时期,外戚政治开始突出,早在西汉初年,就发生过吕氏外戚之乱。但真正从权术的角度,有意识地利用外戚作为维护皇权的工具,则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汉武帝刚开始登上皇位的时候,因为年纪太小,初期在朝政上是祖母窦太后听政,诸多事情做不了主,汉武帝有诸多怨言,但是二人最大的矛盾,还是在治国理念的不同。窦太后喜好黄老思想,而天生具有叛逆性格的刘彻,却渴望改革当下的一些礼制规范,在他认识董仲舒后决定推崇儒术,而这一思想正好与窦太后的黄老思想是相左的。

少年天子,总是有诸多自己的主张与抱负需要实现,现实的阻力,更是加重了他想进行改革的决心。汉武帝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打击和限制诸侯王、强宗豪右功臣集团,尊崇主张大一统皇权政治的儒家思想,大力提拔儒家学者,实行“有为”政治。这些改革虽然迅猛有利,但是这些做法也引起了尊崇黄老之学的窦太后的不满,强制干涉他停止了改革。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但他知道自己还没有实力与祖母抗衡,他开始坚忍,不露锋芒。

后来汉武帝终于夺得大权,正式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他任用窦太后的侄子窦婴为丞相,王太后的哥哥田蚡为太尉,原因是因为这二人“俱好儒术”,上任后即实行改革,兴儒学,加强了中央集权,他们“推豰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藕”,实际上这场改革是以推尊儒术,贬斥道家为理论先导的,这是因为这时候的黄老之学不适用于现实的情况了,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指导思想,变化成为了军功列侯、宗室贵族、诸侯王,及地方豪强势力维持发展其特权利益的“理论”,汉武帝是利用窦、田二人通过改革从守旧派手中夺权。

后来窦太后去世,随后原被任命为丞相的窦婴也逐渐的被汉武帝所疏远,并借王家的势力压倒窦家,窦家权势日渐衰微,这也说明了以窦太后、窦婴为代表的窦氏家族政权就此败落。

而后汉武帝马上封外戚田蚡为丞相,“当是时,丞相入奏事,语移日,所言皆听”,可见田蚡地位之高,权力之重,这也是汉武帝利用田蚡的丞相身份来摧抑折辱贵族大臣,以加强皇权。

汉武帝这时候,不仅利用关系亲密的王氏外戚,而且还从民间提拔出身寒微的新外戚,以加强皇权。他从姐姐那里要得歌舞伎卫子夫,召入宫后封为夫人。很快,卫夫人就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不久,汉武帝就废黜了窦皇后的外孙女陈皇后,立卫子夫为皇后,立其子刘据为太子。与此同时,他破格提拔卫子夫的兄弟卫青、姐夫公孙贺以及卫青的好友公孙敖,让他们执掌军权,统兵出击匈奴。后来又提拔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卫青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在《史记·外戚世家》中,就曾有这样的记载“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可见当时,卫氏外戚贵宠至极,形成的卫氏“横霸天下”的局面。

卫氏外戚权盛之时,也正是汉武帝文治武功极盛之时。在对外的扩张战争,对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对于皇权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巩固。但是,窦、王外戚专横的经历使汉武帝从一开始就对卫氏外戚比较警觉。他虽然大力提拔卫青,但是却改变了过去任用窦婴、田蚡为丞相,将朝政付与外戚的办法,只是让他们统兵打仗,而把军事指挥大权和战略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汉武帝也故意轻视卫青,有时甚至在厕所里召见他,并鼓励朝廷大臣有意与卫青对抗。同窦、田外戚比较起来,卫青是比较谨慎自持的。他虽为大将军,但一切事务都不敢做主,时时处处都谦卑有礼。他深知自己与皇权的关系,也深明汉武帝对外戚的态度,常常以和柔的态度向汉武帝,以取得他的好感。

由于卫青的谦柔自守,知其进退,使得汉武帝不能采取极端的手段打击卫氏,于是汉武帝又故伎重演,移爱新欢,再次提拔新的外戚来取代卫氏家族。卫皇后以后,汉武帝先后宠幸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钩弋夫人等。汉武帝一生多内宠,皇后、夫人更换频繁。前人每论及此,多从生活腐化和好色方面加以评论,若从其一生行为来看,汉武帝“移爱新欢”的原因恐怕并不这样简单。

