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开敞度条件下坡向对红松胸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

2017-05-11罗也沈海龙张鹏林存学齐良一

森林工程 2017年2期
关键词:北坡坡向红松

罗也,沈海龙*,张鹏,林存学,齐良一

(1.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园艺研究所,黑龙江 牡丹江 157100;3.黑龙江省伊春市红松研究会,黑龙江 伊春 153000)

不同开敞度条件下坡向对红松胸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

罗也1,沈海龙1*,张鹏1,林存学2,齐良一3

(1.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园艺研究所,黑龙江 牡丹江 157100;3.黑龙江省伊春市红松研究会,黑龙江 伊春 153000)

研究以山河屯、帽儿山和方正三个试验地内红松个体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坡向对次生林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直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试验地内,在同一坡向条件下,红松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呈现随开敞度的增大而随之增大的趋势,并且差异性显著,当开敞度为2.0时,红松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均高于其他开敞度水平。同一开敞度各试验样地中,南坡和西坡的红松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要大于东坡和北坡,且差异性显著。

红松(Pinus koraiensis);开敞度;坡向;径高

0 引言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地具有地带性特征的顶极群落,目前红松阔叶混交林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大部分已经演变为过伐林或次生林、人工林、灌丛等。其中次生林和灌丛无法通过天然更新途径实现针阔混交林,特别是红松阔叶林的自然恢复与重建。如何促进其尽快恢复成近顶极红松阔叶混交林,已经引起林业工作者的广泛关注[1-4]。

开敞度是林下光照条件的测度指标,能够体现林木个体光环境的强弱,林内任一样点的开敞度(K)定义为该点到4个象限最近的4株相邻上层林木的水平距离与该株上层林木高度的比值之和[5]。

树木的生长一方面受到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外界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坡向便是其中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之一[6],红松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十分密切,并且红松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光照量也并不相同[7-8],同时坡向不同影响着光照的吸收量,从而影响不同坡向上植物的生长,甚至影响坡向上的群落及植被类型[9-10],不同坡向对树木的影响情况不同,同一树种处在不同坡向上,其生长状况也不同[11],同时坡向的不同对植物径向生长的影响差异性显著[12-13],党晶晶和史元春等研究发现,随着坡向的改变,植物叶片的性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14-15],侯兆疆和张维研究发现植物的株高、枝条数和株数同样会随着坡向变化而改变[16-17],另外,坡向的不同,不光对树木地上部分有影响,对树木地下根系的生长同样影响显著[18-19]。

但是,对于立地与林冠下红松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林冠下植被、土壤等环境条件复杂,同时受到个体空间和密度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对比分析比较困难,并且前人的研究基本处于群落水平上,包括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以及林木分级等在林分水平上控制间伐强度的定性经营或定量调控[20],没有做到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精准化的定量经营和调控[21]。在研究目的上,前人以探索自然机制的研究较多,有针对性的为建立适宜森林培育技术而进行的调控机制研究较少。同时开敞度指标应用上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对开敞度的林学意义的理解上比较困难,测定和调整程度上比较复杂,林业工作人员不易掌握和应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加之我国东北地区范围广阔,在实际的生产和实验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所以更迫切的需要一套完善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管理模式[22-23],而本实验为了快速高效地促进次生林中人工引入红松的健康生长发育,为了开发便于生产应用的、简易的、可操作性强的培育技术,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和生产服务功能,同时通过对这个规律及其影响关系之间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红松生长的主要因素及简化开敞度指标应用的思路和方法,为红松阔叶人工-天然混交林的培育与经营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24-26]。

1 研究地区概况

山河屯、帽儿山、方正三块试验样地均属于长白山张广才岭余脉。山河屯样地施业区地理坐标位于127°28′-128°14′E,44°03′-44°38′N,全年平均气温2.9℃,以暗棕壤分布最广;帽儿山是我国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针阔混交林过渡类型的中心地带,施业区地理坐标位于127°30′-127°34′ E,45°21′-45°25′ N,平均海拔高度300 m,年平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723.8 mm,样地内以暗棕壤为主;方正样地年平均气温2.5℃,年平均降水量为550 mm左右,样地内土壤大部分为暗棕壤。三块试验样地的植被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是由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经人为干扰破坏后形成的较典型的东北东部天然次生林。该地区次生林类型多样而具有代表性,森林类型有:硬阔叶林、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天然次生林主要包括:蒙古栎林、杨树林、白桦林和杂木林等;人工林有樟子松林、落叶松林、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红松中幼龄林和水曲柳幼林等。主要针叶树种有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 Zucc)、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Rupr.)、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in)、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Nakai.)。主要阔叶树种有山杨(PopulusdavidianaDode.)、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Rupr.)、三蕊柳(SalixtriandraL.)、柞木(QuercusmongolicaFisch.ex Turcz)、青楷槭(AcertegmentosumMaxim)、色木槭(AcermonoMaxim)、白牛槭(AcermandshuricumMaxim)、茶条槭(AcerginnalaMaxim)、糠椴(TiliamandshuricaRupr.et Maxim)、紫椴(TiliamaurensisRupr)、核桃楸(JuglansmandshuricaMaxin)、春榆(UlmuspropinquaKoidz.-U.japonicaSarg)、裂叶榆(UlmuslaciniataMayr)、稠李(PadusasiaticaKom)和山桃稠李(Padusmaackii(Rupr.)-Kom)。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调查方法

