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17-05-12罗耀华肖艳花

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问题及建议教育信息化

罗耀华+肖艳花

[摘要]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交互式研讨型教学法,通过对Seminar内涵、特征及价值的考察,发现Seminar教学法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信息技术参与Seminar课程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Seminar教学法在研究生《学术示范和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应用分析,发现Seminar教学法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Seminar教学法的作用。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教育信息化;学术示范与论文写作;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2005105

0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如何达到这些要求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Seminar教学法作为一种研讨性教学方法,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能达成这些目标。

1Seminar教学法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

伴随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对教育而言,“互联网+”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事业。陈丽指出:“信息技术正突破教室、学校、学区等物理边界,扩展着学习者学习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推动了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新型教育模式,深刻地催生着教与学双重变革。”[2]在这种局势下,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信息技术建构开放式课堂、开放式课程、开放式育人空间的学习环境,推动教育教学系统在课程、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变革。

Seminar作为西方高等学校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学生、教师、专家等共同围绕一个或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范式,研讨式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特征。以Seminar教学法为指导的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渠道,以辩论、演讲、汇报、讨论、讲座等多种形式,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该教学模式中,师生间身份平等,都有表达、探究、质疑、讨论的自由。学术思维的碰撞,能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教学与研究更好地融为一体,促进师生感情交流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较于传统教学法(见表1),Seminar教学法具有双向互动、民主平等、激励创造、探究合作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长”的教学目的[3],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和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信息化环境下Seminar教学法在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Seminar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范式。现代意义上的Seminar源于近代德国,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最早出现在哥廷根大学,并于19世纪在柏林大学得到确认,随后被法、英、美、俄、希腊、荷兰、丹麦等国借鉴,成为欧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4]。20世纪初,蔡元培率先尝试将Seminar教学法应用到我国高校教学中;20世纪50年代,因苏联教育家的介绍,Seminar教学法在我国风靡一时[5];20世纪末,中国科技大学的调查问卷显示Seminar教学法在该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6];截至目前,Seminar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医学、经济学、历史学、计算机等课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结构模式,如关键词演讲式、主题研讨式、专题辩论式[7]等。国内对Seminar教学法研究较多,研究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理论研究,如耿立艳、张占福从其内涵、特点和程序等方面具体阐述了 Seminar教学法;一种是学科教学应用研究,如白璐研究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但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Seminar教学法在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新课题。

2.1可行性分析和实践意义

为更好地对信息化环境下的Seminar教学法进行深入理解和具体实施,以华中师范大学2015研究生课程《学术示范和学术论文写作》为例,进行该教学法的贯彻和实施。该课程主要围绕语言类论文“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几大内容进行讲解、研讨与实践,研讨性、交互性和应用性较强,与Seminar教学法作为一种研讨性教学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法的特点相吻合。

在该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师有意识地先将Seminar教学法介绍给学生,并通过个人或小组汇报、师生研讨的手段,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式构建Seminar課堂。研究生利用已有的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Seminar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而在《学术示范和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中采用Seminar教学法,有益于培养学生信息检索、独立思考、自主研究、观点表达、论文撰写等能力,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真正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另外,该课程开设的软硬件条件同样满足教育信息化下Seminar教学法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软硬件条件。在《学术示范和学术论文写作》的教学课堂内,学校配备了两套投影仪和电子白板,有校园WiFi 覆盖,研究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资料查询;学生们大多通过国家计算机考试,具备办公软件操作和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2.2教育信息化下Seminar教学法的构建

1)課程教学方式和课时分配。Seminar课程虽重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但不排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讲解。《学术示范和学术论文写作》共16个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语言研究所、文学院两个学院的4个语言类专业的73名学生。授课方式和时数分配如表2所示。每课时1小时,以两个课时为1个教学单位。具体课时分配如表3所示。

2)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Seminar课程的具体操作。Seminar有多种教学模式,常规教学模式是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个论文或者相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渠道搜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看法或汇报成果,其他学生提出质疑或批评意见,教师做点评、总结。最后学生根据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反馈以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撰写出完整论文[8]。《学术示范和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基本采用该种模式,信息技术参与Seminar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并起教学辅导作用。

