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后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研究

2017-05-11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煤炭石油能源

陈 贇

(浙江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杭州 310006)

能源经济研究

2010年后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研究

陈 贇

(浙江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杭州 310006)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化石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挑战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运用国家统计数据,对2000年以来煤炭石油量和价的变化、国际上煤炭石油价格变化、上市公司利润等进行考察,发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2010年来已经转型。这次转型原因有政府主动作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低迷等。面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建议政府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保护百万产业工人的转移;煤炭石油企业要丢掉幻想,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产业转型力度,主动作为。

煤炭;石油; 能源; 消费结构; 转型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能源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根据能源的来源可分为来自于太阳的能源,来自于地球的能源以及来自于地球与其他天体作用的能源;根据能否再生分为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根据能源基本形态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等。本文为了研究方便,把能源简单化分为石化能源与非石化能源,石化能源是经古生物化石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它是目前我们能量的主要来源,包括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沥青砂等,石化能源增加了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非石化能源主要指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非石化能源,提高其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可持续供应的风险。

受能源资源禀赋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石化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挑战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1]。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确定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等新目标。习总书记在2016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快推进能源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紧迫任务。因此,研究我国能源的转型情况,为今后能源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石化能源包括种类很多,但本文为了研究的方便,主要选取煤炭和石油这两种主要能源量和价的变化来分析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的能源原始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主编的《2015年统计年鉴》和BP集团主编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6》),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两种能源无论是生产量还是消费量,在我国能源总量中的比重都近90%,而且这两种能源也是产生雾霾天气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等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情况

1.21世纪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情况

我国从2000年以来,无论能源的生产总量,还是能源的消费总量都是持续增长的,能源的生产总量在2000年时为138 569.7万吨标准煤,到2014年增长到361 866万吨标准煤;能源的消费总量在2000年时为146 964万吨标准煤,到2014年时增长到425 806万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6.2亿吨标准煤,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43.0亿吨标准煤。另外,能源供需缺口从2000年以来持续增加,从2000年的缺口8 394万吨标标准煤,上升到2014年的63 940万吨标标准煤,而2015年供需缺口接近7亿吨标准煤。

再从增长速度来看,无论是能源生产增长速度还是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除了2009年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实施4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使2010年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增长有所反弹外,在2004年达到峰值后就持续下降,尤其是到2014年和2015年,增长速度已经落入一个百分点以下。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长速度放缓,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最近几年确实不景气,已经下滑到7%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国能源消费的峰值比原来预测的可能更早的来到,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进入负增长时代。从近15多年能源增长速度来看,石化能源的好日子确实不长了,对能源总体需求的下降,给我们主动调整能源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会更加倾向于采用非石化清洁能源。

2.新世纪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在发生着悄然变化。原煤的消费占比是从2009年后开始下降,尤其是2011年开始下降速度加快,效果比较明显,已经从占比72%下降到2014年占比66%。原油消费占比从2000年就开始下降,而2005年后占比变化基本稳定在17%左右。天然气以及水电、核电、风电等的占比在2009年前变化都不大,2009后开始上升,尤其是2011年后上升速度加快,2014年两者占比接近17%。从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2000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型,但2000年到2010年步子缓慢,效果不显著,而2010年后转型速度加快,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消费占比迅速上升,而煤炭传统石化能源占比迅速下降,让渡出了市场份额。2015年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仍在加快,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已经下降到64.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0%。2015年,水电(包括抽水蓄能)、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分别达到3.2亿千瓦、2 608万千瓦、1.3亿千瓦和4 318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7%增加到2015年的34%。