选取位于张广才岭余脉的山河屯、帽儿山、方正三个地点为试验样地,在三个试验地内不同开敞度林分下分别设置临时标准地,临时标准地分布在每个试验地各开敞度林分下的东、南、西、北四个坡向上,每块标准地大小为20 m×20 m,每个坡向上三个重复,三个重复的临时标准地间隔不小于20 m,三个试验地共36块临时标准地。在各标准地内均选取18年生红松按蛇形分别挂牌,用胸径尺测定每个标准地内各30株红松胸径值总生长量,并测量树高,记录红松个体生长状况,同时记录每一株红松周围四株相邻阔叶树的树种种类、树高以及阔叶树到红松的水平距离,用以计算单株红松的开敞度大小。

2.2 调查数据计算统计

将在各个样地不同开敞度下测定的红松胸径和树高按照所处坡向不同,划分为分别处于东坡、南坡、西坡和北坡的红松,计算不同开敞度不同坡向下红松胸径和树高的平均值和标准误差,以及对不同开敞度和不同坡向之间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3 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所有数据应用Excel 2003处理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误差等,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坡向对次生林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胸径生长的影响

山河屯、帽儿山和方正三个试验样地内不同开敞度下,不同坡向的红松生长状况差异显著,由表1可知,在山河屯样地内,在同一坡向上时,红松的胸径整体随着开敞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且胸径差异性均显著,并在开敞度为2.0时,红松胸径存在最大值,但是在东坡时红松胸径整体随开敞度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东坡红松胸径最大值在K=1.0时,主要原因是受到样地内其他因素的影响。就同一开敞度条件下而言,山河屯样地内红松平均胸径整体上在南坡和西坡时都要明显大于红松在东坡和北坡的平均胸径,并且差异性均显著。

表1 山河屯不同开敞度不同坡向对红松胸径生长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开敞度不同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开敞度同一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

由表2可知,在帽儿山样地内,同一坡向上,红松的胸径整体随着开敞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并且差异性均显著,并在开敞度为2.0时,红松胸径存在最大值,同样是在帽儿山东坡时红松胸径整体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主要是其他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就同一开敞度条件下而言,帽儿山样地内红松平均胸径整体上在南坡和西坡时都要明显大于红松在东坡和北坡的平均胸径,且整体差异性均显著。

表2 帽儿山不同开敞度不同坡向对红松胸径生长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开敞度不同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开敞度同一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

由表3可知,在方正试验样地内,同一坡向上,红松的胸径整体随着开敞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大的趋势,除了在北坡时红松胸径变化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差异性均显著,并在开敞度为2.0时,红松胸径存在最大值。就同一开敞度条件下而言,方正样地内红松平均胸径整体上在南坡和西坡时要明显大于红松在东坡和北坡的平均胸径,仅在K=0.5和K=1.0时红松胸径差异不显著,其他整体差异性均显著。

表3 方正不同开敞度不同坡向对红松胸径生长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开敞度不同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开敞度同一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发现,各个样地内红松胸径的大小均会随着开敞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在个别条件下这一变化规律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样地内红松的生长并不只受到开敞度和坡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同时周围阔叶树的特征以及不同地理位置和土壤类型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红松的生长发育,所以在山河屯和帽儿山样地内,由于周围阔叶树、地理位置和土壤类型的不同,东坡的红松胸径会出现在K=1.0时存在最大值,这便是样地内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由于本实验测量红松年龄较小,所以红松胸径的大小在增加的程度上并不明显,甚至总体变化值不到1 cm,但是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的整体规律是存在的,当红松继续生长,达到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不同开敞度及不同坡向下的红松胸径变化就会非常明显,从而能够很好为红松生长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2 坡向对次生林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树高生长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山河屯样地内,在同一坡向上时,红松的树高整体随着开敞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且树高差异性均显著,并在开敞度为2.0时,红松树高存在最大值,但是在东坡时红松树高整体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主要是其他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就同一开敞度条件下而言,山河屯样地内红松平均树高在南坡和西坡时都要明显大于红松在东坡和北坡的平均树高,除了在K=0.5时树高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整体差异性均显著。

