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中国旅游大数据

2017-05-11姜子尘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7年5期
关键词:目的地滑雪冰雪

姜子尘

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

2016年全年,国内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增长13.6%。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旅游业在创新发展中继续领跑经济增长。

我国旅游已经发展到大众化旅游中高级阶段,向日常休闲回归,差异化游憩环境逐渐成为休闲的手段。休闲需求进入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常生活,国内旅游需求旺盛。预计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8.80亿人次,同比增长10.0%。

预计2017年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旅游人数超过50亿人次、旅游消费超过6万亿元。中国旅游研究院认为,2017年旅游消费热点和结构将呈现新的趋势,旅游客源和目的地市场双双向中西部地区快速延伸,出境旅游消费稳步增长、新老目的地市场备战积极,旅游消费范围不断拓展、体验性旅游消费支出比例增大,度假旅游常态化、邮轮等度假旅游产品仍是市场热点。

冰雪旅游迎来崭新契机

2016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将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数字和市场振奋人心,如此巨量的市场令所有看到机遇的人兴奋不已。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ISPO BEIJING 2016同期亚太雪地产业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统计,“2014-2015 雪季,国内滑雪人次为 1250 万(室内滑雪馆人次数据按2014年全年数据计入),相比2013-2014雪季增长21.36%,相比 2009-2010 雪季增长 98.41%”。

在硬件设施方面,“2015 年国内滑雪场数量同比增幅较大,比2014年增长 23.48%。国内投入运营的滑雪场总数为 568 家,其中包括 9 家室内滑雪馆(不含各类户外及室内的戏雪娱雪乐园),相比 2014年新增108家滑雪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以办好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推进冰雪旅游发展”,并就区域规划、基地建设、场馆开放、专项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所有的资讯汇成一句话:冰雪旅游依然来到了个新的起点。

北京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数据背后对产业的带动将是涉及冰雪旅游领域的各个行业所乐见的。中国国际旅游投资协会轮值会长刘峰分析,现在全球大概有4亿多人次参与了冰雪旅游,国内的滑雪人次目前还只是1000万出头,只占到世界的3%。预计未来到2025年达到2500万滑雪人次,可能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的体验,甚至将冰雪产业的规模做到1万亿。

全国滑雪场分布

(2012-2016,按区域)

冰雪+特色文化。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始着力打造“冰雪旅游”,并着力打造了一批民俗与冰雪相结合、休闲与玩雪相结合、边境风情与冰雪探奇相结合、冰雪与温泉相结合,以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节庆和林海雪原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构成别具风情的冬季旅游的最大吸引物。

2017年1月4日至6日,第33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冰雪旅游峰会在哈尔滨举办。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等出席会议并致辞。在大会上,Talking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和中国冰雪旅游推广联盟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冰雪旅游游客大数据报告》精准描绘了全国冰雪游客的人群特征和消费行为。在今年1月-2月的冰雪旅游人群中,男性占比超过55%,26-35岁的人群占比为54.66%,25岁以下人群占比为21.18%,合计超过75%,70后人群也高达18%以上,而60后及更高年龄人群不到6%。报告显示:从人群特征来看,中国冰雪旅游以年轻人群为主,80后、90后以下人群合计占比超75%,他们是典型互联网族群,具有前卫消费意识、追求品质生活。在客源地方面,北京游客更酷爱冰雪艺术,喜欢去冰雪大世界;而上海游客偏爱滑雪运动,青睐去亚布力滑雪;广东等南方游客普遍对冰雪具有深厚情结,有着玩冰玩雪的强烈意愿。

而在1月5日,在第33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暨第二届中国冰雪旅游峰会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中国冰雪旅游竞争力大数据报告》,报告基于互联网旅游大数据,对我国冰雪旅游发展趋势、网民消费热点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公布十大冰雪旅游城市级目的地排行榜以及十大冰雪旅游营销事件排行榜。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冰雪旅游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引爆中国“冰雪”经济发展商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将冰雪旅游作为重点项目,为冰雪旅游发展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冰雪旅游热潮涌动,成为旅游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同时,各地冰雪旅游呈现出品牌差异化、产业融合化、区域协同化、理念创新化等几大发展特点,整體进入良性发展态势。

