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濒危高原药用植物的诺亚方舟

2017-05-12

中国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重楼药用植物西南

2017年4月,海拔3200米的丽江高山植物园,来自英国皇家爱丁堡植物园园艺专家正在这里考察,滇西北的植物世界让他们永远处于惊喜。毕竟,“三江并流”地区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这一地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0.6%,却拥有全国40%以上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是全球植物学家心中的圣地。

盤山而上,4月初的玉龙雪山白雪皑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许琨说,过了端午节周边的积雪才开始慢慢融化。海拔3200米的丽江高山植物园坐落在玉龙雪山的南麓,纳西语称这里为“哈里谷”——风吼的地方。这是中国国立植物园中海拔最高的植物园,具有立体的地理气候条件。

“这是我们野外考察时带回来的种子,培育成功了。中国有470种杜鹃,多数在高山密林,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或是驯化。”1922年,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受美国农业部派遣,来中国云南寻找抗病毒的栗子树种。在短短几个月内洛克就收集了60000件植物标本、1600件鸟类标本和60件哺乳动物标本。许琨老师,考察了当年洛克在滇西北走过的大部分地区,考察下来许琨说有时欢喜有时悲伤:欢喜的当然是时时与不同的植物相遇,悲伤的是那些曾经被洛克带走的植物有些已经绝迹,有些已经陷于濒危的边缘。

许琨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丽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站长,丽江高山植物园主任,并兼任昆明植物园副主任。

“我想它可能只会到我退休时才能开花,没想到今年就开了!”许琨走进育种温室大棚,跨进依着山体的小隔间,兴奋地抱出一盆他从野外发现,引种回大棚种植已经开了花的腺房杜鹃。温室里,重楼已经冒出绿芽,世界上重楼有26个种,中国有19个种,与SEE西南中心共同打造的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圃已经收集了11个种,今年又播下了11盆做繁育实验。

丽江高山植物园是依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横断山南段,面向东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引种保育海拔2800米以上高山、亚高山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特有类群和重要经济植物,进行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引种驯化、新品种选育。

科学家和科研机构有心将科学技术奉献社会,由于诸多因素,机会稀缺,往往研究成果结题后就没有继续跟进。而公益组织有心保护生态,帮助农户脱贫,可常常仅有热情和资金又苦于无科学技能。SEE西南项目中心在长江第一湾高山原始森林保育项目推进过程中,敏锐意识到利用丽江高山植物园在生物资源研究成果具有无限的前景,利用植物园研究筛选过的有效成分最高的药用植物种,用科学育种技术解决一些药用植物育种难题,并开展林下种植野生高山濒危药用植物,增加农户可持续收入,减少村民地毯式地采挖药材、毁坏生物多样性又再出售劣质草药的不可持续的行为,药材最终达到生态环保的高科技与公益相结合的增量价值。从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时任阿拉善西南项目中心顾问的萧今博士与许琨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他们之间就科学机构和公益组织合作项目的协商格外顺畅:双方商议依托丽江高山植物园既有的场地、技术和科研人员共同建设高山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圃,对濒危药用植物进行引种驯化,保存、保护种质资源;同时对公众开放园区,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利用植物园内科学研究人员向长江第一湾高山原始森林保育项目地农民提供濒危物种回迁技术培训,提高林下栽种成活力,增加产量,并以此促进中医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

说干就干,很快双方形成项目提案。2014年由中远资助SEE西南项目中心在丽江高山植物园建立活体诺亚方舟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圃,从2014年SEE西南项目中心以30万元启动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圃项目,到2017年经过三期筹款先后已投入资金110万元。2016年4月30日,活体诺亚方舟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圃正式揭牌成立。并很快进行运营并设立了四大目标。

丽江高山植物园建立活体诺亚方舟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圃的首期目标:收集药用植物270种,同时收集的种子上交西南种子资源库保存;完成云南特色中药材,云南特色药用植物的野生优良品种引种和人工繁育技术,包括品种筛选、种苗繁育、回迁种植、技术培训体系。首批药用植物主要包括滇重楼、白芨、珠子参、金铁锁、金不换5种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推广示范种植,2017年又增加几个品种的繁育和开发利用,如丽江山慈菇、黄精、云当归、雪上一支蒿等药用植物,不仅为当地药材种植提供了优良品种,也满足了村民多种经营奔小康和草药市场的需求。

2014年~2015年,丽江高山植物园的科学家持续地到野外考察、搜集物种,已经收集了大部分的种子并整理研究资料。

项目三年期内每年向“三江并流”区域有种植需求的山区提供5种药材:滇重楼、白芨、珠子参、金铁锁、金不换共计15万种苗。已向包括红水塘村、利苴村、响鼓箐、启别村、上江乡的养蜂户提供了6万株重楼苗,用于林下和近似地种植。

