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nsurTech发展现状概述

2017-05-11姚佳斌沈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保险 2017年4期
关键词:保险公司客户用户

姚佳斌沈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InsurTech发展现状概述

姚佳斌沈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一、引言

互联网和IT技术的发展,为变革保险经营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机遇。它突破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信息传递方式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将保险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IT技术、互联网相互融合,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保险经营模式——互联网保险。但是,目前互联网保险行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很多互联网保险产品过于标新立异,而忽视了其保障功能;二是部分险企以万能险等中短存续期产品为主,甚至以单一险种一味扩大规模,期限普遍偏短,而且短期负债搭配长期资产,形成资产负债错配,给公司经营带来现金流承压的风险隐患;三是小额化、碎片化和场景化的互联网保险层出不穷,但是对于大额的、长期的寿险却难以撼动;四是互联网的创新往往发生在产品设计、营销等前台环节,而中后台的很多基础性工作效率不高,反过来会制约前台的发展;五是整个行业的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割裂比较严重,这也会制约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随着电商流量成本的步步攀升,电商渠道保险发展的获利空间逐渐触顶。互联网保险的渠道色彩过浓,以售卖产品作为单一评价取向,对保险公司的整个作业流程、利益分配触动不大。如果仍简单执念于从“渠道”的角度去理解互联网保险,那么其发展空间可能较小。保险业创新发展风云变幻,谁将引领互联网保险乃至保险业发展的走向,笔者认为是“保险科技(InsurTech)”。

InsurTech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后来慢慢被众多创业者带到了国内,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互联网保险领域蔓延,从而成为最能反映未来互联网保险发展方向的代表性事物。InsurTech是通过移动应用、新技术的使用、远程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促使保险业转型的。这些设备和技术的使用及其所提供的数据,将加强用户的参与度,对用户偏好所带来的风险有更深的洞察,从而设计出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InsurTech针对传统保险业者未能服务的市场,提供成本低廉、附加值更高、投保理赔更方便的新形态保险产品,进而扩大保险市场的潜在规模。目前,InsurTech浪潮正冲击着全球传统保险业的生态,过去的产业价值链将遭到分解,不仅投保渠道将可能不同,保险业务人员所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也可能随之改变。

本文从车联网、可穿戴设备、区块链技术、互联网大健康医疗和人工智能这五个相对最热门、最主要的模式出发,梳理和分析InsurTech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结论给出建议,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及读者提供一些借鉴。

二、InsurTech的发展现状

(一)车联网++保险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车与路、车与行人以及车与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

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车险的定价方式主要有保额定价、车型定价及使用定价(UBI)三类。UBI并不是一个新事物,欧美保险业发达国家已经步入UBI阶段超过10年了,而车联网的实时车辆驾驶数据,是进行驾驶行为评判的重要来源,可以更加精准地帮助保险公司识别客户风险。保险公司利用UBI构建驾驶风险模型(拥有车联网数据的企业可以进行挖掘的部分,车联网数据的种类,包括经纬度、瞬时油耗、三急等)。利用UBI进行打分,主要参照以下三个因素:驾驶距离(里程数)、驾驶质量(急加速、急刹车、转弯、调头)、驾驶节点(驾驶的时间)。

车联网保险有两种模式,一是UBI+OBD(车载诊断系统),二是UBI+手机APP。两种模式都是给汽车加上了一个智能的互联网大脑,记录驾驶过程中的信息数据,监督用户驾驶行为,并给予监测数据精准的算法,多维度评估驾驶行为,与此同时在平台上对接车险等服务,为驾驶行为良好的客户降低保费。

以美国为例,最大的车险提供商Progressive就推出了UBI车险产品,选择加入UBI车险计划的用户会收到一个Snapshot硬件,即OBD盒子,然后将其插到车上实时记录数据,以30天为一个观察期,使用6个月后,保险公司会收回硬件,然后制定一个更新的保险优惠政策,最高优惠可以达到30%。现在,Snapshot已经拥有了超过200万车险用户。