哈尔滨、长春、张家口、沈阳、呼伦贝尔、乌鲁木齐、吉林、牡丹江、伊春、北京延庆是目前国内冰雪旅游城市级目的地前十名,其中,张家口在传播影响力上高居榜首,其冰雪旅游最受瞩目。

来自OTA的平台数据显示,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等地滑雪游线路持续火爆,预计在新的冰雪旅游季还将保持持续增长,尤其是崇礼云顶滑雪场作为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比赛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提前体验。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北京及周边的游客来说,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目的地层次,北京-东北-日韩-欧美,为此,一些国内的投资商也开始将目光转向国际。

东南亚各国的旅游将持续大热

从去年的旅游数据来看,2016 年上半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5903 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去年同期12.1%),并预计2016 年下半年出境旅游将维持4%左右的增速,放缓明显。而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公告》,2016 年上半年全国旅行社共组织出境游2436.5 万人次,同比增长17.99%,与历史数据相比也均呈现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增速为29.69%,2015 年全年增速23.13%,过去十年CAGR 21.48%。分目的地来看,泰国、韩国、日本仍为前三大出境目的地,2016 年上半年三大目的地旅行社接待游客占比分别17.3%/12.3%/11.9%(去年同期占比分别为17.4%/11.5%/9.3%),占比均有所提升,说明2016 年短途出境保持了更为强劲的增长。

截至目前,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海外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周有27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中国与东盟国家,2016年人员往来突破3000万人次。

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官方在旅游合作上互动密切。东南亚国家向来都是中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对很多国家来说,中国早已是其最主要的客源国之一。2016年,中国是泰国、印尼、越南的最大客源国,是新加坡、柬埔寨、缅甸第二大客源国。其中,2016年泰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境游热门目的地,中国游客人次达875万,占泰国外国游客总量的四分之一。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的中国游客数量也突破了200万人次,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印尼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赴印尼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20万人次,中国成为印尼最大的游客来源地。为了吸引更多境外尤其是中国游客,印尼旅游部将于今年4月和5月举行包含体育、美食等多类别的活动,希望在2017年吸引240万中国游客,超出去年预期人数30万。

国人对东南亚各国出游热情的高涨,也带动了国内旅企“走出去”的步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旅游企业开始在泰国、菲律宾等东盟旅游市场落地布局。

今年,最火的国内旅游目的地仍然还将是三亚,而国外目的地中,泰国、日本、美国还将持续走强,同时,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马尔代夫等传统海岛目的地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不容小觑。

泰国继2016年之后,再次蝉联了携程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日本位居第二。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游客的首选,在前10名中占据一半。数据显示,春节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游客量都明显增长。携程组织赴越南的游客量增长超过50%。

携程出境游专家分析,一些原计划赴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旅游的游客,转而选择了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据估算,今年春节长假期间,赴泰国的中国游客预计近28万人次,平均每天近4万人次,赴日本的游客量预计超过25万人次。据一家韩国旅行社透露,与去年春节相比,中国游客减少了两到三成。业内预测,2017年,赴韩游人次將会缩减。

而根据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大陆游客赴台量缩减,台湾南投县陆客观光人潮急冻剩3成多,旅游业叫苦连天,为生存已出现同业削价竞争现象,原本约3000元(新台币,下同)的住宿房价,直降至1000多元。南投县各观光轴线理事长(7月)5日开会,理事长李吉田要求台当局提出因应陆客缩减的具体对策,不能见死不救,否则年底恐怕会出现倒闭潮。

台湾旅行公会全联会公会秘书长朱祺雨表示,观察今年上半年陆客赴台大致趋势,自由行人数比以前略少,团客明显下降约3成,若看7月初送件情形来看,可能因为进入暑期旅游旺季,团客送件量又稍增多。

猜你喜欢

目的地滑雪冰雪
向目的地进发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冬来啦,滑雪去
嘿,一起去滑雪吧!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