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

2017-05-12孙秀双孙梦辉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学前教育专业实效性

孙秀双?孙梦辉

【摘 要】 文章认为,当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众多问题,导致服务的实效性不足。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应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志愿服务要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使志愿服务既能提高志愿者的专业发展,又能为社会输入正能量。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效性;学前教育专业

志愿服务活动,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需要,是他们与就业岗位完美对接的良好途径,也有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但是我们发现,当前在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学生志愿服务的经验能力不足、服务活动的效果不佳,志愿服务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长效机制还未健全,志愿服务的组织机制不够完善等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人们眼中的“搞形式”、“作秀”。得不到人们认可的志愿服务,最终会失去它的生命力,这大大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大学生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人谈几点鄙陋的见解。

一、志愿服务要体现本专业服务的特点

当今时代,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学雷锋,做好事”,也不是传统的慈善互助,它要真正适应服务对象的切实需求,体现出服务的质量,那么志愿者的服务就要立足自己的所学专业,服务内容要体现出专业特点。以学前教育为例,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服务于地方所需,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就要积极走向所在地区的各个幼儿园、早教机构,协助幼儿园和家长,完成他们之间的完美交接,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富有专业特点的服务。比如在和孩子的接触过程中,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用语文雅、优美、富有激励性,语调和谐、悦耳,语气亲切、和蔼。在和家长的接触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角色,恰当地回答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咨询,有针对性地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进行分析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并且鼓励家长多多参与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多肯定家长好的教育方法,积极采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

经过课题组的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志愿者懷着“学以致用”的初衷,希望从事“专业对口”的志愿服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仅凭一腔热血和自我的奉献精神是不够的,以专业知识来引导,才能保证服务的品质和实效。

二、提高志愿服务的实效性还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

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要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需求,才能提供细致周到、切实有效的服务。课题研究小组走访了所在地区二十几所公立、私立幼儿园,和百余名家长进行了对话交流,并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反映出如下问题: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幼儿要通过家长接送。在接送的人群中,有近百分之六十五是幼儿的祖父母。幼儿的父母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反映,幼儿的接送时间和自己的上下班时间是有冲突的,希望幼儿园能配合自己接送孩子的时间。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家长希望幼儿园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辅导活动。在崇尚素质教育的今天,孩子的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其需求不再满足于幼儿园能认识几个汉字,背过几首唐诗,唱出几首儿歌,他们更希望园方在注重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关注幼儿的特长。

但是在课题组所在地区,许多私立幼儿园,根本无法达到家长的心理需求。在这个时间的“盲点”,在“盲点”中的这块“盲区”,大学生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掌握着学前教育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前沿知识,志愿服务给了他们一个充分融入专业、锻炼技能的舞台,并且能够使课堂中的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身修养。志愿者就要利用自身优势,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甚至预测其需求的变化,准备好服务所要的内容,这样志愿服务活动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志愿服务要建立健全组织机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有高效率的志愿服务,就要有健全的组织机制,这样志愿服务才有长足发展的动力。共青团、志愿协会和其他志愿服务团体要在倡导和运作之余,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机制建设。

比如,实行招募机制。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但是他们更加喜欢实践,热衷于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服务。但是不是任何大学生都可以很好地胜任志愿服务工作。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不是专业课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可以在志愿服务中表现同样优异,也不是能唱会画的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和幼儿、家长、幼儿园进行沟通。志愿服务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核。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海报、通知等种种方式发布信息公开招募志愿者。志愿者提出申请,再进行面试或者答辩,合格者方允许进入志愿者名单。

完善培训机制。尽管大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走向社会,走入真实的环境中,依然会状况频发,所以必须对志愿者进行志愿工作技巧、志愿职业素养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网络培训与实地培训相结合,项目培训和志愿精神宣传相结合。

实施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要加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评。虽然大学生不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但是并不代表不需要激励。我们可以在服务的各个阶段,设定量化指标,对大学生的服务态度、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考评,划分出志愿服务“星级”,可以颁发证书、奖章,也可以把考评结果作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和奖助学金优先评定的重要参考。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要积极创新服务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志愿者也要与时俱进,开拓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通过更加时尚、流行的模式,让服务对象乐于接受,从而产生实效。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也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带来了一个辐射面更广阔的平台。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做好志愿项目、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宣讲,让大众了解当地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从而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便更好地借助社会资源,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优势共享。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对高职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的各个环节、阶段实现有序地规划、管理和协调,以达到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高效整合。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微信群、QQ群、论坛、微博等先进网络手段高效率地进行联络与协调,更加方便、快捷。

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不能沦为“走过场”,它应该起到“引领青年、凝聚青年、鼓舞青年、服务青年”的重任,同时为地方传递爱心和文明,为社会输入更多的正能量。实践证明,具有实效性的志愿服务,是一个课堂内外的完美结合。专业技能学习、职业道德教育和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中的专业渗透、亲身参与,达到课堂内外的相互促进。学生既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他人,又能有效地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为社会做贡献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张晋.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J].辅导员工作研究,2010(13).

[2] 孙晶,常浩.浅谈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J].理论研究,2010.2(2).

【作者简介】

孙秀双(1980-)女,本科学历,泊头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学前教育专业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