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中医学论文计量分析
2017-05-11徐蕴
徐蕴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近年收录的中医学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中医学科发展现状。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15年12月CSCD收录的中医学相关文献,采用CSCD文献分析系统对纳入文献的发表时间、来源期刊、被引信息、文献作者、发表机构、研究主题、基金资助等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5年12月CSCD收录的中医学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85.09%的论文研究领域为普通内科。超过100种CSCD来源期刊发表过中医学专业论文,其中收录>100篇中医学专业论文的期刊有17种。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121篇),有6位作者的论文H指数≥5,31.52%的论文在CSCD中有被引用记录。资助论文数量最多的基金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面上、青年项目),达1716篇(12.2%)。结论 CSCD论文统计勾勒出我国中医学科发展的基本状况。近年来中医学论文数量增加,学科融合良好,高水平团队逐步形成,学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论文被引频率及H指数普遍偏低,学科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关键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医学;文献计量学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5.022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5-0095-04
Analysis on TCM Articles Based on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XU Yu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TCM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rough analysis on TCM articles based on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 in recent years. Methods Articles about TCM in CSCD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arched by computers. The CSCD literature analysis system was used to conduct metrological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publishing time, source journals, cited information, authors, publishing organizations, research themes, and fund support. Results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on CSCD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5. 85.09% of articles focused on the field of general medicine. There were more than 100 CSCD journals included in TCM professional articles. 17 journals published more than 100 TCM professional articles. WANG Yong-yan academician was the author who published the most articles (121 papers). Academic output H index of six authors was more than 5. 31.52% articles in CSCD were cited.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cluding general and youth projects) fund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articles (12.2%), reaching 1716 articles. Conclusion Analysis on articles from CSCD can outlin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CM disciplin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TCM articles is increasing; subject integration is good; high-level teams are forming gradually; TCM discipline is developing fast. However, the citation frequency is low; scholar H index is not high; the overall level remains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TCM; bibliometrics
中醫学是以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1],是医学门类中重要的一级学科。近年来,中医学以其简、便、验、效等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科技论文尤其是高水平科技论文的产出是该学科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2]。本研究对2010-2015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的中医学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通过对发文数量、年代分布、来源期刊、论文作者、所属机构、高引论文、基金资助等进行分析,评价中医学科发展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筛选
通过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检索系统检索CSCD,以核心词汇“中医学”OR“传统医学”OR“补充医学”OR“中国医学”组成布尔逻辑检索式[3],检索时间为2016年5月,检索范围:2010年1月-2015年12月。通过对文献标题阅读筛选,剔除重复文献及非中医学研究文献。
1.2 数据分析
运用CSCD文献分析系统[4],选取“出版年”“研究方向”“作者-中文”“来源出版物名称-中文”“基金资助机构-中文”进行系统检索,并使用“引文报告”功能完成文献被引和H指数[5]的统计。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中医学学科发展情况。
2 结果
2.1 论文数量与发表时间
经筛选,共纳入CSCD收录的中医学论文14 062篇。2010-2015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较2010年有大幅增长(>30%),之后每年保持稳步增长,见图1。
2.2 研究领域
2010-2015年CSCD收录的中医学论文共涉及53个研究领域,但主要集中在普通内科,达11 966篇(85.09%)。普通内科是中医学传统优势领域,吸引了大量中医学者进行广泛研究,其余研究领域论文量均未超过5%,论文量排名前10位的研究领域见表1。
2.3 来源期刊
CSCD来源期刊需要经过“定量遴选”和“专家定性评估”,有着严格的选拔标准。共有23种中医药学专业期刊在统计年份进入CSCD目录,包括《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医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时珍国医国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这些期刊共收录论文11 267篇,占总发文量的80.12%。其余论文收录在医学综合、护理、食品、计算机等领域期刊上,有超过100种CSCD期刊发表了中医学专业论文,其中收录>100篇中医学专业论文的期刊有17种,见表2。