表4 山河屯不同开敞度不同坡向对红松树高生长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开敞度不同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开敞度同一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

由表5可知,在帽儿山样地内,同一坡向上,红松的树高整体随着开敞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并在开敞度为2.0时,红松树高存在最大值,但是在北坡时红松树高变化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差异性均显著,主要是因为生长在北坡的红松整体接受的光照条件非常弱,所以当开敞度改变时,红松所接受的光照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对于红松树高的影响并不明显。就同一开敞度条件下而言,帽儿山样地内红松平均树高在南坡和西坡时都要明显大于红松在东坡和北坡的平均树高,且整体差异性均显著。

由表6可知,在方正试验样地内,同一坡向上,红松的树高整体随着开敞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并在开敞度为2.0时,红松树高存在最大值,但是在东坡时红松树高变化差异并不明显,其他差异性均显著。就同一开敞度条件下而言,方正样地内红松平均树高在南破和西坡时都要明显大于红松在东坡和北坡的平均树高,并且整体差异性均显著。

表5 帽儿山不同开敞度不同坡向对红松树高生长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开敞度不同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开敞度同一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

表6 方正不同开敞度不同坡向对红松树高生长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开敞度不同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开敞度同一坡向下红松胸径显著。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发现,各个样地内红松树高的大小总体上均会随着开敞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K=2.0时存在最大值,但是在山河屯样地内东坡时却出现了K=1.0时,红松树高存在最大值,主要是因为样地内红松的生长并不只受到开敞度和坡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同时周围阔叶树的特征以及不同地理位置和土壤类型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红松的生长发育,这便是样地内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在研究中发现,样地中处于北坡的红松由于所接收到的的光照条件非常弱,当开敞度变化时,样地内红松所接收到的光照变化并不明显,因此红松树高的改变也不太明显。而这一规律同样可以为生产实践中栽植红松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4 结论与讨论

开敞度的不同影响着林下红松的生长,开敞度在每一个坡向上,大致均呈现随着开敞度的增大,红松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也随之增大的趋势,并且差异性显著。在本试验中,当开敞度为2.0时,红松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均高于其他开敞度水平。说明同一坡向条件下,林分下开敞度的大小影响着红松的生长,开敞度越大,林下红松接收的光照条件越好,越有利于红松的生长。但是本试验所研究的三个样地的林分密度均比较大,并不存在开敞度大于2.0的条件,因此较大的开敞度条件下红松生长状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同一开敞度各试验样地中,红松生长状况在不同坡向上表现不同,南坡和西坡的红松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均大于东坡和北坡,且差异性显著,甚至出现了东坡和北坡开敞度为2.0时,红松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值仍然要小于南坡和西坡开敞度为1.5时红松各水平的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南坡和西坡的光照时间比东坡和北坡要长[27],接收光照条件要明显优于东坡和北坡,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红松所处坡向的不同,其实是反映了其所接收的光照条件的不同,从而对红松的生长产生了影响。同时在研究中发现,个别条件下红松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大小并未随着开敞度的增加而增大,主要是样地内林下红松受到了除开敞度和坡向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红松周围阔叶树特征,地理位置和土壤类型,而这些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完善林下红松的影响条件,从而为红松的生长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因此通过本实验研究结果,建议在林下红松抚育经营管理中,可以控制林分开敞度为2.0,并且尽量选择南坡和西坡光照条件好的林分栽植红松,以便为红松生长提供良好的光照环境条件,从而达到快速高效的促进次生林中人工引入红松的健康生长发育的目的。

[1]胡正昌.次生林经营方针和方法的探讨[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3,11(4):11-22.

[2]王长富.试论中国次生林作业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6):57-59.

[3]陈大柯,郑焕能,周晓峰,等.帽儿山次生林类型的形成及经营意见[J].东北林学院学报,1964(3):47-69.

[4]张群,范少辉,沈海龙.红松混交林中红松幼树生长环境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216-224.

[5]罗耀华,陈庆诚,张鹏云.兴隆山阴暗针叶林空间格局及其利用光能的对策[J].生态学报,1984,4(1):10-20.

[6]Fekedulegn D,Hicks R R,Colbert J J.Influence of topographic aspect,precipitation and drought on radial growth of four major tree species in an Appalachian watershed[J].Forest Ecology & Management,2003,177(1-3):409-425.

[7]Zhang M,Zhu J,Yan Q.Seed germination ofPinuskoraiensisSiebold & Zucc.in response to light regimes caused by shading and seed positions[J].Forest Systems,2012,21(3):426-438.

