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只眼睛看企业

2017-05-12段敏史玉哲

现代企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企业家交易理论

段敏+史玉哲

我们正处在一个加速变化的世界,不仅仅是变化速度快,而且变化本身的加速度也在变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领域,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不同行业、组织形式、商业模式、个性文化的企业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华为、中石油、便利店虽然都叫企业却千差万别,普通人很难看出有什么共性,正如牡丹花、狗尾巴花、天花、女人花,虽然都是花,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而真正的智者却不会被表象迷惑,因为虽然“一花一世界”,但“大小皆众生”,事物总是有本性可寻。人们看问题的维度、角度、深度、力度不同,领导者只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那企业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资本眼中的企业是谋求增值的工具,劳动者眼中的企业是挣钱养家的场所;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可能真得跳出此山中,用第三只眼睛看一看,也就是要从现代企业理论家那里学习和借鉴一些道理。特别是企业领导者,生在大众创业的时代,由创业者到企业家到企业大家,是一个不断修炼提升的过程,只有悟透企业,才能更好地管理企业和创造企业。

一、从生产组织视角看企业

相对于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企业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存在,它能够把禀赋不同的人组织起来,通过合理分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开始,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都非常青睐对企业的研究。如果严格定义,新古典经济学提出的是厂商理论或生产理论,还不能称之为企业理论。所谓的厂商理论,就是一个变量函数。函数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约束,通过改变投入和产出,来判断厂商的“理性选择”。通俗的说,企业就是一个黑匣子,匣子的进口是投入,出口是产出,匣子中间是厂商追求最大利润的理性行为。至于匣子内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如何发生关系,如何分权,如何激励约束,则没有太多论述。作为黑匣子的企业,反映出了数量规律,匣子的本质是什么?缺少深刻认识。

新古典经济学利用了黑匣子的特性,构建了一整套理论体系。这也正说明了黑匣子的重要性。当学者们把研究焦点对准了黑匣子本身,现代企业理论开始诞生了。那么,企业到底是一个场所?是一群人?是一些生产环节的串联?还是一组不同职能的集合?甚至是一个品牌?一套文化和价值观?应该说,以上都从一个侧面描述了企业的特征,但都不够彻底。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可以理解为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基于对契约的不同分析视角,又基本可以分为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

二、从交易费用的视角看企业

我们都知道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手段,事实上,企业也可以理解为替代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企业和市场的区别在于: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靠价格来调节,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长期看是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而在企业内部靠的是权威决定,是人格化的力量。到底那种手段更适宜?取决于交易费用的大小。科斯是用交易费用方法研究企业的首倡者。他认为,企业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换句话说,如果内部组织成本高过市场交易成本,就没必要建立企业,直接在市场上交易更好一些。可见,企业的功能在于节约整体的交易费用。更深一步,企业应该有一个合适的规模,过大过小都不好,企业规模的选择取决于市场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之间的平衡。

张五常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替代关系引申到市场和市场之间。他提出,企业与市场是契约安排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只是存在程度的不同,本质上是一回事。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产品或商品,而企业的交易对象是生产要素。企业的存在并非为了代替市场,而是以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或者说是“一种契约取代另一种契约”。企业要运转,就要筹集资本、招聘人员、购买原料等等,这些就是要素市场的交易。相对而言,产品市场的信息更加透明更易获取,而要素市场信息不透明且不易获取。因而,企业组织节约的成本,如果能弥补要素市场信息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就应该选择要素市场契约,也就是设立企业。反之,就选择产品市场契约,也就是不設立企业。

杨小凯和黄有光引入了更多的替代关系。他们认为,真正的选择不存在于市场和企业之间,而存在于自给经济、市场与企业三者之间。纵观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来自社会分工,企业是促进社会分工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自给经济相比,企业会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正面是促进分工而增加经济效益,反面是会使交易费用上升,只要正大于反,企业就会出现。杨小凯和黄有光与科斯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按照科斯理论,当交易费用增加时,选择组织成本更划算,因而会加大企业规模,缩小市场范围;而按照杨小凯与黄有光的理论,交易费用增加时,自给经济程度加大,将同时减小市场交易和企业形式的交易。如果我们对过去几百年人类的历史进行实证研究,我们会发现市场交易规模和企业总体规模共同在增加,这是人类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按照以上理论,原因是分工效率大于交易费用。有些人总是问,未来是应该到一个大企业集团工作,还是当一个自由创业者,哪一个更有前途?其实,这二种业态本身是共荣共损的关系,个人选择的合理性只应取决于选择者的性格特点。

三、从委托代理的视角看企业

现代企业理论的另一流派是委托代理理论。阿尔钦和丹姆塞茨重点研究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成本。他们认为,企业实质是一个群体组织,组织内成员协作生产,互相影响互相依赖,成果是共同的。那么,如何解决偷懒问题?需要有监督者。谁最有动机做监督者呢?是资本所有者。

所有权原属于每个自然人,自然人一旦把财产投入到企业中,他就成为股东,这些财产就转化为法人财产,不再归某一个特定股东所有。相应的,依附在这些财产上的权力,如占有、使用、处置、收益,都转移到了企业内;股东的股权只是一种制度约定的标准化同质的权力。分散的股东们将自己的权力委托给股东会,股东会又将经营决策权委托给董事会,将监督的权力委托给监事会;董事会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经理层;经理层在公司内进一步的委托分权。被委托人也可称为代理人。这种委托—代理体系构成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如何让代理人更好地实现委托人的目标,问题的关键在于激励和约束。

奈特讨论问题的关注点是企业家精神,所谓企业家精神针对的是各种不确定性,也可说是承担风险的素质。他认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首要的问题是决定干什么及如何干,次要的才是实施某种具体的经济活动”。解决“首要的问题”的是企业家。企业家勇于冒险承担风险,因而成为雇佣者;不愿承担风险的人能得到一笔既定的收入,成为被雇佣者。通过企业的设置,人们各取所需。张维迎秉承了奈特的观点,他在《企业的企业家》中认为,要有企业家,企业才可能存在。他从三个角度分析组织成员的差异:经营能力、个人财富、风险态度。不同禀赋和偏好的人们,在竞争中博弈,并最终通过设立企业而达到均衡。均衡结果为:有才能又有财富的人成为企业家,有才能但无财富的人成为工人。我们看到,这里面含着“资本雇佣劳动”的规律,虽然很多人对此并不喜欢。

社会毕竟是不断发展的,其中非常显著的趋势之一,就是资本的内涵正在不断扩大。财产资本虽然还在大行其道,但人力资本时代也开始初露端倪。有些人没有物质财产,但知识、智慧、冒险精神等素质也开始有了成为资本的可能。这种变化给人以更多的希望,也使得企业变得更加迷人。第三只眼睛看企业,什么是企业?企业应该是聚合资源的社会生命体,是追求和实现每个人价值的人类组合方式。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要牢记这一点,也许不能教你马上赚钱,但一定会提高领导自觉和领导力,这事关眼界、胸怀和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企业家交易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