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部干旱带小杂粮的生产现状与对策
2017-05-12胡乂心
胡乂心
摘要 简述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小杂粮生产的生态优势、比较优势、土地与劳动力优势、保健开发优势,并分析了小杂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宁夏中部干旱带小杂粮产业发展。
关键词 小杂粮;优势;问题;对策;干旱带;宁夏中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6.11;F3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078-02
宁夏中部干旱带位于东经104°17′~104°41′,北纬36°06′~39°05′,包括鄂尔多斯台地南缘、黄土高原北缘和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地区。该区域多年年均降水量300~600 mm,且多集中在7—9月,并表现为由东向西递减,年变化率大(荒漠草原区-70%~+90%,干旱草原区-38%~+60%);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干燥度2.17~3.78,呈现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作物需水与自然降水不同步。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小麦、马铃薯、小杂粮等,产量低且不稳定。
1 生产优势
1.1 生态优势
宁夏中部干旱带海拔1 300~2 954 m,平均海拔2 200 m,年平均气温5~6 ℃,≥5 ℃的有效积温2 500~3 000 ℃,无霜期120~150 d。高寒冷凉的气候条件适宜小杂粮种植,特别是小杂粮的生长发育期与本区域雨热同季,对提高本地区光、热、水资源利用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加之该区域地处内陆,海拔高、工业化程度低、无污染,小杂粮化肥施用量低又极少使用农药,为生产天然的小杂粮绿色食品造就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1.2 比较优势
据调查,宁夏中部干旱带小杂粮平均生产成本1 600元/t,是小麦生产成本的75%、玉米的60.2%。从国内市场看,近年来我国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出现了滞销,而传统的杂粮(如荞麦、莜麦、豌豆等)市场日益看好,价格稳中有升。如宁夏2016年豌豆11元/kg、荞麦7元/kg、莜麦4.3元/kg,分别较玉米高5.50倍、3.50倍、2.15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杂粮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小杂粮的特殊营养保健价值的开发、食品工业的发展,为小杂粮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国际市场看,日本每年从我国进口大量荞麦,仅盐池县就出口创汇50多万美元[1],该区域小杂粮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1.3 土地与劳动力优势
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总面积303.5万hm2,占宁夏总面积的58.9%。耕地总面积31.13万hm2,没有任何灌溉条件的旱地面积23.66万hm2,占76%,水浇地只占24%,且一部分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浇灌设备的损坏而成为“名义水浇地”,人均占有旱耕地0.51 hm2,发展小杂粮生产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该区域乡村地理位置偏僻,二、三产业落后,发展小杂粮生产具有较充裕的劳动力优势。
1.4 保健开发优势
小杂粮具有特殊的食疗保健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莜麦是禾谷类作物中最好的营养食品[2],蛋白质含量平均达15.6%,高出大米100%、玉米75%、小麦面粉66%、小米60%,脂肪是大米的5.5倍、小麦面粉的3.7倍,除富含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氨基酸3.8 g/100 g外,还含有粗纤维2.1 g/100 g、硫胺素0.29 mg/100 g、核黄素0.17 g/100 g、尼克酸0.8 mg/100 g、钙69 mg/100 g、磷390 mg/100 g、铁3.8 mg/100 g,经常食用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有特效,亚油酸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每100 mL血中的胆固醇平均下降39 mg、甘油三酯下降76 mg等。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够,总体开发水平低。多年来一直把小杂粮作为一种轮作倒茬、抗旱救灾作物对待,并未将其作为一个资源优势开发、作为一个产业对待,尤其在主要粮油作物供给短缺的年代,对小杂粮的营养价值、开发价值认识不够。二是品质不高、产量低。优良品种的筛选和培育、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投入不足,小杂粮生产一度出现下降趋势。三是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市场风险大。虽然一些县(区、市)围绕小杂粮生产建立了面粉厂、粉丝厂、糜子酒厂,但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特别是一些小作坊在莜麦、荞麦面粉中掺入小麦面粉而造成雜粮面粉价格下跌、产品销路不畅、加工效益下滑。四是在小杂粮的产品开发研究上投入少、缺少优质品牌,市场风险预测和信息服务能力差,加工增值能力低,销售渠道不畅,市场波动大。五是受当前化肥等农资价格走高而小杂粮粗加工产品价格偏低的影响、加之农户种植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于临近的甘肃省和陕西省,农户因比较效益低而缺乏种植积极性,耕作粗放,布局不合理。六是气候干旱,农民生活水平低,缺乏必要的扩大再生产能力,小杂粮产业开发难度大。
3 发展对策
3.1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
小杂粮的栽培理论和实践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带种植小杂粮的需水规律与当地降水特征相吻合[3]。该地区又与我国小杂粮主产区的陕西、甘肃相毗邻,气候特征与主产区相近,土地面积大、劳动力充足,有发展小杂粮生产的优势。整合资源优势,坚持以农户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实现小杂粮生产布局合理化、品种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种植专业化、技术规范化、产品标准化、服务系列化、商品优质化,巩固和扩大小杂粮的市场份额。
3.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对中部干旱带现有的小杂粮加工企业进行全面评估,集中扶持2~3家具有现代企业经营机制,有规模、上档次,产品开发技术过硬,以加工莜麦片、荞麦面、糜子酒为主导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通过大型加工贸易企业,促进小杂粮产品转化增值,把小杂粮产品推向区外市场。引进人才、设备和技术,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把企业培养成具有辐射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
3.3 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种子基地
一是选择抗旱、抗病性强、耐瘠薄、生育期适中,有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创汇性能及优质、适合加工的莜麦、荞麦、豌豆、蚕豆、糜子品种;二是建立三圃田,不断对引进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三是建立优质高标准种子繁育基地。
3.4 大力应用先进栽培技术
一是实行豆麦轮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二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产品品质;三是应用节水补灌技术;四是变更耕作制度,增加蓄水保墒能力[4];五是大力推广留茬覆盖免耕播种技术[5],减少水土流失。
3.5 着力打造绿色产品
改进栽培技术,鼓励农户大力利用绿肥与有机肥,减少氮肥用量,增施钾肥,改善地力及土壤;合理密植,减少倒伏;使用生物制剂农药防治病虫害,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物质进入农田,着力打造绿色小杂粮产品。
4 结语
中部干旱带是宁夏小杂粮的主产区。发展中部干旱带小杂粮产业,一方面应充分整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应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以加工带动种植、以种植促进加工,提高种植效益。
5 参考文献
[1] 陶维华.荞麦免耕播种机械化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J].农机科技推广,2014(3):25-26.
[2] 余慧,张青.彭阳县莜麦高产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03(3):58.
[3] 杜守宇.宁夏旱作农业[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7.
[4] 白静.宁夏中部干旱带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47.
[5]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中国保护性耕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