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成因及对策

2017-05-11吴风庆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保险市场山东省因子

李 新,吴风庆

(山东工商学院 统计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半岛经济研究

山东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成因及对策

李 新,吴风庆

(山东工商学院 统计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选取保费收入、承保总额、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等经济社会指标,对山东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保险市场地域特征明显,东部沿海城市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部分地区保险市场业务结构存在失衡现象。建议山东省各地区保险市场未来的发展可着力于保险经济总量和保险经济质量控制两个层面,监管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缩小各地区保险市场差距,大力开发各地区保险市场潜力,促进全省保险市场均衡发展。

保险市场;山东省;区域差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保险主体不断增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保险市场功能不断增强。然而,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险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保险市场发展的区域非均衡问题日益凸显,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保险市场间差距愈发明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

楚天骄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保险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表明,我国保险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征,且区域保险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区域经济差异并不一致[1]。蒋才芳引入保险业绩指数,认为我国东部地区的区域保险发展水平远低于其经济增长水平,而中西部部分省份如新疆、甘肃、陕西、山西等在全国的保险地位则高于其经济地位[2]。田乾等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区域数量差异与区域效率差异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域数量差异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区域效率差异水平则难以预测[3]。

姜浩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河北省区域保险市场不均衡源自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保险市场自身建设两方面的差异[4]。高树棠等选取保险类和经济金融类指标对甘肃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区域差异也是源于保险市场自身发展和外部经济环境两方面[5]。

纵观现有文献,对我国保险市场差异问题的研究,以全国保险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多,而以单独省份或地市作为研究对象的则相对较少。鉴于山东省保险市场在全国保险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拟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详尽揭示山东省17个地级市间保险市场差异化程度,并分析造成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据此提出加快各地区保险市场建设与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一、山东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现状

山东省既是人口大省,也是全国保险大省,保险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山东省保险行业资产规模达2 760亿元,较上年增长10.94%;保费收入1 454.68亿元,保费规模位列全国第三,较上年增长13.6%,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928.95亿元,较上年增长12.6%;财产保险保费收入525.73亿元,较上年增长15.5%,保费规模亦为全国第三。

保险业对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不断增加,2014年全省保险赔付支出519亿元,同比增长16.76%,同时,大病保险覆盖人群由农村居民扩大到城镇居民7 000多万人,蔬菜、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特色险种不断推进。

在山东省保险业实现了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地市保险市场间的区域差异特征也十分明显,各地区各项保险指标间差距很大,详见表1(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保险年鉴》和《青岛统计年鉴》)。

表1 2010~2014年山东省各地区保险业基本情况

(一)保险密度差异分析

2014年山东省17地市保险密度平均为1 543元/人,高于平均水平的有7个地区,占41.18%,其中,高于2 000元/人的有5个地区,最高达2 245元/人为青岛;低于平均水平的有10个地区,占58.82%,其中,低于1 000元/人的有2个地区,最低只有732元/人为菏泽,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保险密度相差1 112元/人。

2010~2014年山东省17地市保险密度年均增长7.98%,高于年均增速的有10个地区,占58.82%,其中,高于两位数增长的有4个地区,最高达11.23%为临沂;低于年均增速的有7个地区,占41.18%,其中,低于年均增长5%的有2个地区,最低只有2.19%为青岛,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保险密度年均增速相差9.04个百分点。

(二)保险深度差异分析

2014年山东省17地市保险深度平均为2.43%,高于平均水平的有9个地区,占52.94%,其中,最高达3.18%为临沂,低于平均水平的有8个地区,占47.06%,最低只有1.59%为东营,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保险深度相差1.59个百分点。

2010~2014年山东省17地市保险深度年均增长0.43%,年均增速正增长的有11个地区,占64.71%,其中,最高达3.4%为临沂;年均增速负增长的有6个地区,占35.29%,最低为-2.98%是青岛,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保险深度年均增速相差6.38个百分点。

(三)总保费收入差异分析

2014年山东省17地市总保费收入平均为85.57亿元,高于平均水平的有7个地区,占41.18%,其中,高于100亿元的有6个地区,最高达203.14亿元为青岛;低于平均水平的有10个地区,占58.82%,最低只有17.36亿元为莱芜,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总保费收入相差185.78亿元。

2010~2014年山东省17地市总保费收入年均增长8.83%,高于年均增速的有9个地区,占52.94%,其中,高于两位数增长的有5个地区,最高达11.96%为临沂;低于年均增速的有8个地区,占47.06%,低于年均增长5%的只有1个地区,为最低4.03%是莱芜,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总保费收入年均增速相差7.93个百分点。

(四)保费收入构成差异分析

从保费收入构成来看,2014年山东省17地市人身险保费收入的份额均比财产险保费收入的份额高。山东省17地市人身险平均保费规模为54.64亿元,低于平均水平的有10个地区,占58.82%,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青岛为115.02亿元,规模最小的为莱芜,仅12.27亿元,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人身险保费收入相差102.75亿元;17地市财产险平均保费规模为30.93亿元,低于平均水平的也有10个地区,占58.82%,保费规模最大的是青岛,为88.12亿元,规模最小的仍为莱芜,仅5.09亿元,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财产险保费收入相差83.03亿元。