2015年丽江高山植物园的科学家在滇西北已经形成药用植物种植指导体系,对长江第一湾区域合作社和企业种植基地:包括玉龙县的巨甸镇、石鼓镇、鲁甸乡、塔城乡、太安乡、石鼓镇石支村、永胜县三川镇、石头乡,形成珍稀物种繁育的技术和培训方案,2015~2016年每年向村民提供4次的现场培训,提高药用植物生态种植技术培训。目的是促进老百姓脱贫增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区的生态保护。

2015年5月15~17日,丽江高山植物园的科学家和阿拉善西南项目中心面向公众组织了高端科考和杜鹃花近似地回归。10月2~4日国庆假日发起公益旅游,在维西白马雪山峰场进行了重楼林下种植回归的培训和演示。

2015年12月,SEE西南项目中心已经在丽江高山植物园内合作建成了1500平方米濒危药用植物温室大棚,用于保存濒危药用植物的活体母本、研究和繁育种苗,2016年2月2日配备的3个野外站已经到位,用于野外科研考察。

“SEE西南项目中心用他們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我们是用技术来支持相关的项目,阿拉善还出资为植物园招聘了科技人员范中玉和李金等人参与到濒危中草药的培训,2017年项目启动后,还要招人来培训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林下及原产地种苗回归实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高中草药质量,同时有效利用和保护森林,恢复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并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益。山区森林保育和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中医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2015年至2016年期间,SEE西南项目中心在老君山和白马雪山区域为滇金丝猴巡护员免费发放植物园培育的滇重楼种苗3万株。村民栽种滇重楼,每亩地的收入达万元,稳定的收入使他们能安心于森林巡护和滇金丝猴的保护工作。

丽江高山植物园是昆明植物所唯一的野外台站,是野生植物资源的活体库,以药用资源植物、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物种的培育见长。中华民族在植物里筛选出可以维系人体健康的中药,如今利用科学研究和技术来分析和繁育药用植物,是21世纪生物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前景。草药的质量是中医和生物健康产业的基础。阿拉善SEE与植物园所倡导的可持续的生态环保理念和实践成果撬动了各级政府和国家的高度关注,2016年前后从国家、云南省、中国科学院、丽江市、玉龙县争取800万元经费,鼓励植物园扩大推广合作成果。

在顺利展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之后,丽江高山植物园将野生花卉的保育驯化项目列入未来规划,计划开展人工种养殖高山名贵野生花卉,在保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开发滇西北范围内特有的高山名贵野生花卉种植生态产业,带动保护地民众增加收入。因为有资金投入,各种科研仪器设备都配备齐全。目前项目组已经收集17种高海拔绿绒蒿种子,现在2个种绿绒蒿小苗已经长出。报春、杜鹃、野蔷薇等大量的野生花卉都在进行驯化繁育。滇西北的美丽野生花卉曾经为欧洲的园艺提供了母本用于杂交育种,在科学技术支撑下,现将为中国的花卉市场带来新品种。

高原之上,科学技术就是公益组织和政府扶贫攻坚的杀手锏!科研机构培种成果出来了,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和成果在业界内发篇科研论文后就束之高阁,需要建立一座连接科研成果和实际运用的桥梁,使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SEE西南项目中心的推动下,科学家通过SEE诺言方舟项目与公益组织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鲜活的科学技术大量应用到社会改造之中,在充分体现科学价值的同时又实现了社会经济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

跟着许琨老师在植物园内上上下下走了一大圈。

植物学家真是旅行的良伴,每一个绿色植物原来藏着那么多的奥妙,一个好的植物学家同时应该还是一个好的旅行家,像洛克那样走过万水千山,认得万千种植物,无数次站在群山绿野之间,怀着敬畏的一颗心,眺望远山雪峰岚霭重重。

“是啊,滇西北的重要植物模式标本采集地,我们都去朝拜过了。SEE西南中心生态毅行的5次路线,我都参与了,前期踩线,跟据不同的季节、时间、强度设计路线,有几十条线可供选择。因为这些路线我都走过,而且不只一次,周围的风景植被都很清楚。每一次阿拉善的生态毅行都是有科学家跟着一起走,一面走一面交流,一路在做科普,这是别的机构做不到的。”许琨自豪地说。

对话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活体诺亚方舟合作科学家许琨

《中国周刊》:作为一个科研机构,阿拉善SEE西南中心是如何促成共同打造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圃的呢?