[8]Zhang M,Yan Q,Zhu J.Optimum light transmittance for seed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recruitment ofPinuskoraiensis:implications for natural regeneration[J].Forest Biogeosciences and Forestry,2015,8(6):e1-e7.

[9]Bennie J,Huntley B,Wiltshire A,et al.Slope,aspect and climate:Spatially explicit and implicit models of topographic microclimate in chalk grassland[J].Ecological Modelling,2008,216(1):47-59.

[10]Carletti P V E,Pizzeghello D,Concheri G,et al.Soil humic compounds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ix spruce forests as function of parent material,slope aspect and stand age[J].Plant and Soil,2009,315(1):47-65.

[11]Abrams M D,Ruffner C M,Morgan T A.Tree-ring responses to drought across species and contrasting sites in the ridge and valley of central Pennsylvania[J].Forest Science,1998,44(4):550-558.

[12]刘欣,刘滨辉.大兴安岭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42(12):13-17.

[13]郭明辉.森林培育措施对红松人工林径向生长性质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3,39(5):100-104.

[14]李兴,蒋进,宋春武,等.不同坡向梭梭幼苗的生长状况和适应特征[J].中国沙漠,2013,33(1):101-105.

[15]薛文鹏,赵忠,李鹏,等.王东沟不同坡向刺槐细根分布特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6):27-32.

[16]党晶晶,赵成章,李钰,等.祁连山高寒草地甘肃臭草叶性状与坡向间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15,39(1):23-31.

[17]史元春,赵成章,宋清华,等.兰州北山刺槐枝叶性状的坡向差异性[J].植物生态学报,2015,39(4):362-370.

[18]侯兆疆,赵成章,李钰,等.不同坡向高寒退化草地狼毒株高和枝条数的权衡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14,38(3):281-288.

[19]张维,贾风勤,纳森巴特,等.新疆西天山峡谷不同坡向野核桃幼苗种群动态及生长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4,33(10):2596-2602.

[20]徐蕊,牟长城,李婉姝,等.“栽针保阔”红松林不同透光强度效果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0):30-33.

[21]李学文,王清君,姚彦文,等.红松幼树生长与相邻阔叶树开敞度关系的研究[J].林业科技,1992,17(6):4-7.

[22]于大炮,周旺明,包也,等.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东北阔叶红松林的可持续经营[J].生态学报,2015,35(1),11-17.

[23]包也,于大炮,周莉,等.择伐对阔叶红松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J].生态学报,2015,35(1),32-37.

[24]Guo H J,Song X Y,Chen L S.Qualitative analysis of a korean pine forest model with impulsive thinning measure[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14,234(5):203-213.

[25]胡振生,周建宇,万道印,等.择伐强度对阔叶红松林恢复和发展的影响[J].林业科技,2015,(04):20-23.

[26]崔智松,吴瑶.林隙透光抚育对红松林分径级结构的影响[J].林业科技,2014,(04):48-49.

[27]Leonelli G,Pelfini M,Battipaglia G.et al.Site-aspect influence on climate sensitivity over time of a high-altitude Pinus cembra tree-ring network[J].Climatic Change,2009,96(1):185-201.

Effect of Aspect on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Height Growth ofPinusKoraiensisunder the Different Opening Degrees

Luo Ye1,Shen Hailong1*,Zhang Peng1,Lin Cunxue2,Qi Liangyi3

(1.School of Forestry,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150040; 2.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Research in Mudanjiang city,Mudanjiang,157100; 3.Association ofPinuskoraiensisinresearch inYichun city,Yichun,153000)

The effect of aspect on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and growth height of plantation Pinus koraiensis trees under the canopy in secondary forests in Shanhetun,Maoershan and Fangzheng site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BH and average height ofPinuskoraiensisin all experiment sit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pening degree in the same aspect (P<0.05),the average DBH and average height ofPinuskoraiensisare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opening degree when opening degree was 2.0.The average DBH and average height ofPinuskoraiensisin the southern aspect and the western aspect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eastern aspect and northern aspects in the same opening degree in each experiment site(P<0.05).

Pinuskoraiensis;opening degree;aspect;DBH and height

2016-09-14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2007GB24320427)

罗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森林定向培育。

*通信作者:沈海龙,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森林定向培育。E-mail:shen6259@aliyun.com

罗 也,沈海龙,张 鹏,等.不同开敞度条件下坡向对红松胸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J].森林工程,2017,33(2):05-10.

S 718

A

1001-005X(2017)02-0005-06

猜你喜欢

北坡坡向红松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DEM地表坡向变率的向量几何计算法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
陈北坡的火车
陈北坡的火车
坡向和坡位对小流域梯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