第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通过浏览器、搜索引攀、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等搜集到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及时掌握学科知识前沿、更新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确定课程研究课题。然后利用问卷星等软件设计课堂评测表单,运用文字编辑软件或office等软件制作出课程教学PPT、讲义和教学大纲,利用电子邮件或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课件、选题方案、参考书目、专业资料等;学生根据教学需要,上网或去图书馆利用数据库进行文献资源检索,查找到教师推荐的参考书目及课程相关资料,提前了解该课程特点,并对选题和选题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影音、视频、PPT等形式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或QQ、微信群等通讯软件发布教学通知、布置研讨课题、收交作业、开展在线辅导、提问和答疑。而对一些记忆性知识内容,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学。在《学术示范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具体实施中,第1课时,教师解读教学大纲,使学生理解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的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第2课时,教师讲解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兼谈语言学各研究方向的名家及其代表性论文,然后提供相关专业资料和参考文献让学生课后阅读,最后布置课堂小组汇报论题,论文选题参考如表4所示。

第三,阅读研讨。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结构和结论,鼓励学生学习、批判和反思著名语言学家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观点理论,并掌握论文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研讨课上,利用移动终端对教师课堂先前布置的书目进行再阅读。然后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发言,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反驳,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鼓励,但原则上不过分干预学生间讨论和辩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答疑,并对学生知识性错误予以纠正。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沈阳的《现代汉语“V+到/在NP”结构的句法构造及相关问题》[9],引导学生通过位移观察“V+到/在NP”的形式和意义的变化,讨论其形成的原因,找出谓语动词位移特征强弱和动词后附加语层(PP)介词“到/在”的“功能投射”的相互作用的论点论据,并探讨该文的写作思路、内在逻辑、观点破立方法,对提出“同形生成和互补删除”假设的合理性进行自由辩论。

第四,写作研讨。分为上下半场,每半场1个小时。上半场主题为“论文写法探讨”,采取的方法跟阅读研讨课的流程基本相同:设计问题—自由讨论—自主发言。但在问题的设计上更偏向于对论文标题、大纲目录、行文规范和方法过程的关注。学生发言完毕,教师进行总结时,补充说明了学术道德知识;下半场为写作模拟,教师提供两三个论题让学生们当堂练习撰写目录,学生利用移动设备搜集相关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撰写、编辑和发送。教师接收后按所选课题进行分类,展示给学生们同一个选题下不同提纲的设计,并鼓励学生就自己设计思路进行解说,然后随机选择一两个学生的目录设计进行点评。最后,教师提供相关论题的名家之作,在对比中让学生自主完善自己的论文大纲。写作模拟的论题有:现代汉语“说V就V”的格式研究、从“同志”的语义磨损看社会的污名化现象、话语标记“你看你”的功能及语法化分析。

论文写作训练课后,进入研究成果汇报课。根据第一堂课说明,在人数限制内,73名学生组配成了7个小组。分组成功后,小组成员间就选题和汇报内容以及人员分工等进行了讨论。课代表汇总各小组名单、人员分工表、论题等用电邮发送给教师进行报备。教师审核后,按报备的信息决定小组汇报顺序。研究成果汇报课上,各小组代表以PPT的形式向师生展示研究成果。《学术示范和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最终汇报的主题如表5所示。

第六,成绩评价系统。Seminar课程不像传统教学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占30%、考试试卷成绩占70%的模式,而是由小组成绩、课堂互动、课程论文与到课率4部分组成。最后一堂课,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评点意见及经验教训,撰写一份本课程学习心得和报告,并鼓励学生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等平台发布。另外,为巩固教学成果和检测教学效果,所有学生下学期开学第一周还再提交1篇新的课程论文。教师根据学习心得和课程论文质量评定一部分成绩,再根据影音资料、线上线下的提问和互动、各小组的汇报等评定另一部分成绩。

综上所述,Seminar作为一种互动型的研究教学法,侧重于师生的交流合作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该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时间相对增加,但团队的合作、师生间的交流、小组间的竞争及评价机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策略上,应该注重内容和选题的由简到繁、从易入难。