许琨:我是做植物资源的,更注重比较有研究价值的特有种属、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有经济价值的如药材、香料、野生花卉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培育。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合作,首先是与萧今老师的沟通非常多,她出行的时间密度,对自然环境的热爱,特别喜欢植物,大家也算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

开展合作之后,资源圃的收集整理、科学院的扶贫项目,两个项目同时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人员和设备上的支持和中国科学院给予科研上的经费支持,合作非常有成效也很具有示范性。

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合作,要求工作规范,在项目投放之前递交项目意义书,双方提出合作的方向,进行修改,这三年多的合作总体是按照项目意义在进行,他们每年也都在进行项目的监管和执行。

《中国周刊》:这次我们与萧今老师的团队一起参加了春季培训,培训是你们彼此合作项目中重要的一个组成,在科研方面又形成了哪些对接点呢?

许琨:萧今老师在国内外做过很多大项目,非常有经验。早在2011年底,萧老师跟我们一起去山里调研考察,在密密的林里走了一整天才见到两棵野生重楼,其他以前常见的物种也难得一见,原本“三江并流”区域是中草药资源的宝库,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区,是现今中国乃至东亚保存最完好的一片特有的植物类群最丰富的地区。由于环境变化和当地民众对野生药材的采挖,导致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当时,我们一起就想可把科研和保护结合起来。

我们植物园所做的就是把濒危物种子收集,再通过高山植物园培植出来。高山植物园其实就是一个活体的诺业方舟,把这些野生植物保存下来,留在山上的很快就被挖光了。“三江并流”区的村民也要脱贫致富,何况他们祖辈都挖药材,我们应该为他们寻找出路。虽然这几年保健产业兴起,但中草药材的品质却在下降。野生中草药的价格居高不下,重楼就是入云南白药的,在26种重楼中其实只有2种可以入药,老百姓分不清楚,见到就采。是否能入药,需要植物经典分类、分子技术和有效成分分析后做相应的分类和鉴定之后才能确定。

SEE西南项目中心所做的正是支持科学研究的外延,促进与地方经济的链接,服务地方经济。

很多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感觉很简单,不是舍不得而是不好意思说,后来发现,如果把植物研究所几十年的科研成果全部转化成产业,会形成很强大的生物链产业,可能发表不了什么科研文章,但是非常实用。

老科学家周铉先生,通过研究攻克了天麻有性繁殖,并结束了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历史,为云南的药材发展和养生巨大的推动。当然,后来产生的价植都与科学家本身无关了。

老的科学家们已经进行过筛选,我们只是在做技术改善,技术集成。科研里技术创新并不容易,如把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优化,然后在科学院体系内完成系统研究,有做植物分类的,有做植物化学的,有做植物栽培的,生物技术做的繁殖,最后如何被利用推广,工作需要外延,比如说重楼,原来已濒临灭绝,经过我们的技术优化和选育,现在可以大面种的种植,很多公司把这个种苗市场做大了,我们也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中国周刊》:我们刚刚看到了一块刻有“活体诺亚方舟”的奠基石,还有三个集装箱工作室,正在育苗的大棚,这都是丽江高山植物园与SEE西南项目中心诺亚方舟项目共同的一块基地吧?

许琨:是的,那三个集装箱工作室,是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诺亚方舟项目支持之一,筹款20万,作为植物园出野外的小型工作站,里面有床有厕所,接上网络就是一个移动工作站。

丽江高山植物园重建初期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不通路,不通电,隔三差五要徒步下山去购买生活物资,然后再自己背上山来。住宿条件也不是很好,冬季睡在枕头窝里都不敢转头,一转头就被冻醒。随着国家的发展,在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支持下、在SEE西南项目中心等其他部門的共同资助下,植物园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最初为SEE西南中心提供的几万株苗,很多都是与地方相关产业公司的大棚里培植的,只能一块一块种植,现在植物园的大棚搞起来了,就可以在这里大面积培植和研究和收集濒危植物的活体母本了。

你们看,挂在植物园墙上的每一块合作项目的牌子,后面都有一份协议,丽江高山植物园愿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也为其他兄弟单位提供相关的科研基地。滇西北是植物的圣地,搞植物的都要来朝拜,这里是全世界关注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地球是全人类的,植物也是全人类的。

当然了,地球不用人来保持,人类所做的共同努力都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猜你喜欢

重楼药用植物西南
古城西南两座桥
紫花高乌头的种植研究进展
“潮”就这么说
爱尼山的重楼
Country Driv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Stereotypes and Diversity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石棉农信社:“重楼”种植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中药至宝
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