2014年7月7日,中国首个基于车联网和大数据的第三方车险平台“车宝”官网正式上线。其主要模式是免费为车主提供OBD设备和服务,保险公司通过驾驶数据计算给予安全驾驶的车主奖励,并可在下一年的车险购买中抵扣一部分保费。一方面,车宝帮助车主积累安全驾驶行为,从而获得更多的保费折扣和优惠;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车宝精准识别客户风险,通过调取车主的实时驾驶数据,分析甄别事故前一段时间的车辆行驶状况,增强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提高盈利能力。但由于车型不一,OBD设备本身的兼容性和适用性面临较大挑战。

OK车险于2015年6月10日推出了“我的行程管理”服务,该项服务基于智能手机中的陀螺仪和GPS,利用手机自带的重力传感器、加速传感器,来监测车辆在一个驾驶周期中的加速、刹车和转弯等驾驶数据,对车主进行安全评级,并给予优质车主更多优惠服务。

相比于OBD设备,OK车险基于“手机车联网”的数据积累和分析拥有诸多优势。首先,使用更便捷,用户只需安装手机APP,授权定位即可完成;其次,成本更低,用户无需购买任何设备,更为重要的是其升级更新的成本极低;最后,手机车联网可以获取更多维度的数据,可以对车主的安全驾驶行为进行更精确的画像。不过,手机无法像OBD设备一样与车辆绑定连接,可能会出现诸多“误判”。就目前阶段来看,手机获取的数据精确度仍然受制于当前的技术发展,但未来可以通过精度更高的手机内置模块来解决,如可以通过声感设备判断车内用户所处的位置,判断其是否在驾驶。

笔者认为,车联网保险将助推我国车险迈入新的时代:一是科学定价,为客户提供更为合理和廉价的车险产品;二是个性化服务,给客户更好的个体体验,配合汽车配件数据库,有效降低维修费用;三是通过信息实时监控降低车主道德风险,减少理赔纠纷;四是发挥正外部性,促进绿色和谐交通,提高人们文明驾驶的意识等。

(二)可穿戴设备++保险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饰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它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能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和延伸人类肢体功能。随着传感器、芯片、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显著提升,可穿戴设备在健康医疗和保险领域表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在美国,已经有保险公司开始将可穿戴设备接入到自己的行业,并且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医疗保险公司为向其投保的用户支付一部分可穿戴设备公司的服务费;还有一种则是保险公司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来调整相应的保险费,以激励用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第一种模式中,比较典型的是专注于糖尿病管理医疗的公司WellDoc,其主打的模式是“手机+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侧重于移动医疗方面。目前,WellDoc公司主要是通过患者手机记录和存储关于自己的血糖数据,然后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在经过分析后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同时提醒医生和护士。另外,WellDoc的BlueStar应用,可为确诊患有Ⅱ型糖尿病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提供实时消息、行为指导和疾病教育等服务。WellDoc公司会根据提供的服务向用户收取相应的费用。由于该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帮助医疗保险公司减少长期开支,因此目前已有两家医疗保险公司开始为投保的糖尿病患者购买此项服务。

第二种商业模式则是建立在数据的挖掘、使用上。由于大部分可穿戴设备均内置了多种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测记录各种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数据,因此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投保者的生活习惯及身体状况,并建立奖惩标准,对于坚持运动、健康生活的人,将降低保费,而对于生活习惯不健康的人,则提高保费。保险公司通过对这种生活习惯的分析,不仅使用户节省了保费开支,还促使用户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保险公司而言,投保的用户生活越健康,所支出的医疗费用也就越低。

目前在国内,可穿戴设备与保险业的结合尚处于探索期。众安保险已经推出相关产品。比如,用户在佩戴可穿戴设备后投保时,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历史运动情况以及预期目标,推荐不同保额档位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障,用户历史平均步数越多,推荐保额就越高。保单生效后,用户每天运动的步数越多,下个月需要缴纳的保费就越少。

