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铺在关爱路上
——射阳县黄沙港工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老劳模周健帮困助学事迹
2017-05-12江正
江正
把爱,铺在关爱路上
——射阳县黄沙港工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老劳模周健帮困助学事迹
江正
编者的话
向劳动者致敬!
在这春风和煦、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五一国际劳动节。本期向读者介绍的这几名“五老”中的老劳模,退休前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获得了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退休后,他们像蜜蜂那样,在关心下一代的园圃中辛勤为下一代酿蜜,为这“甜蜜的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我们都要向劳模学习,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使劳动光荣成为时代的强音。在这里,我们向这些老劳模、也向广大的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已年逾八旬的周健老人,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做了一辈子公路养护工作。1991年,他领导的黄沙河工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红旗班组,他个人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退休后,他任黄沙港工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沙港工区被打造成射阳县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他被评为盐城市“关心下一代帮困助学标兵”。老人在职时甘当一颗铺路石,把对事业的爱铺在公路上;退休后老人为帮困助学无私奉献,把对下一代的爱铺在关工路上。
特困生的“贴心爷爷”
黄沙港是个老渔港,绝大部分渔民靠出海捕鱼维持生计。一年秋天,港西村渔民郑为康出海捕鱼,因遭遇海难造成他精神失常。妻子为了给他治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了10万多元的外债。此时女儿圆圆已小学3年级,面临辍学窘境。老人闻讯,从家里带上1000元钱,匆匆赶到郑为康家,把钱塞到郑为康手里。打那以后,圆圆的生活和学习一直挂在老人心上。6年后,圆圆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射阳中学高中部。开学不久,老人收到圆圆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敬爱的周爷爷,这么多年来,在您的悉心呵护下,我已经长大了。我深切地感到,您的爱已经融入我的血脉,您就是我的‘贴心爷爷’,我会把您无私的爱传承下去……”默默读着来信,老人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洋河村张祥兄弟3人,家贫。他读高中时因家中缺劳力,父亲要他辍学种田,或兄弟3人都回家务农,而这兄弟3人都极不情愿。老人得知此事,专程到张祥家,给张祥父母讲“人误地一季,人误人终身”的道理。几经开导,老两口懂得了种田的困难可以想办法克服,误了孩子学习可是一辈子的大事。老人和村里的好心人齐心相帮,3个孩子都得以继续读书。张祥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南京工学院,老人亲自登门送上5000元钱,凑齐了张祥的入学费用,圆了一个农村穷孩子的大学梦。
孤儿的“再生爹娘”
在黄沙港镇,人们都说周健夫妇是孤儿赵炳成的“再生爹娘”。这要追溯到30多年前的初秋。一天晚上,老人下晚班路过菜市场,看到一个小男孩蜷缩在鱼摊后面的墙角落里,买鱼的黄大妈告诉他说:“老周啊,这个孩子是滨海县蔡桥镇蔡和村人,叫赵炳成。父母因病早逝,他沿路乞讨到黄沙港,晚上就住宿在这里。”老人听了,一把扶起这孩子,见他赤着脚,脸蛋脏兮兮,头发乱蓬蓬,衣衫破破烂烂,着实可怜,便把他领回家,陪他理了发、洗了澡,又让老伴买一套新衣服和鞋袜给他换上。从此,小赵便成了老人家中的一员。老人手把手地教他养猪放羊,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像父亲一样关心他。小赵在老人一家的呵护下长到了18岁。18岁生日那天,老人特地买了生日蛋糕,为他举行了成人礼。老人满怀深情地说:“炳成啊,18岁已经成人了,从今以后,你要老老实实做事,诚实守信做人……”小赵噙着泪花深情地说:“爸、妈,我一定听你们的话……”后经老人推荐,小赵成为黄沙港工区一名养路工人。接着,老人又为小赵张罗介绍对象,张罗举办了热热闹闹的婚礼,小赵立了业、成了家,过上了正常孩子的好生活。乡亲们都称赞说:“周劳模对赵炳成比亲儿子还亲。”
黄沙港镇渔业3大队船老大陆鸿飞,十几年前在海上遇难,其妻又不辞而别,丢下了年仅12岁的女儿陆翠花和9岁的儿子陆晓洋。东方村2组3年级学生张青,不到10岁时父亲因病与世长辞,母亲改嫁他乡,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他们都得到了周健老人一家亲人般的照料。张青初中毕业,老人又帮她找了一份工作。她逢人就说:“我能有今天,全是周爷爷一家含辛茹苦的培养!”
黄海边的“汉藏父女”
周健资助藏族女生在重庆交通大学读书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老人邻居的女儿韦红花在重庆交通大学读书,5年前放寒假回家过年,闲谈中提到韦红花有个叫卓吉的藏族女同学,因家穷没有路费,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老人当即给卓吉汇去1000元钱,并在附言中写道:“微薄助学小心意,新春快乐阖家欢。”那年,卓吉回家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春节期间,卓吉给老人寄来了一封感谢信和一条哈达。此后,老人多次给卓吉去信,陆续寄去4000多元钱,鼓励她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卓吉不负厚望,成绩优秀,品德优良,在学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选为系团总支书记。大学毕业第二年,卓吉经过三天两夜的长途颠簸,来到远在黄海之滨的射阳。卓吉搂着初次见面的汉族“阿爸”,哽咽着久久不愿松手,在场人看到那汉藏父女情深意厚的情景,都深受感动。第二天,老伴为卓吉换上了一套崭新的汉装,女儿周丽娟陪卓吉到海堤观看日出、乘汽艇畅游大海。下午,老两口又领她参观渔港、浏览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瞻仰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还陪着“藏族女儿”前往南京、镇江、苏州等地旅游。卓吉回家后,给老人寄来一封信:“阿爸阿妈,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在工作岗位上,我一定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二老的恩情,汉藏永远一家亲……”
有人估算,这些年来,老人花在贫困孩子身上的钱不少于25万,帮困助学180多人。对此,老人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