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工读学校作用不“虚拟”
2017-05-12石军
石军
虚拟工读学校,就是不需要专门设置传统的工读学校,通过将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安置在市辖区或者县辖区内适宜的义务教育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分散办学和集中办班等具体方式,对行为不良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以及法制、心理等教育,进行教育、矫治和挽救的特殊教育形式,是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一种全新模式。
虚拟工读学校是针对传统工读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度创新的产物,而传统工读学校存在以下弊端:一是传统的工读学校主要分布在省会等大城市,建设需要很大的场地和师资,总体运行成本较高,投入资金过大、周期性长等问题,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二是在行为不良青少年教育转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因被贴上不良行为“标签”而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伤害。
虚拟工读学校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符合国情,推广性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应设立“工读学校”,我国市县较多,很多市县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能够设置传统意义上的工读学校,缺乏创设传统工读学校的条件和能力。虚拟工读学校是基于当前市、县二级青少年犯罪情况日趋上升的趋势,基于中国小城市和小县城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探索出工读教育办学的一种新模式。二是优化资源,整合性强。虚拟工读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来代替工读学校的教育矫治功能,这种方式比较灵活,避免额外建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立工读学校需要耗资巨大的弊端,有利于缓解当地政府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市县政府的后顾之忧。三是去污名化,接纳性强。家长普遍担心孩子进入工读学校会导致“标签效应”,虚拟工读学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就是“去污名化”,避免了在教育矫正与转化过程中,被贴上有行为不良的“标签”而给孩子带来的永久的心理伤害。
虚拟工读学校,符合国情,作用不“虚拟”。建议在全国市縣范围内,因地制宜,建立和推动“虚拟工读学校”建设。虚拟工读学校的广泛设置,会有力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推进青少年健康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者系民进广东省委会教育工委委员、广州市新穗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