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语言训练 提高语文能力

2017-05-11张津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境词语课文

张津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即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直接与文章对话,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断增强语言积累,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一、词语理解为前提

语言,是很抽象的,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作为“语言训练”,语言理解是前提。我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几种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

(1)联系生活体验解词。对于孩子来说,许多陌生新鲜的词语,“就词解词”是一个很生涩的方法,因而很难吸收、牢记,更不会运用。而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了生活才有鲜活的语言。课本上学到的语言词汇,要成为学生脱口而出、一挥而就的活的语言,往往需要教师为学生搭设一个通向生活的语言文字训练台阶。例如,教学《鸟的天堂》 “不可计数”一词时,我首先说:“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被称作“不可计数”的东西有哪些?”生答:“树叶、头发、星星等。”接着,我又说:“是啊,这些东西多得数不清,那鸟的天堂仅一棵榕树身上怎么会有不可计数的枝干呢?”学生答完,教师再小结补充:“这棵榕树占地150亩,有300间教室那么大。”随即板书“独木成林”。这样的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的语言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认识语文学习的内容,还可以训练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敏感度。

(2)创设情境对比解词。表达能力强不强,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是否契合语境。脱离了一定语境的词句表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没有抓手。新课标极其重视对学生进行揣摩语境义的动态语言训练。例如《猫》这课中的“……踩印几朵小梅花”改成“踩印几个小梅花”让学生发现、讨论两者的区别,抓住“蹭”字体会猫的温柔可亲。又如“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中的“更”被教师有意识地改换成“也”,引导学生品评其味。学生在“更”与“也”的用词比较中,体会到了“更”是进一步的喜愛,喜爱的程度提高了,发展了。《颐和园》中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滑过”中的“滑”如果改成“划”,好不好?通过比较,学生会意识到“滑”“划”虽然是同音字,但改成 “划”,昆明湖的平静无瑕的美感就找不到了。自然,对“滑”的特殊语境义就认识深刻了。

(3)想象模拟法。在低、中年级词语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想象模拟”,因为它能将抽象、复杂、生涩的词汇变得形象、简单、有趣。例如:《惊弓之鸟》中“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中的两处“直”意思不同,学生难以理会。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用手势模拟大雁惊弓掉落的过程,再让学生在评析中加深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又如《她是我的朋友》的“啜泣”、“哭泣”、“抽泣”、“呜咽”这几个词意思相近,恰恰又是反映阮恒心理活动的关键字眼,如果就凭口头说它们的区别,显然无法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因此,我问:“这两段用了不少描写‘哭的词,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各是什么?谁来表演一下?”通过表演,不仅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阮恒从平静到紧张再到痛苦、失望的心理,而且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二、课堂积累夯基础

语言训练的目的在于运用,而积累则是攀登的必经之路。只有以有效的方法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将其引入学生的记忆仓库,一旦需要时,才能涌于笔端。

教学中, 有时我在学生接触新学的词语时,以一词引一类,由一词带一串。如由《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的“笑眯眯”引出“笑盈盈”、“笑吟吟”、“笑哈哈”……等。又如《火烧云》中的“红通通、金灿灿”引出“黑生生、黄澄澄……”等,“半紫半黄”引出“半红半绿、半黑半白……”等。有时,可根据词语搭配规律,以词带词。如由《飞夺泸定桥》中“水声震耳欲聋”,可引导学生完成“雷声( ),琴声( ),鸟声( ),风声( )。”等词语搭配。此外,在平常教学中,我尽量将枯燥无味的作业化为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如成语接龙,表演课本剧,填写表示数字或花名的成语比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语文实践出真知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适时、适地地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中,描写水和山的两个排比句不仅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句式,而且每个分句前半句都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山水的具体特点。在教学时,我一方面通过引读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而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一方面又引导学生仿照例句写话,如仿照“真静啊,静得……;真清得,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还可以设计举一反三的句子进行训练如: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 )。这样教学紧扣且超越文本语言,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将“潜在的文本”变成了“现实的文本”,语言、思维均得到训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用多种形式描绘同一景物的特点)。

总之,语言训练的方法是无究无尽的。我时常对文本“旁逸斜出”,进行语言转换训练可以重组语言结构,可以给课文补白,可以模仿句式创造性练笔,还可以转换体裁改写课文,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教师要增强学生语言实践空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光芒与魅力,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语境词语课文
找词语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跟踪导练(三)2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