2010~2014年山东省17地市财产险年均增长12.31%,明显高于人身险的7.06%。人身险、财产险年均增速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7个地区,占41.18%,而人身险、财产险年均增速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有3个地区,占17.65%,其余地区的人身险与财产险年均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则表现出业务结构不均衡的特征,保险业务发展呈现一定的失衡现象,其中失衡比较严重的有青岛、东营和滨州,其人身险增长速度均大幅落后于财产险增长速度,最严重的是滨州,人身险年均增速3.93%,而财产险年均增速则高达22.89%。

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总保费收入、保险业务结构可以度量保险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反映各地区保险市场差异的表象特征,但要对山东省17地市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差异水平进行全面分析,还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地区保险行业发展的宏微观因素。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基础、人口结构、社会教育水平等角度对山东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对山东省保险市场差异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

二、山东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险行业发展状况、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等角度综合考虑影响保险市场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并兼顾指标与数据的客观性和可得性,最终共选取10项指标,分别为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承保总额、城镇人口比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

文中所使用数据年份为2014年,数据来源于2015《中国保险年鉴》、2015《山东统计年鉴》及2015《青岛统计年鉴》。

(二)因子分析

1.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2.KMO法与巴特利特法检验

KMO值为0.696,大于0.5,且Bartlett球度检验显著性概率P=0.000,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拒绝零假设,说明文中所选取的10个原始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从一系列相关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即在众多相关变量之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共性因子,从复杂线索中寻找描述事物发展规律的本质特征。

在SPSS软件中对标准化处理后的山东省17地市2014年10项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可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及贡献率(参见图1与表2)。

图1 碎石图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碎石图中,有2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说明提取两个公因子即可。再看表2,第一公因子在方差中的比重为54.901%,第二公因子比重为29.631%,两者累积方差贡献率84.532%,说明前两个因子中已包含绝大部分信息,可以将其作为评价山东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的综合指标。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图2)可知,第一公因子F1在保费收入、承保总额、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这5项指标上载荷值较大,这些指标主要衡量社会经济总量与保险业发展总规模,因此可将第一公因子称为保险经济总量因子;第二公因子在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人均GDP、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重这5项指标上载荷值较大,这些指标主要衡量保险行业发展强度与行业成长的经济基础,故可将第二公因子称为保险经济质量因子。

如表3所示,济南、青岛两市分列排名第一、第二,得分远高于其他地市。济南为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岛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城市,可以说,济南与青岛的整体宏观环境皆大幅优于山东省其余15个地市,因而保险业的综合发展状况在全省也是遥遥领先的。

成份12保费收入0.9310.241保险密度0.2460.930保险深度0.536-0.654承保总额0.9200.177人均GDP-0.0830.97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4930.810城镇人口比重0.3520.87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0.8370.124房地产开发投资额0.8850.353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0.793-0.110

图2 旋转成份矩阵

根据F1与F2的得分及各自方差贡献率,可以计算山东省各地市综合得分,即F=(F1×54.901+F2×29.631)/84.532,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山东省各地区综合得分情况

另外,综合得分为正数的地市还有烟台、临沂、潍坊、威海、淄博5个地市,说明这些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状况较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领头羊的济南和青岛还有较大差距,保险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山东省其余10个地市综合得分均为负数,依次为济宁、滨州、泰安、德州、日照、东营、莱芜、枣庄、菏泽、聊城,说明这些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缓慢,保险行业能力相对较弱,宏观经济、社会环境仍有待改善,保险市场仍需进一步完善与开发。

4.区域保险市场差异程度

按照F1、F2的正负之分,可将17个地市分为4类,如图3所示。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和临沂5个地市的两项公因子得分均为正数,说明这些地区保险业发展情况良好,保险经济既有总量也有质量;济宁地区保险经济质量因子为正而保险经济总量因子为负,说明保险业发展质量过关但总体规模有待提升;淄博、威海、滨州3个地市则相反,保险经济总量因子为正而保险经济质量因子为负,说明保险经营水平和保险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当前主要任务;枣庄、东营、泰安、莱芜、日照、菏泽、德州、聊城8个地市两项公因子得分均为负数,说明保险业发展情况相对较差,无论是保险经济总量还是质量,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3 山东省区域保险市场差异程度细分图

(三)聚类分析

根据“物以类聚”的基本思想,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山东省保险市场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山东省保险市场可以聚为四类:第一梯队包括济南、青岛;第二梯队包括烟台、潍坊、临沂;第三梯队为东营;第四梯队包括威海、淄博、菏泽、莱芜、滨州、济宁、聊城、泰安、枣庄、德州和日照。