3.从世界煤炭石油量价变化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煤炭的消费量从2000年2 399.7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2011年的3 800百万吨油当量,增长了近60%,然后就基本停滞,2015年还出现负增长,从2014年的3 911.2百万吨油当量下降到3 839.9百万吨油当量。石油消费量从2000年到2015年一直缓慢增长,从2000年的3 571.6百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4 331.3百万吨,16年增长了21%。从消费量的变化看出,石油的增长空间有限,而煤炭的消费市场空间已经从“黄金十年”进入“艰难日子”,市场空间增量十分微小,甚至还可能萎缩。再从价格来看,煤炭价格从2000年每吨39.69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每吨179.03美元,价格翻了两番,由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价格稍微回调后,就又调到向上,冲到2011年每吨229.12美元,才开始真正步入下降通道,并且是“断崖式”下跌,2015年已经到了每吨100美元以下,只有93.85美元。石油的价格变化类似于煤炭的价格变化,也是从2011年后开始真正的下降,从每桶111.26美元下降到2015年的每桶52.39美元。价格是商品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的变化常常反映着市场需求情况。因此,从近16年的煤炭石油价格的变化反映了出2011年后煤炭石油需求的变冷,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努力,大力发展核电、风电、页岩气等清洁能源。这种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氛围。煤炭石油企业等幻想出口,做国外市场等方式获得好日子的概率也变得较小,这会进一步倒逼石化能源企业的转型发展。

4.从煤炭石油上市公司利润变化看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在同化顺的数据库中,截止到2016年6月,采掘业——煤炭开采有38家上市公司,石油矿业开采11家,考虑到上市的时间、行业地位、区域位置等因素,本文选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美都能源、中国神华、西山煤电、阳泉煤业、平煤股份、兖州煤业、开滦股份和恒源煤电10家2007年以来每股收益的变化考察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

从东方财富网相关上市公司中“财务分析”的数据看(参见表1),煤炭石油黄金十年上市公司的效益的确很好,中国神华近200亿股本每股收益都能到2元以上,煤炭上市公司在2008年时每股收益都达到1.5元左右,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股本超千亿,每股收益也能达0.7元左右。虽然各上市公司在不同年度会有兼并重组带来收益的突变以及非主营业务占比较大而对业绩影响也会较大等因素外,但总体来讲,在行业大背景下,谁都逃避不了,2008年后煤炭石油公司业绩开始下滑。即或是有2009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既或是有雄厚家底的苦撑,2010到2013年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做到稳中有降,但2013年后就开始高台跳水,尤其是2015年,煤炭石油公司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许多公司出现亏损。从这些代表性煤炭石油上市公司业绩变化,说明2010年后,煤炭石油在能源消费中市场份额在萎缩,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在加快。

5.从“周期性”角度看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熊彼特把这种周期称为中周期。英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提出存在着一种40个月(3~4年)左右的小周期,而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故称为“基钦周期”。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50~60年一个的周期,故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也称长周期。熊波特对前三种经济周期作了高度综合与概括。他认为前三种周期尽管划分方法不一样,但并不矛盾。每个长周期中套有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中套有短周期。他把不同的技术创新与不同的周期联系起来,以三次重大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8世纪初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周期,从1842~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周期,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

煤炭石油是标准的周期性行业。从下边1861年到2015年间原油价格变化图可看出,原油价格波动十分剧烈,磨底阶段十分漫长,当前还处在断崖式下跌阶段。从1998年到2015年煤炭价格的变化看出,煤炭价格波动剧烈,磨底阶段时间会较长,当前处于下降通道。根据经济学家熊彼特对经济周期的观点,本文认为这一波煤炭石油价格的下降会是一个较长时期,因为这一波的下降不只是经济发展周期波动造成的,还具有重大的技术创新做支撑,如页岩气开采技术、核电技术、风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等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这一波的下降还有整个人类对发展理念的深刻认识,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环境保护,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因此,这种能源结构的转型会继续深化,煤炭石油等公司的好日子基本结束。