在汉武帝的皇后、夫人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她们大都出身寒微。若将这一现象置于当时的环境中去考察,便会发现,漢武帝此举乃是加强皇权的一种斗争策略。在汉武帝用以取代卫皇后的后妃中,钩弋夫人是一个重要角色。钩弋夫人本姓赵,父亲因罪被处以宫刑,死于长安。汉武帝巡狩河间时,赵氏得幸,被封为婕妤,居钩弋宫,深受宠幸。不久生子刘弗陵,号为钩弋子。汉武帝为了黜退卫氏势力,决心废黜卫太子,改立刘弗陵为太子,因此他把刘弗陵所出生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赵婕妤既然被称为“尧母”,刘弗陵当然就是“尧”了。这一命名显然表明了汉武帝欲将帝位传给刘弗陵的意向。要立刘弗陵为帝,必然要废黜太子刘据,也就必然要消灭以卫皇后为支柱的外戚集团。这样,一场以卫氏外戚集团为主要对象的巫蛊之祸就开始了。

所谓巫蛊,就是用诅咒或埋木偶人的办法戕害人或移祸于人的巫术。这种巫术在当时非常流行。从民间到宫廷,从达官贵人到后宫嫔妃,无不玩弄巫蛊妖术。汉武帝一向信符瑞,晚年多病,疑神疑鬼,喜怒任情,对巫蛊之类的巫术更是深信不疑。一些奸佞之徒便利用这一点挑起了巫蛊之祸。巫蛊之祸首先是从卫皇后姐夫、丞相公孙贺一家开始的。当时有人奏告公孙贺的儿子与公主私通,用巫蛊诅咒皇上。汉武帝得报大怒,也不问青红皂白,便命人将公孙贺父子逮捕下狱,结果满门抄斩。卫青长子卫伉也受连坐被诛。这次被杀的大多是卫氏外戚集团的中坚人物,可见汉武帝灭亡卫氏集团的目的是十分清楚的。

不久,水衡都尉江充为了陷害太子,预先派人在太子宫中埋下木偶人,然后上书,诬告太子和卫皇后用巫蛊作祟。汉武帝即命江充为治巫使者,穷治狱案。太子被诬陷,不能自明,遂矫诏捕杀江充等人,并发兵数万以拒官兵。结果兵败,亡走湖州,被围自尽。卫皇后也被汉武帝收回印绶,逼迫自杀。这次事件还连累朝廷内外,有数万人丧生。

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在临终前夕,把太子托付给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佐少主。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安排又导致了后来霍氏外戚之乱。

窦婴虽然曾帮助武帝实行改革,打击旧军功大臣,但他骄横跋扈,以威胁到皇权,因此汉武帝决心铲除他,于元光五年将窦婴弃市渭城。

田蚡曾贵为丞相,但武帝越来越不能忍受田蚡的骄横专权,于是在田蚡死后不久就以罪夺其子之爵。

以卫皇后为首的卫氏集团,随着卫青、霍去病对匈奴作战的节节胜利,卫氏的权势也达到顶峰,这当然是汉武帝所不愿到的,于是他便利用巫蛊之祸,杀死太子刘据与卫皇后,一举消灭了卫氏集团。

在立刘弗陵为太子后,立即赐死他的母亲赵婕妤,其原因是:“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而其它为武帝生子者,不分男女,其母莫不谴死。

从窦家、王家、卫家、霍家等,这一系列的外企之间相互倾轧,汉武帝利用外戚的“套路”也更加清晰。一方面,他培植外戚势力以削夺、分割列侯和守旧大臣的军政大权;另一方面,汉武帝对外戚的支持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不能威脅到皇权,当外戚势力发展起来以后,他又施展阴谋,用亲近外戚打击疏远外戚,用新外戚打击旧外戚,以保证自己对政权的控制,在汉宫中制造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阴谋与屠杀悲剧。

汉武帝运用帝王的权谋之术,与外戚之间相爱相杀,汉武帝重用他们,让他们建功立业,名留青史,但又是狡兔死走狗烹,外戚权势发展起来,就毫不留情的打压,外戚政治就在这一连串的阴谋与屠杀中急剧发展起来。就整个西汉历史发展而言,前期与中期外戚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对西汉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外戚卫青皇权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西夏佛教图像中的皇权意识
“巫蛊之祸”性质再论
县以下代表皇权的人员?——胡恒《皇权不下县?》读后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试析渤海世族家族与金朝皇权统治
曹魏政权立后的解读
巫蛊之祸对汉武帝一朝政局的影响
卫青胸中的冰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