可穿戴设备接入保险业的意义重大,它使保险在营销、管理、服务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打造个性化服务。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新技术平台,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打破传统业务模式,通过获取、分析客户个人的数据信息,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比如,某保险公司向客户免费赠送健康手环,用以跟踪客户的健康变化情况,并据此向生活方式更为健康的客户和正往健康方式转变的客户提供人身险保费折扣。

第二,提高理赔管理能力。通过捕捉和获取用户的视听数据,可穿戴设备将能为赔案评估和处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可穿戴设备、微型无人机等还能为查勘定损,尤其是重大事故、灾害的现场查勘和实时定损工作提供便利,同时减小查勘定损人员的工作意外风险。此外,通过数据采集和反馈,可穿戴设备还能为保险公司的实时远程监控和向受伤、生病的客户提供康复指导创造条件,并帮助客户全面降低个人风险,从而实现公司减损。

第三,强化客户维护与互动。传统业务模式下,保险公司与客户的联系主要发生在提醒缴纳保费和处理赔案的时候,而这些时候往往都不是最佳的客户维护与互动时机。通过可穿戴设备,公司有更多的机会与客户进行互动,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风险和需求,这种互动对公司实现提升保险服务的附加价值和获得客户认可非常重要。

可穿戴设备虽然为用户带来了健康、安全和生活方式上的便利,可以为保险公司创造巨大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少问题和挑战。目前客户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以及数据的稀缺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多数保险公司尚未具备将测量数据转换为风险评估的演算能力,且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数据精准度也有待提升。

(三)区块链技术++保险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基于此,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去信任、不可篡改、共识。该技术可以让交易方直接进行交易,无需第三方参与,促进贸易,降低交易成本。区块链技术的实现方式是共享可靠的、防篡改的信息列表,我们称之为分布式账本。另一方面,它也减少了中间商确定投资者交易和支付合法性过程中的手动操作、验证、审核,可以避免延迟和人为错误风险。未来保险合同很有可能是智能的,政策条件和要求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内,这将降低保险公司的索赔处理成本,并允许保险公司以一种透明和灵敏的方式管理索赔。

区块链在保险业有三个潜在应用领域:

第一,智能合约保险,这类保险的核保核赔由智能合约代码自动执行。

例如创业企业InsureETH推出的智能合约航班延误险,其保费根据历史航班延误两小时或者五小时的不同概率计算得出,自动接受用户投保,出险后自动赔付。

还有一款基于职业社交关系的智能合约补充失业保险产品Dynamis,投保人通过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上的档案证实身份。一旦失业事件发生,Dynamis以LinkedIn上的工作状态变化作为理赔依据,并通过向投保人在LinkedIn上职业关系熟人核实其失业状态真实性。

目前,大部分有关区块链技术的创新项目都还处于概念验证或演示阶段。

第二,相互保险或互助组织,核保核赔结果由互助社群成员投票决定。

Teambrella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互助社群平台,由熟人朋友发起组团成为一个社群,若有成员出险,理赔额度由社群成员投票,取其中位数决定,并由各成员分摊。在保障期结束时,如果本社群风险较低或者社群内的互相约束降低了风险概率,在保单结束时成员可以取回缴纳费用的剩余部分。Teambrella不仅用区块链实现成员投票,互助金缴纳和发放也通过比特币进行。除此之外,还有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区块链相互保险公司Lemonade。

第三,敏感信息的核验与授权共享。

一家新兴科技公司Stratumn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用户KYC(KnowYourCustomer,充分了解你的客户,即一项金融机构对账户持有人的强化审查政策)信息的核验与共享。用户KYC信息经可信的政府机构或公证机构核验后,在区块链上记录核验机构的电子签名,而KYC原始数据并不上链,只需基于KYC数据及核验机构签名生成一个加密令牌,其他场景的信息需求方在收到KYC信息和对应的加密令牌后,就可以确认以往核验机构的电子签名真实性,省却了再次核验的必要和成本。这项技术同样可应用于保险客户身份信息的核验与共享。

笔者认为,区块链将成为保险创新新动力,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新技术,更有基于“底层变革”的商业模式创新与迭代。

