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7-05-12杨小旭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德性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立德树人在当下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立德树人的迫切性与可行性,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立德树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定的教育原则;立德树人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必须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德性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国民精神家园重构的呼唤,也是国民精神家园扭曲现实的反映和折射。立德树人是提升中国社会道德的必由之路,这样才能使人坚守良知,恪尽责任。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践行,实质是要求培育人的良好道德,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立德树人达到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1]对于学校这一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专门机构,用什么样的内容、通过什么方式、坚持什么原则进行立德树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立德树人在当下的重要意义

1、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立德树人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人的发展、以及教育目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更是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然关注人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2、立德树人是人性的回归,是对真、善的追求

在很多人性善良缺失的事件中,作为旁观者我们会痛心疾首;但是假若成为参与者,我们又会怎样?在社会道德底线失守、人性泯灭、良心丧失、诚信缺乏的环境中,人性冷漠像病毒一样蔓延并感染人们原本善良的心灵。人们的正义感摇晃不已,责任心在社会道德水准下滑的背景下渐行渐远。“真”就是要求人们要真诚待人,不要虚心假意,更不能存心不良。“善”就是要求人们不但不要做有损于他人利益的事,而且还要多做有利于他人及社会的事。

3、立德树人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坚持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要求健康的社会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人民最基本的需求。

二、立德树人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必须予以关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功利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青少年主流价值观迷失、道德冷漠、成“人”不足等一系列道德问题。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时代主题,必须回应时代挑战。

1、德性缺失的表现

诚信缺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人信息透露。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6年10月19日,深圳展开大规模的集中打击整治骚扰信息专项行动,警方在9家公司现场搜出超过100万条的公民个人信息,其中有精确的个人身份、职业、房产、车辆甚至银行存款信息。”[4]个人私人信息的泄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更为严重的是,信息透露给非法集团用于诈骗,将会导致恶劣的刑事案件。同时,大学生因被骗学费猝死、自杀等恶性电信诈骗案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假冒伪劣产品伤害大众身心健康,导致国内出现一味追求国外产品的趋势。假冒伪劣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安全,导致生活水平的降低,是对社会和国家的失信。

第三,诚信缺失从社会生活渗透到学校生活中,严重影响了当代学生的素养。诚信素养缺失、失信行为的频发是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国家级考试作弊均被多次曝光,平时作业和普通考试的诚信度可想而知。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为此人社部公布了《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其中加大了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报考者如果有串通作弊或者参与有组织作弊等特别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将永远不允许进入公务员队伍。”[5]国家层面对考试诚信的高度重视迫切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德性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素养、诚信认同感,促使学生自觉践行诚信行为。

2、德性之感恩之心的缺失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善良人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对他人的回报,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在教育事业中,不管是国家的教育制度层面、教育理念层面还是教育的实际工作都要求教育者给予学生关爱。作为老师,学生生病了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关心,然而,学生表现出来的冷漠、冷淡甚至毫无感恩之心让人唏嘘。感恩之心的缺失,是人的良好德性的缺失。当今社会感恩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感恩这个词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感恩缺失更大的威胁在于人们对善举变得冷淡,对善良变得麻木,失去对善行(心)的敬佩之心。因此,培养具有德性的人,就是要培养具有感恩意识并常怀感恩之心的人。

3、德性缺失的现状迫切需要德性的回归

反观当下德性缺失的现实,反映了残酷社会的一面。教育活动是一种道德实践,道德性是教育的价值始点,对道德性的本真认知是教育道德性的重要内容,需要唤醒人们自觉的德性意识。德性的冷漠与缺失,对社会的诸多方面造成了巨大危害。我国正经历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重建道德高地已成为社会和教育的重大课题,关乎全民族的前途命运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提出了“社会正能量”这一概念。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中国梦”,迫切需要激发社会正能量。而发挥社会正能量就是要求德性的回归,要求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即“立德树人”来激发正能量。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1、立德树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具有道德自律的人

(1)教育性教学原则。这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教育性的内容,是把育才和育人结合在一起的原则。德国伟大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具有德性的人,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具有道德自律的人。因此,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结合德性的发展为主要目的进行。

(2)及时反馈原则。由于学生的三观正处于形成时期,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的德性理念和行为进行及时的反馈。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可以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通过对已有“认知图式”的重构来恰当地调节和了解自己的行为。同时,通过及时反馈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提高学生德性认知和实践的主动性。

(3)榜样原则,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的身心都处于可塑期,正能量的榜样具有无穷的影响力。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好坏的根本在于教师,因此立德先立师,树人必须先正己。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最核心的是要有德才兼備、以德为先的师资。教师必须以德修身,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德性成长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才能促进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自律。立德树人要求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终身学习,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2、立德树人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之德性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

全程育人是指在学校这一教学机构中重视学生生活、学习、闲暇时间的德性教育。学生在学校学习有时间性和限制性,在这段短暂却举足轻重的时间中,必须全程关注学生的发展。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所有知识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段时间形成的习惯、思维和信念在其一生中均具有定势和决定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全方位育人,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这不仅需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显性教育,同时应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让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二者密切配合,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作用,更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3、立德树人必须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传播正能量。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它从总体上描绘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理想状态。对事物的认同和追求是一种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是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需要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的需要出发,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以追求实现党和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为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各种传媒渠道,传播正能量,弘扬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旋律。

总之,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具有德性的人。立德树人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敬业、诚信、友善等来塑造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育性教学、及时反馈和榜样原则,同时必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才能完成,才能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http://news.qq.com/a/20140212/010532.htm.

[2] http://news.gmw.cn/2015-07/24/content_ 16403627.htm.

[3] http://news.sina.com.cn/o/2016-12-13/doc-ifxypizk0357409.shtml.

[4] http://www.oeeee.com/html/201610/26/426238.html.

[5] http://rizhao.dzwww.com/rzxw/201610/t20161010_14997297.html.

[6] 赫尔巴特著.李尚卫译.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作者简介】

杨小旭(1985.3-)女,汉族,贵州绥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德性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从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