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2017-05-12冯文忠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层面德育

冯文忠

学校德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通过培养人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每当我们深入到中小学,观察学校日常的生活状态、学校德育开展的整体状态时,不能不对其中的低效甚至无效产生强烈的感受。学校德育中的这种低效现象固然有着系统内外的多种原因,我们单从学校德育领导的工作方式看,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整体性、系列性的缺乏。这首先是指学校缺乏整体的改革规划,尽管每个月、每个学期都在做许多事,会有许多的主题教育月、主题教育活动,但更多是点状构成,而非系统整体。其次是指管理过程的散乱,有了上级安排的任务就做,没有任务也就不再自觉地研究和思考,做事的过程中也缺少对管理手段、方法、策略与管理目标相关性的系统研究。再次是指系列性的缺乏,各年级之间、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教育活动缺少系列性,因此形成不了学校层面、面对不同年级的教育系列。

2.研究性的缺位。这主要是指学校对班级建设的管理过程,更多强调的是行政性的检查和评比,自上而下的安排、落实、检查,通过评比与教师的各类奖惩紧密相连。在这一过程中,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上级的指示与通知、学校领导的个人观念与想法,但是缺少对本学校学生发展工作的研究,缺少对班主任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相关研究的支持与推动。

3.教育性的缺失。学校各种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轰轰烈烈,各种要求按部就班,但学生发展工作的实效性不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大,对学校改革的推进效应不明显。

【反思】

上述管理中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探讨的,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管理理念等问题。

1.从思维方式上看。长时间工业化思维僵化了我们的思想,使得我们以为德育管理只能这样做、而且这样做就是合理的;长时间以来对教育创造性的忽视封闭了我们的思想,以为螺丝钉一般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就是最值得追求的工作状态;长时间以来对教育实践反思意识的缺乏和研究的不力,使得我们难以直面学校德育管理改革的现状、进行研究性地改革。因此,在当前的学校德育管理改革中,突出的是抽象思维,缺少的是综合具体思维;突出的是点状思维,缺少的是整体系统思维;突出的是静态性的思维,缺少的是动态生成的思维;突出的是要素性思维,缺少的是关系性思维。

2.从价值取向上看。德育及其管理,其价值取向不仅仅在于完成上级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获得上级的奖励、获得各种奖项,不仅仅在于追求外部的轰动效应,而更根本的在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实现教育的价值,尤其体现为对师生之生存状态的关注和生命质量提升的支持。

3.从管理理念上看。我们长期受科学管理思想影响,没有意识到“学校管理是对学校变革力量的集聚”,“学校管理是对学校管理价值的实现”、没有意识到管理过程本身的丰富与多样,没有清醒地意识到教育中的管理问题尤其需要强化其教育立场、推进教育价值的实现。

【策略】

我们在反思学校层面德育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需要重新思考:学校德育管理的价值追求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取向在于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把学校教育价值观聚焦到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实现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上”。学校德育管理是通过管理实现学校德育的价值追求,因此,必须在教育的立场下定位学校德育管理,自觉地以教育的立场重建学校德育管理方式,通过管理变革、尤其是管理方式的变革,直接引导、推动、保障学校不同层面德育改革的进行。

1.确立观念、形成思路。学校德育管理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对当代德育改革问题的自觉判断,明晰当代德育改革的基本走向,形成以研究性、创造性为品质追求的工作思路,坚守学校教育的专业品质。在改革的具体走向上,要特别彰显对儿童“成长需要”的关注,将研究学生成长需要,以满足、适应和提升学生的成长需要作为当前德育改革核心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与工作思路的直接体现就是德育管理的工作方案或计划。对于德育管理而言,每一学期、学年、乃至于三年或五年的工作,应该有清晰的规划或计划。而规划与计划的制定,需要在具体分析本学校学生发展工作的状态、问题、优势与潜力的基础上形成,需要在充分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并从发展目标、具体措施、保障条件、评价的设计等方面具体展开。这样,就可能使得学校德育管理者本人在制定规划或计划的过程中更新理念、形成思路。

2.加强研究、强调效益。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小学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3.指导鼓励、推动发展。学生发展工作中大量、具体的实践,是靠班主任、学生干部和学科教师来实现,但是,学校层面的整体策划、具体指导,在学校层面的鼓励与推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学生文化建设的案例,感受到学校层面的改革对于学生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以前借鉴的所谓经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了吗?我们关注学生的生命需要了吗?我们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了吗?经过反思,我们对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进行了调整与重建:学校出台了《校园文化指导》作为学科组、班级文化建设导向。学校的公共墙报分给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卫生、少先队、工会、团支部、党支部等部门,由各部门根据自己的特点,组织全体成员合作完成;班级的墙报学校也不规定主题,由各班根据各班的计划及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学校在评比中突出评“个性”与“教育实效”。学校领导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菜单”,师生多了一些自主、行政少了一些指令。教师开始注意收集日常资料,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分析自己班、其他班的环境建设的特点与长处;每月中旬过后,教师与同学一起研究、动手进行环境建设。走进教室可以看到童话世界、作文角、英语万花筒、脑筋碰碰车、我们爱绿色的世界等等,为人们展示出幅幅绚丽的画面。

事实上,学校校长和主管领导思路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组织重建与制度变革、评价体系重建,会对学校的学生发展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一改变的核心就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而且,进一步说,德育管理需要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不断形成,需要促进教师不断去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德育工作,这就必然对学校德育管理提出挑战:如何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不断形成?无论是德育管理中的评价体系,还是工作制度,都可能需要得到新的发展。

4.整体要求、综合提升。在学校德育的语境下,学校内部就是一个丰富的、多层面的德育系统,年级和班级是更微观的德育单位,而年级和班级之间虽不同但具有相通性,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和社区背景的学生也是不同而相通的。这样,学校整体的要求是必要的,但共同的要求必须是基本性的而不是最终性的,是渗透性的而不是确定不移的。相对来说,学校对年级和班级德育的管理,更多是思想、方向的管理,更多是以指导、研讨、评价等方式促进每个年级和班级针对自己的独特问题开展丰富、独特、有效的德育活动,推动每位德育工作者去关注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成长需要、依据学生成长需要设计相应成长教育系列,而不是追求统一的工作和事无巨细的落实。而在还给班级和年级德育工作的主动权与创造性之后,学校德育管理作为学校德育体系中的高层,就产生出一个独特的价值:对各年级、各班级具体的学生发展工作进行“组织”,通过学校德育管理,不断发现学校各层面、各具体领域中德育工作的优点、亮点、缺点和盲点,不断在学校层面进行调控、纠偏、强化、促进,从而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立体互动、综合推进、不断更新的态势。

5.多維思考、创新工作。我们关注到学校德育的丰富性之后,除了对年级、班级层面的德育进行“组织”之外,学校德育还有一个独特的工作层面,就是在学校层面、针对所有学生而开展的大型、系列、整体性的活动,例如大型的仪式、节庆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这类活动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因此也需要从“价值”的角度进行思考,改变事务主义的管理方式,实现一种有价值追求的、有思想的活动设计和实施,从而最终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学校生活。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层面德育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