(四)互联网大健康医疗++保险

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庞大的生态圈,参与方包括患者、医院、医生、药企、保险和政府等。从需求端来看,患者是医疗服务的核心需求方,保险是辅助需求方;从供给端来看,医院和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供给方,药企属于辅助供给方。医疗服务生态中的本质关系是核心需求方(患者)和核心供给方(医院、医生)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涉足医疗行业以来,重新配置了医疗资源,形成了三类主要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

第一,服务于患者的互联网医疗,包括硬件销售模式和软件服务模式。

患者是整个互联网医疗服务链的核心。向患者收费的商业模式存在的基础是满足患者刚需,而患者的刚需贯穿整个就医流程,每个环节都存在痛点。

硬件销售模式中,有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功能的Jawbone、Fitbit、咕咚手环等,及以慢病监测管理为主要功能的iHealth、乐心等。面临的挑战在于硬件售价长期持续下降,而“获取用户入口功能”的硬件功能因大部分企业缺乏后续运营能力,实现情况不佳。

软件服务模式以基础服务免费(获取流量和客户黏性)、导医导药服务和增值服务收费等为代表。此模式前景堪忧。因为家庭医生推广后,导医导药功能将逐步转移到家庭医生,在医生非自由执行的前提下,在线问诊提供的服务价值有限,难以真正形成市场。目前看来,只有当软件服务模式嵌入具有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诊断服务或家庭医生远程服务时,市场空间才可能被打开。

第二,服务于医生的互联网医疗,多采取会员制收费模式。

向医生收费模式存在的基础是满足医生的核心诉求,包括增加合法收入、提升个人的品牌知名度、发表更多论文并评上更高职称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向医生收费的切入点主要包括辅助诊疗以及预约平台,前者需求具有持续性,后者依托医生多点执业的推进会有较大发展空间。

就会员收费模式而言,美国医生独立执业,问诊相对自由,因此医生盈利模式非常多样,导流、诊断、诊后、用药、器械等都可以是盈利的切入点。而中国医疗体系对医生限制较多,目前会员服务限制在辅助诊断用药以及医生间交流的层面。预约平台收费的模式目前发展较好,但存在政策风险,未来发展并不乐观。

第三,服务于医院的互联网医疗,包括软硬件销售模式和远程监测服务模式。

向医院收费的切入点包括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以及提高收入。目前这两个层面的医院需求都较强,但都与医疗信息化更为相关,并非纯粹互联网模式。

就软硬件销售模式而言,该模式短期内是向医院收费的主要盈利来源,但未来空间会逐渐变小。就远程监测服务模式而言,该模式在中期会成为医院收费的主要盈利来源,但由于移动医疗难以替代医院的作用和地位,难以满足长期的盈利需求,盈利模式上可以创新的点比较少,移动医疗产业链条较短。

国内首款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商业健康险“退糖鼓”由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大特保、中国太平保险以及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退糖鼓”有三大亮点:一是专为已经患糖尿病的病人设计,打破了生病便不能投保的惯例;二是全线上糖尿病保险,投保、购买、理赔全部在线完成;三是与掌上糖医、微糖、血糖高管三款糖尿病APP平台合作,保险将与平台的各项健康服务组合提供给用户。

(五)人工智能++保险

人工智能(简称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这种技术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实现了人类智慧的延伸,将人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人类现有的一些工作。随着人工语音识别、语义分析等技术的逐步成熟,机器人与人类的协作指日可待。人工智能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将极大地降低保险行业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和培训成本。在保险的各个价值环节,如产品设计、销售、智能保顾、核保理赔、风控、智能投顾、反保险欺诈、客服等环节,InsurTech的应用都有公司开始钻研。

2016年4月,弘康人寿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客户足不出户,通过手机的面部识别功能就可以实现投保、核保、保全、理赔全流程服务,该技术通过后台将用户身份证照片和公安部的身份证认证中心照片智能比对,用此方法代替人工认证。