可以看出,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基本类似,济南、青岛保险市场整体状况大幅优于其他地市,处于领先位置,烟台、潍坊、临沂次之,最后是其余地市。当然,东营市因为胜利油田的缘故,人口虽少但人均财富极高,保险密度最高但保险深度最低,保险经济的各项指标都比较特异,因而在这里被单独归为一类。

三、山东省区域保险市场潜力评估

一个地区的保险市场可开发潜力大小,可用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两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若保险密度相同,则保险深度越小的区域,人们所持财富中用来购买保险的比重越小,说明该地区保险市场开发程度越低,即保险市场可开发潜力越大;相反,若保险深度相同,人们的保险意识无差异,则保险密度越小的区域,说明保险购买总投入量小,该地区经济资源与保险市场开发程度都越小,即可开发潜力越大。

采用与前文同样的方法,按照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对山东省17地市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区域保险市场潜力进行分类,如图5、表4所示。

四、结论与建议

1.山东省保险市场地域特征明显,区域保险市场发展不均衡。从地理位置来看,除济南外,保险市场发展情况最好的基本都在东部沿海地带,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临沂,而日照虽然也是沿海城市,但保险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可参考邻居城市的成功经验,加大保险宣传力度,增大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快保险行业建设。济宁、滨州、泰安、德州、东营、莱芜、枣庄、菏泽、聊城等市地处山东省中西部,经济基础以传统工业、农业为主,市场开放程度低于沿海城市,保险市场发展情况也不如东部地区,政府与保险监管部门应加大当地的保险宣传力度,提高人民投保意识,帮助保险公司开发地方特色型保险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并适当放松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给予保险公司一定的政策保护,以扶持行业的快速成长。

2.从业务结构来看,部分地区的保险市场发展存在失衡现象。滨州市财产险5年平均增速近6倍于人身险5年平均增速;莱芜市人身险业务在2014年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使得莱芜成为全省2014年保险业务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地区;青岛、东营等地的人身险和财产险增长速度差距较大,这些地区的保险行业在进行业务拓展时存在盲目行为,发展方向有所迷失,缺乏有效引导,当地保险监管部门应当加强行业指导,保证当地保险行业的均衡发展与健康成长。

图4 聚类分析图

类别地区特征保险市场潜力I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淄博保险密度高,保险深度也高,保险市场发展相对领先,保险市场潜力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小II临沂、菏泽保险密度低而保险深度高,人们保险意识相对较强,但财富的限制使得保险购买绝对数量不足较大III东营保险密度高而保险深度低,人均保险购买量大,但相对于人均财富而言,保险投入占比仍然较低较大IV滨州、济宁、潍坊、莱芜、日照、德州、聊城、枣庄、泰安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都低,保险市场化程度低,保险市场潜力亟待进一步开发巨大

3.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以保险经济总量与保险经济质量作为度量区域保险市场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标,济宁地区应优先着力于提升保险经济总量,可从增加基础教育投入、增强保险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增强保险行业承保能力方面开展工作。淄博、威海、滨州则应优先着力于提升保险经济质量因子,加快培育保险消费市场,培养与引进优质保险专业人才,大力开发地方特色保险产品,充分挖掘保险服务地方经济的基本功能。

4.从发掘保险市场潜力方面来考虑,首要大力开发的区域为东营、临沂及菏泽。东营人均财富极高,但保险深度却很低,开发难度相对较小,监管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与宣传,保险行业辅以保险知识的大力宣传普及,做好消费者教育工作,短期内应当能见到可观效益。临沂市保险市场综合评分较高,但相对落后的经济总量及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临沂保险市场呈现较大程度的不协调特征,其保险深度全省最高而保险密度却较低, 因此临沂市保险市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人民收入是当务之急。菏泽与临沂情况类似,宏观经济基础较弱,人均收入较低,所不同的是,菏泽保险经济总量与质量都偏低,说明仅仅增加收入不足以快速开发保险市场潜力,还应当从更广泛的层面,如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增大对保险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入手,大力建设当地保险市场。

图5 基于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的聚类

[1]楚天骄.中国保险市场的区域差异研究[J].上海金融,2002,(9):39-41.

[2]蒋才芳.基于保险业绩指数的区域保险差异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5-49.

[3]田乾,金怀玉.中国区域保险业发展差异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03-110.

[4]姜浩,王丽锋.河北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实证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9-43.

[5]高树棠,周雪梅.甘肃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实证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1-126.

[责任编辑:陈宇涵]

10.3969/j.issn.1672-5956.2017.02.001

2016-12-10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贝叶斯分层MCMC对山东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及协同发展对策

性研究”(15CTJJ01);山东工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考虑随机因素的破产模型研究”(2013QN026);

李新,1983年生,男,湖南益阳人,山东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电话) 0535-6904065。

F842.752

A

1672-5956(2017)02-0001-08

山东工商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保险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11688JXYJ2013025)

猜你喜欢

保险市场山东省因子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山东省即墨市
百慕大保险市场结构研究
农村女性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