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西京故事》服装舞美的现实意义
2017-05-12邱菲
邱菲
【摘 要】众所周知,戏曲是由表演、舞蹈、音乐、服装通过反复的创作、打磨进而融合在一起。舞台上的表演,除了演员自身优秀的表演,还要求锣鼓和音乐的旋律、节奏,同时也要求服装和灯光布景来烘托氛围。因此也可以说,戏曲是若干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帮衬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艺术。
【关键词】戏曲服装;舞台美术;戏曲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040-01
随着人们的现代化意识越来越强,戏曲舞美在戏曲表演中也越发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当代戏曲着力于借物态化的服装去为人物传神、抒情,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吸纳了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点,使得戏曲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因此,戏曲服装就成了一种“为人物传神抒情”的艺术化服装。
以《西京故事》这部秦腔现代戏为例,它是一个平凡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罗天福一家人从农村进城打工,用强烈的现实性让我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有所感悟。在舞台美术、服装设计方面,这部戏也做到了史无前例的艺术成就,我主要就这两个方面谈一下这部戏的现实意义。
舞台美术是一种无声的表达形式,它和人物的写意化表演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贯通。《西京故事》这部戏的舞美设计,结合了写意化和写实化两种艺术形式,用开创性的思维模式,结合其他艺术的文化内涵,使它们充分地在秦腔中得以发展,整个表演的舞台从各个方向都表现得精美而又不失自然,使音乐、舞蹈、服装、唱腔等完美结合,为现代戏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西京故事》的舞台效果展示的是一幅非常写实的背景环境,富有生活气息的大杂院,杂乱嘈杂,电线蜘蛛网似的胡乱拉在空中。这些舞台背景设计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对表演起着完美的辅助作用,既不喧宾夺主,又绚丽真实,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更好的陪衬。所有对演员表演起不到帮助作用的设计都遵循简化或者去掉,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充分的空间,这些都是在服装设计方面应该学习的。同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它通过按情节向前推动延伸大平台,自然地表现出罗天福对进城打工深深的无奈,这种突破传统的形式,极大促进了剧情与舞美景物和剧中人物之间的强烈呼应,从而达到更生动的表演效果。
再说到《西京故事》的服装设计,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发言者对于这部戏的服装设计还是非常赞赏的,但是我本人并不太赞同这一看法,相对于其他现代戏来说,《西京故事》的确是经过服装设计的,舞台上的人物服装可以说是形成一系列的,因为有着共同的剪纸元素。设计师用到这一元素可能是因为剪纸是陕西地方特色,因而用在陕西秦腔现代戏中。这在某些方面继承了传统戏服装上纹样的特点,类似于传统戏服团花图案的变形,这点是值得称赞和发扬的。但是在整体运用上却显得牵强和粗糙,服装的款式依旧是平时生活中大众所装扮的,甚至还不如现实生活中的大众服装精致美观,即使剧中人物是农民工,也不能把布料和款式简单随意化,要在角色的特点上对服装进行夸张设计,这样才符合舞台美术的效果,不然就会变成日常装而非舞台装。
在現代戏服装设计这方面,笔者认为应该做出以下两点改进:首先,不能因为是秦腔现代戏就把现在的日常装搬上舞台,无论是从色彩或者款式上,日常装远远起不到舞台戏剧所要表达的效果。从秦腔的唱腔上来说,现代戏的唱腔虽不是完全跟传统剧不同,但是还保留了大多数传统戏曲的演唱特点,如果要刻意遵循现代戏的“现代”性,那岂不是要用现在的普通话进行对话交流,那就完全和“戏曲”脱离了关系。所以说,在现代戏服装设计方面,不用刻意强调时代感,应该先注重舞台感和美感,在传统戏服装和现代戏服装中间找到一个合适的过渡点。我个人认为,现代服装的款式其实非常繁多,在人物特点上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结合传统戏服的图案、纹样,甚至是款式造型,进行改良,是完全可行的。其次,中国戏曲现在的发展并不乐观,人们的娱乐方式慢慢被其他的事物所代替,比如看电影、唱歌、聚餐等,尤其是年轻人。秦腔也一样,所以在服装这方面,不管是人才还是经济都比较欠缺,我认为应该在这方面提供一些专业的人士,毕竟服装是演员的装备,是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一个重要舞台因素,在面料和设计上能够多花一点功夫,那么情况就会改善很多。秦腔甚至其他剧种的戏曲也会慢慢保留和发展起来。
总体来说,《西京故事》是一部非常杰出的秦腔现代戏曲,不管是在剧情、舞台、音乐、服装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对于现代戏的发展,尤其是秦腔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谭元杰.戏曲服装设计[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34.
[2]杨冲霄.中国戏曲美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87.
[3]雷礼锡.艺术美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