2.4 研究者及其机构
研究者是推动科研发展的力量,高水平研究人员是学科团队的核心,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动者。2010-2015年CSCD收录中医学论文数量最多的研究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王永炎院士(121篇),其论文被引频次居首位;共有6位研究者的论文H指数≥5,最高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阶教授,H指数达7。总发文量排名前20的作者平均发表论文54.9篇、平均被引频次80.85次(去除自引为62.55次)、平均H指数超过4,见表3。
2.5 被引频次
被引频次是指该论文自发表以来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該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该论文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反映论文的利用价值和学术影响力[6]。截至2016年5月31日,共4433篇论文在CSCD数据库有被引记录,占论文总数的31.52%,但大多被引频次<5,被引5~10次的论文306篇(2.18%),被引10~20次的论文64篇(0.46%),被引>20次的论文12篇(0.09%),所有论文总计被引9716次,篇均被引频次为0.69,见表4。
2.6 基金项目
超过100种基金项目为2010-2015年CSCD中医学论文提供资助,国家层面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行业层面的有“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等,地方层面的有“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等,单位层面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青年学科骨干培养专项”等。结果表明,各层面都对中医学高度重视,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和支持。其中资助论文数量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面上、青年项目),达1716篇(12.2%),部分论文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
3 讨论
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应具备三要素:一是特定的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二是完整的理论体系,三是科学的研究方法[7]。通过对CSCD论文统计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中医学科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3.1 论文发表数量稳步增长
2010-2015年CSCD中医学论文数量总体上呈稳步上涨趋势,特别是2011年论文发表数量与2010年比较呈大幅增长,中医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然而,CSCD论文收录数量虽然取得了显著增长,但与全国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的规模[8]还很不相符,人均论文数还处于较低水平。
3.2 多学科融合促进中医学科发展
中医学是综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知识、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融合。结果表明,2010- 2015年CSCD中医学论文主要研究集中在传统优势领域内科学,部分研究与公共卫生、药理学等其他医学领域有交叉,与教育研究人文学科有交叉,甚至与计算机工程学科有交叉,这体现出中医学作为综合性学科积极利用与相关学科融合,促进自身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当然,该分类主要是CSCD数据库的技术划分[4],并未根据中医学研究方向进行细化,描述较为模糊,尚不能准确反映中医学二级学科发展情况。
从论文来源期刊上看,有超过100种期刊收录中医学论文,包括中医药学期刊、综合类医药学期刊、药学期刊、食品期刊、计算机期刊等,体现中医学相关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学科融合度良好。
3.3 高水平学科团队逐步形成
从论文作者所属机构上看,20名论文高产作者中6人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4人属于河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也各有2人,由于CSCD统计数据并不计算作者排名,很多为科研团队成员共同发表,均计入个人论文数,可以看出中医学正逐步形成有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并形成了良好的科研产出。尤其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系统,下设4个单位中共有10人进入高产作者前20位,占比达50%,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均有研究者进入高产作者前20位,体现了较强的科研实力。
3.4 中医学科建设尚待加强
除“人均论文较少”外,本研究结果中“专家学术产出H指数”和“论文被引频次”这2个衡量学者关注度和学术论文质量的关键性指标也并不理想,这体现出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仍不高[2,9],学科发展现状与学科应有的地位还很不匹配,学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4 小结
科技论文的产出是一个学科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虽然CSCD中医学论文统计尚不能反映学科建设全貌,但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对学科整体水平有初步概念。中医学科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全体中医科技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勇攀科学高峰,也需要相关单位重视学科的发展潜力,加大投入力度,共同促进中医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郑进,罗艳秋,龚谨.关于“中医学”定义的重新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4):265-266.
[2] 叶然,徐桂华.文献计量法在我国护理学科中的应用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38-40.
[3] 刘红泉,张亮峰.布尔逻辑检索模型的分析探讨[J].现代情报,2004, 24(9):4-6.
[4] 李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特色功能解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5):121-123.
[5] 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5,102(46):16569- 16572.
[6] 陈仕吉,史丽文,李冬梅,等.论文被引频次标准化方法述评[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18(4):54-60.
[7] 李致重.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4):410-412.
[8] 本刊通讯员.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7):103.
[9] VAN RAAN A. Comparison of the Hirsch-index with standard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and with peer judgment for 147 chemistry research groups[J]. Scientometrics,2006,67(3):49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