三、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原因分析

1.我国十分重视低碳发展

表1 煤炭石油部分上市公司2007年以来每股收益变化 (单位:元)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世界各国十分重视低碳发展。最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人类生存,如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2]。另外,这些每年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到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的大国,尤其是煤炭石油。2015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23%,和全球净增长的34%。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1 920.4百万吨油当量,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50%,比第二位的美国占世界10.3%比重高出近40个百分点。石油消费保持中低速增长,2015年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达到60.6%,石油消费达到559.7百万吨,占世界比重为12.9%,仅次于美国的19.7%,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低碳发展。我国政府强调科学发展观,重视环境保护,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正式开放签字。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而起草的国际公约,中国是该公约最早的10个缔约方之一。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COP3)上《京都议定书》草案出炉,它为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规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指标,并且分别为各国或国家集团制定了国别减排指标。中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该议定书。2002年8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交存了中国政府核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核准书。在经过一系列谈判后,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终于开始生效。2007年中国制定并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一方案全面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这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提出了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如加强节能、提高能效,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再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2009年11月中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行动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此,我国政府把万元GDP能耗下降比例作为对各级政府考核指标,并列为一票否决指标;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2013年11月,中国发布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5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等目标。中国还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首次把“绿色发展”提到“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在2015年11月底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命运共同体,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在国际社会倡导绿色发展之路。可以说,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是我们党对发展理念的科学认识,是我国政府对世界承诺的主动践行,是我们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的效果体现。

2.重大技术创新的推动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刚性需求的特征,所以我们能源消费必须有可替代的能源种类出现,进行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而这10多年,在能源技术方面有许多重大的创新出现,如页岩气技术、核电技术、风电技术以及光伏发电技术等,促进了新能源快速发展,从而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

页岩气很早就已经被人们所认知,但采集比传统天然气困难,随着资源能源日益匮乏,人们逐渐意识到页岩气的重要性。在20世纪80年代,米歇尔决定尝试一项重大技术挑战,向水中加沙来帮助岩石中形成的裂缝裂开的方法试图从Barnett部分页岩中开发出页岩气。1997年,米歇尔能源公司因首次使用清水压裂作业,使最终采收率提高了20%以上,作业费用减少了65%。从2002年开始,Devon能源公司开始钻探实验水平井,这些井都获得了极大成功。美国页岩气的产量2000年开始增速明显加快,到了2009年已经达到1 000亿立方米,2010年产量达到1 379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3%,2013年,美国页岩气产量接近3 000亿立方米[3]。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了从无到有的革命性突破,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系列。创新提出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建立页岩气选区评价标准,创新集成以气藏综合评价、水平井优快钻井、长水平井分段压裂试气、试采开发和绿色开发配套为主的涪陵页岩气开发技术体系,为页岩气大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2012年发现了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已建成50亿方产能的首个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

核电作为世界3大电力支柱之一,目前占全球能源供应的15%左右,是清洁、高效的能源,具有资源消耗少、供应能力强等特点,被誉为“环境之友”。核电站技术方案大致可以分四代。第一代核电站为原型堆,其目的在于验证核电设计技术和商业开发前景;第二代核电站为技术成熟的商业堆,目前在运的核电站绝大部分属于第二代核电站;第三代核电站为符合URD或EUR要求的核电站,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均较第二代有所提高,属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第四代核电站强化了防止核扩散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处在原型堆技术研发阶段。1954年,前苏联建成电功率为五千千瓦的实验性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电功率为九万千瓦的希平港原型核电站,这些成就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上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事故的负面影响,世界核电业界集中力量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进行了研究和攻关,美国和欧洲先后出台了“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对第三代核电机组要求能在2010年前进行商用建造。2000年1月,在美国能源部的倡议下,美国、英国、瑞士、南非、日本、法国、加拿大、巴西、韩国和阿根廷等十个有意发展核能的国家,联合组成了“第四代国际核能论坛”(GIF),于2001年7月签署了合约,约定共同合作研究开发第四代核能技术[4]。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政府首次制定了核电发展政策,决定发展压水堆核电厂,采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先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再逐步实现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中国的核电产业开始起步。1991年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投用,这是中国大陆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压水堆核电站,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我国先后掌握了30万、60万、100万千瓦反应堆技术,实现了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研发出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机型的自主品牌“华龙一号”,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审查,示范工程已在福建福清开工建设。在研发能力方面,我国建立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相对完整的系列关键技术研究试验装置。针对国际上提出的第四代核电技术概念,我国相关科研单位对推荐的6种堆型都展开了不同深度的研究,部分成果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全球首台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已在山东荣成开工建设。

截止到2015年末,中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30台,总装机容量达到2 608万千瓦,但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2015年世界核能消费量美国第一,占32.6%,法国第二,占17%,中国排第四,占6.6%。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1.3%,几乎所有增长都来自中国(+28.9%)。中国已超越韩国成为第四大核能发电国。按照“十三五”核电规划,到2020年,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 800万千瓦,在建3 000万千瓦。