2017年1月,日本富国生命保险公司正式启用IBMWatsonExplorer人工智能系统,负责公司的保险理赔业务。这款人工智能系统能够通过扫描被保险人的医疗记录与其他信息来决定保险赔付金额,受伤定型、患者病史以及治疗形式都将纳入理赔金额的考量。

美国一家保险科技创业公司Insurify发布了人工智能虚拟保险代理人Evia。用户将车牌信息以照片的形式发送给Evia,就能迅速得到车险的报价信息,而不需要填入其他数据比如用户姓名、身份证等。除此之外,Evia还可以回答用户遇到的保险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保险科技(InsurTech)是科学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实践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客户风险状况与其自身保险成本的动态平衡,让低风险者获得经济对价补偿,帮助高风险者降低风险因素,同时让保险公司平衡赔付与保费,各得其所。通过对InsurTech发展现状的梳理,我们发现:InsurTech可以通过对客户数据的深入挖掘,深刻揭示客户的风险本质,更快、更有效地识别欺诈性索赔,可以将保险公司定价不精准、风险识别不到位、理赔粗放、流程冗长等问题逐个解决,从改造优化、提升效率的角度攫取利润;通过创新定价机制,InsurTech可以更好地激发客户自身的保险意识,并为客户设计和寻找匹配场景风险的产品,改变以往保险推销过于强势的局面;InsurTech不但可以优化用户体验,提高客户黏性,甚至还可以重塑保险行业,重新界定保险行业参与相关产业利益分配的地位。

根据上文的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第一,传感技术、信息加密、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具有真正颠覆传统保险行业的潜力,保险业应当关注海外保险公司的动态,拓展信息技术融合于公司体制的空间和自由度。InsurTech做的是基于技术来连接使用场景和保险承保人的服务,帮助保险公司利用数字化方式,让保险公司的产品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降低获客成本。InsurTech可以从代理人、互联网流量平台、消费者、保险公司这四种现有的保险模式体系出发,致力于为保险公司提供整合营销、大数据分析乃至人工智能等服务,帮助保险公司提升效率。

第二,InsurTech要注重大数据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数据的融合和共享,同时不能过于激进,否则必然被围剿。以水滴互助和夸克联盟等互助平台为例,确实领先市场和民众意识一步,但是技术有短板,没有经验数据进行准确定价,但又试图套用保险的精算体系来给出固定赔付金额吸引消费者,频频蹭保险的热点,最终难逃被监管部门叫停的结局。金融保险和一般商品的区别在于强监管,InsurTech创新,绝不能触碰监管红线,也不能仅仅因为行业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信息,就停止创新和探索。InsurTech创新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找到其中的平衡点。保险公司只有通过不断的数据积累和共享,才能精确识别各类风险,科学定价。比如打通保险业和养老、医疗、健康等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数据共享通道,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设计和定价的准确性。需要强调的是,只有“科技+保险”才是真正的创新,缺乏技术支撑的创新只能是一时的哗众取宠。

第三,保险相关服务行业要寻找保险业产业链上的细分机会,利用科技创新来解决现有商业模式中的低效困境,打破原有的流量、渠道、定价等垄断的现状,利用信息技术开拓下一个保险产业链中的创新风口。InsurTech要深挖那些大保险公司没有动力去开发的领域,挤出现有保险商业模式的超额利润和低效率,如高度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基于社交平台的保险产品、获取可穿戴设备数据并根据使用者行为开展保险定价等。InsurTech发展的方向必定是要循着整个保险行业的产业价值链向下或者向上发散。保险已经细分出很多分支行业,只要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细分环节寻找并解决掉痛点,为自己的产品实现差异化,就能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InsurTech依托技术进步发挥作用,研究关联产业链比研究保险主业具有比较优势,目前,降低费用率和损失(死亡)率是InsurTech发挥作用的最重要舞台。

第四,保险行业协会、学术界等非营利性组织应注重对InsurTech的前沿观察,致力于持续为保险行业拓宽新视野,延伸新思路,提出新理论。加强社会对InsurTech的关注和研究,汇集广大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智慧,进一步推动InsurTech向纵深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SIM

猜你喜欢

保险公司客户用户
扩散风险模型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