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夏大豆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2017-05-12朱传宝
朱传宝
摘要 阐述了生产夏大豆的优势,介绍了夏大豆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播种、合理施肥、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机械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鲁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043-01
鲁西是山东的重要粮食产区,主要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由于小麦、玉米价格下跌,但投入并未减少,严重影响农民种粮收入,许多种粮大户亏损较重。面对现实,依靠科学技术,改革种植制度,对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大豆逐步成为高效作物,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同步提升成为科技关注的课题。因此,选用高产、高抗、优质大豆优良品种菏豆23、齐黄34等以及机械播机械收获、合理密植、实行宽窄行种植等成为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1 生产夏大豆的优势
1.1 自然优势
聊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66.7 mm,70%集中在夏季,可利用地表水多年平均总量为454.86亿m3,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21.98亿m3,可满足大豆高产需水要求;聊城市年平均气温为13.1 ℃,全年≥10 ℃积温4 404~4 524 ℃,全年≥0 ℃积温4 884~5 001 ℃,大豆生长季节积温3 000 ℃左右,日照时数2 500 h左右,可满足大豆对光温的需求,且秋季干燥,有利于大豆收获。
1.2 地理优势
聊城市境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土地利用面积占总面积的96.5%。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设施齐全,机械化程度高,污染少,环境好,交通方便,有利无公害大豆生产。
1.3 技术优势
近几年,山东加大大豆科研力度,省农科院建立大豆种子库,开展大豆分子育种,培育一系列优良品种,品种资源多;品种及栽培技术有所创新,在品种与高产及农业机械化配套有创新,在与玉米间作栽培方面有新的发展;棉花面积下降后,给大豆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山东具有全国最大的大豆种子生产企业——圣丰种业,为种子需求提供保障。
2 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2.1 选择优良品种
目前,山东西部大豆主要适宜品种为齐黄34、潍豆8号、菏豆23号,这些品种具有高产、双优、抗病、耐涝、广适等特点,特别是齐黄34表现更为突出。
2.2 播种
高产夏大豆应于6月20日前,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用精量点播机播种[1]。一般在土壤水分含量19%~20%时播种,大豆种子萌发良好。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供应不足,也不利于种子萌发[2]。
2.3 合理施肥
一是前作施肥,培肥地力。聊城区大豆前茬作物为小麦,大豆为免耕种植,无法施用底肥,小麦整地时施肥,并且要深耕或深松。整地前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5 t/hm2以上[3]。二是鼓粒初期追肥。鼓粒初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0 kg/hm2以上。三是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鼓粒中后期对大豆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每隔7~10 d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可延缓大豆叶片衰老,提高产量[4]。
2.4 浇好关键水
一是播种水。夏大豆播种时,一般土壤墒情较差。最好的方法是播种后喷灌或滴灌,可在播种后当天喷灌1次,出苗前,即播种后第4天再喷灌1次[5]。二是开花结荚水。开花结荚期(播种后25~50 d)大豆需水量较大,约占总耗水量的45%,此期出现干旱(连续10 d以上无有效降雨或土壤水分含量低于30%)应立即浇水[6]。三是鼓粒水。鼓粒期(播种后50~95 d)大豆需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20%,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出现干旱(连续10 d以上无有效降雨或土壤水分含量低于25%),应立即浇水[7]。
2.5 病虫草害防治
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大豆霜霉病、蚜虫、根蛆、食心虫、黑绒金龟子等,应及时选用合适药剂进行防治。豆类田间的杂草有马齿苋、灰菜、铁苋菜、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杂草,及时选用对路药剂进行防除。
2.6 机械收获
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要尽量采用大豆收获专用挠性割台,使其具备仿形功能,以降低割茬,减少收获损失[8]。为了防止炸荚,另外要加高挡风板,每台车要有长、短2条滚筒皮带。滚筒的转数一般以500~700 r/min为宜。
3 参考文献
[1] 缪会颖. 陇东旱塬区大豆高产栽培集成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35.
[2] 邢宝龙,王桂梅,刘飞.高寒冷凉区早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11):165-167.
[3] 刘颖.大豆高產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3):67.
[4] 赛尼亚·依赞,古力巴合提·努尔哈孜.布尔津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3(3):7-8.
[5] 赵志刚,罗瑞萍,姬月梅,等.宁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J].大豆科技,2012(5):51-57.
[6] 张仲志.淮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0):73-74.
[7] 郭树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8):97.
[8] 姜海英,徐宝峰,许正学,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