再如光伏发电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一能源高端产品已经成熟。第一代、第二代光伏发电技术都是用半导体技术。2010年后采用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核心是引入了现代光学技术,核心技术是聚光。通过这样的聚光,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转化率。湖北追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采用反向阻断(RB)技术的新型三电平光伏逆变器。逆变器采取此新技术以后,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高达98.9%)。根据中电联快报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 158万千瓦,同比增长67%,约占全球的1/5,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光伏第一大国,德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3 96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77%[5]。

总之,2000年以来,各种新能源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新能源广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煤炭石油等能源排放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和产生雾霾天气从而使新能源发展有了必要性,再加上各国政府采取各种扶持政策大力推进,煤炭石油能源消费市场步步退缩,而页岩气、核电、光伏发电和风电在能源消费市场攻城掠地。

3.经济的不景气也抑制了对煤炭石油能源的需求

在能源消费支出的结构中,工业消费占到70%左右,因此,在经济发展处于上升周期时,对能源需求比较强烈,新能源由于总量仍然较小,不得不大扩大对煤炭石油能源的需求;然而经济不景气时,对能源需求下降,则首先抑制对煤炭石油能源的消费。

2000年以来,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占比处在64~70%间,工业增加值在2007年达到15%的增长速度后就逐步下降,2016年上半年只有6%。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6]。如果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走势处在增速换挡的阶段,换挡成功以后,未来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在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附近波动。因此,我国经济会在相当长时期保持6~7%左右增长速度,大幅上升到10%以上增长速度很难看到。

四、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对策

1.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要有深刻认识

从上述第二部分的分析我们可知,2010年后我们能源结构开始转型,煤炭石油能源消费增长缓慢,价格下跌,而核电、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势头强劲。从第三部分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这种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是政府推动的结果,更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原因。如果放在能源消费的历史长河中考察,我们也发现,能源消费周期性十分明显,当前还处在下降通道,而且磨底阶段十分漫长。因此,社会利益各方一定要对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有深刻认识,这绝不是短期经济调整的结果,是整个社会对发展观的科学认识,是主动作为的结果,能源结构调整关系着应对全球变暖,关系人类在地球的长久生息。这次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是发生在全球范围,有着重大能源技术创新做支撑,因此,会与以往煤炭石油消费周期有重大不同,不可幻想着过几年又会来个“黄金十年”,也不可幻想着通过出口转嫁获得好日子。总之,这次能源结构转型已在路上,并向着更加清洁、更加安全的能源使用道路前进,速度会快,效果会好,超出我们原来的预测和预期。

2.政府要制订一系列配套政策扶持煤炭石油企业

从2002年开始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开启,产能急速扩张,行业从业人数随之迅速膨胀,2013年达到历史峰值611万人,2015年最新统计人员数量为442万人[7]。这次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标志着煤炭石油好日子结束了,那么煤炭石油几百万的产业工人苦日子就要来到,如何让这些产业工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仅关系能源结构转型的成功,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在2013年8月,山西出台拯救煤市20条政策,对煤炭企业进行扶持,如暂停提取两项煤炭资金;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鼓励电力企业清洁高效就近用煤;妥善解决煤炭企业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投入资金问题;做好清费立税工作,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推动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债务重组;积极稳妥建立政府煤炭储备机制等等。暂停提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合计为15元/吨,为山西煤企直接增加利润约60亿元。同意退还7家煤炭企业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的80亿元资金。2013年7月底启动的北部电煤铁路南运,可使吨煤运输成本降低2/3。

2016年初,国务院明确提出去产能目标:从2016年起,用3至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中央财政表示将拨付1 0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员工安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就煤炭去产能征求意见,未来三年将淘汰7亿吨煤炭产能,未来3年还将分流100万煤炭职工,这100万人约占当前从业人员444万的22.7%。今年4月份,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分别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用地用矿、支持盘活土地资产及事实矿产资源支持政策等三方面予以去产能支持力度。人社部发布《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多渠道分流安置员工,强调对企业拖欠的工资、社会保险费、退养费用、经济补偿金等,由企业或所属集团公司筹集资金解决。相关部门也研究制定了8个专项配套政策文件,配套文件围绕财税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领域。