3信息化环境下Seminar课程存在问题及建议Seminar教学法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习惯、转变师生关系和提高师生的科研水平,但正如雷化雨所说:“Seminar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中一种相对复杂且高级的形式,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求较高,我国很多院校在培养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设计、师资水平、学生学习习惯等都与Seminar教学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因素都制约了Seminar的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阻碍了Seminar的推广发展。”[10]

Seminar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教师和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为动力的课堂交流模式,其发起、维系、发展也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较多精力和时间。Seminar教学法在具体实施时,常因为投入与准备不足,使學生与教师面临效果不佳,研讨活动流于形式的尴尬。一方面,学生常常抱怨讨论主题太过专业化,讨论内容相对枯燥,学习任务过重,参加讨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发言质量不高、讨论成果不理想、学生课题超出课程专业范畴、工作量增大等也颇有微词,再加上搭便车、成果抄袭等问题,Seminar教学法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Seminar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不高,教育信息化环境即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条件、师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等,都将对Seminar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学术示范和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存在如下问题:(1)部分学生较为被动,采取搭便车或消极应对的态度对待学习;(2)课堂人数较多,课时受限,讨论发言人数有限;(3)学生发言的热情常常被班级活跃分子夺去,丧失制话权;(4)学生自选汇报题目较多的集中在网络新词新语方面,对生活中的其他语言现象观察较少,且小组成员间因为兴趣和研究方向迥异,选题多次更换;(5)学生习惯已有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使用程度不高。如尽管携带移动设备,但仍倾向于课前将指定参考资料打印出来;(6)课程小组汇报不规范,汇报人数不固定,存在超时和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鉴于此,可以从如下方面提高Seminar的教学效果:(1)提高师生对Seminar教学法价值的认识,加强对学生新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培训,提高参与性和适应度;(2)完善顶层设计,按照Seminar教学模式特点完善课程设计,改进激励与约束机制。如控制小组规模、合理分配课时、增加小组成员贡献评比、加大小组成员抽查率,完善互评机制、完善教学评价系统;(3)加强教学管理和组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关注每个学生,使其具有平等话语权,对参与课堂热情高、发言质量好的学生,可适当肯定,但要防止其话语霸权,对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多给与发言机会;(4)调整Seminar教学选题的范围和难度,自选主题与规定主题相结合,课堂讨论的选题要适应教学对象和学科特点;(5)加强对师生自身信息化技术的培养,推广信息化在Seminar教学中的应用;(6)规范课堂小组汇报、个人发言等活动方式。如可以为规范小组汇报引进答辩制度、安排计时员等。对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应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总的来说,Seminar作为一种交互式研讨型教学法,发挥了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和示范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效率,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科研和思辨等能力,为增进师生关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Seminar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Seminar教学法如何完善自身并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301) [20160630].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陈丽. 2015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全文[EB/OL].(20160321)[20160630].http://learning.sohu. com/20160321/ n441394859.shtml.

[3] 蒋立勤,余勤.Seminar教学法在培养大学本科生中的应用初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4):119120.

[4] 卢凌霄,刘晓光,董维春.“师门讨论会”教学法在人文社会社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教育,2015(4):5962.

[5] 周美林,李佳孝.近三年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1215+39.

[6] 李蓓.本科Seminar课程教学的综合分析 [J].教育与现代化,2003(4):3539.

[7] 郑志峰.演讲、研讨与辩论:SEMINAR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3):297+254.

[8] 白璐.Seminar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5):97.

[9] 沈阳.现代汉语“V+到/在NP”结构的句法构造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2015(2):105107.

[10] 雷化雨.本科教学中构建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7):102106.

AbstractAs an interactive teaching paradigm,seminar teaching method through investigation on the seminar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we found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basically adapt to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under China′s education on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minar courses can play a role in teaching aids.But by of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on students ″academic demonstration and academic paper writing″ course application analysis,we found that the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mplementation still faces some problems,this we summarize reflection,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in order to in the future practice,better play the effect of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KeywordsSeminar teaching method;educational information;academic demonstration and thesis writing;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猜你喜欢

问题及建议教育信息化
探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油茶大树换优需注意问题及建议
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存在问题的研究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煤矿岩巷机械化作业线在新安煤矿的推广与应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