3.煤炭石油企业要转型发展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要出来的。通过第二、第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这次能源结构转型的新特点,幻想着与过去的周期一样,“熬过”这段日子就会好起来是不正确的思想,煤炭石油企业必须主动转型,加快转型。

例如冀中能源集团顺应国家物流产业政策,贯彻河北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府国资委“打造销售收入上千亿元物流企业和多家上百亿元物流企业”这一指示精神,于2011年1月份注册成立的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短短5年,现已发展成拥有员工1 100余人,辖有境内外20余家分子公司的现代物流集团,业务范围辐射26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位列中国物流百强前列,河北物流50强企业第一位。现已形成“贸易、服务、金融、制造”四大集群,创新发展了“第三方物流、物流园区、国际贸易、电子交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物流金融”七大商业模式。通过创新运营和规范运作,企业经营规模、赢利能力不断攀升。截止到2015年底,国际物流集团注册资金达由2011年3亿元到18亿元;年营业收入由298亿元增长到1 544.78亿元,年创利润由8 000万元达到14亿元,增长了17.5倍;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幅。五年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 112亿元、利润33亿元,上缴税费20.2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2015年营业收入占冀中能源集团的70%,利润不但弥补整个集团全部亏损,还使整个集团赢利8 000多万,这在2015年煤炭行业中是少有的亮色。

再如上海鑫宝煤化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煤焦油加工为主体,具有75万吨/年煤焦油加工、15万吨/年蒽油深加工,形成了煤焦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以及研发为一体的大型煤化工集团。目前,集团公司特邀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专家美国资深高分子新材料专家博士郭桦(任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宣志刚博士加盟鑫宝集团,将煤焦油深加工向精细化工、能源化工、新材料等板块发展。现投资金额50亿元的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包括5万吨 PPO(聚苯醚)、15万吨MPPO(聚苯醚共混产品)、20万吨聚合级双酚A、16万吨PC(聚碳酸酯)、40万吨聚碳酸酯共混产品,从而推进公司积极转型。

总之,煤炭石油企业要深刻认识到好日子已经结束,不要再抱有幻想,通过技术创新或引进新技术等方式向精细化工方向转型,或者加大非主业的发展力度,向煤炭石油外的产业,如物流产业、金融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等方面发展。

五、小结

笔者运用统计数据,通过煤炭石油近16年量和价的变化、上市公司利润的变化以及国际上煤炭石油历史走势的考察,充分证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已经转型并取得了成效。从政府的作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变化等角度分析认为这次能源结构转型不同于以往的煤炭石油的周期调整,更多的是人类为了应对全球变暖造成气候变化的主动作为和新能源技术突破带来的替代效应,因此,笔者认为煤炭石油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不要抱有幻想。笔者建议当前要做的,政府制订一系列配套政策帮助煤炭石油企业解困,让上百万的产业工人平稳转移;煤炭石油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业链延伸,向高附加值产品转换,或者大力发展物流、金融、装备制造等非主业的力度,提高非主业的比重。

[1]王俊,陈柳钦.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与大气污染治理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4,(50):32-39.

[2]董娟.国际能源结构转型趋势及典型路径比较分析[J].中外能源,2014,(10):13-20.

[3]金乐琴.能源结构转型的目标与路径:美国、德国的比较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6,(2):166-172.

[4]史丹,等.新能源定价机制、补贴与成本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109-110.

[5]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关两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1-30.

[6]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7]蔡丽丽,赵子健,赵旭.中国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政策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64-70.

[责任编辑:陈宇涵]

10.3969/j.issn.1672-5956.2017.02.003

2016-11-06

陈贇,1973年生,男,湖北十堰人,浙江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专职监事,博士,研究方向为政府投资项目、节能降耗,(电子信箱)keguan10000@163.com。

F426.2

A

1672-5956(2017)02-0016-08

猜你喜欢

煤炭石油能源
石油石化展会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煤炭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煤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