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017-05-11李飞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圆柱体参与度创设

李飞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那么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做适当的“降格处理”。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通过降低新知识难度,使其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处理,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的知识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创设适当的教學情景,是激发学生参与度的前提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眼看、耳听、手动、脑想,使他们用多种感官投入学习。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是课前指导学生制作一个圆柱体,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圆柱体的拆、合、比等方式去探索圆柱体侧面展开后形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体底面的圆的周长、圆柱体的高的关系,从而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采用竞赛、板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直观、灵活、生动的电教手段,拓宽练习的面,丰富练习的形式,缩短练习与练习之间的时间差,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情景,让学生的感官都积极动起来。

(三)以游戏、动画故事、猜谜语、设置悬念、结合生活实际等引入新课。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们可以通过“猴妈妈分桃”的故事引入。在故事的叙述的同时又在黑板上出示这样一组算式:“8÷2=4;16÷4=…;48÷12=…;480÷12=…”让学生计算、观察、讨论它们之间的规律。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

四、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长、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先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将其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摆法?然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五、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

(一)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去质疑、思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巧妙设问,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质疑、思考。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在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是转化为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来计算的?怎样转化的?那我们今天要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又可以转化为已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来计算?如何转化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探究新知,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揭示,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规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学法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设计一些情景,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研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一定的点拨,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等。如:给学生创设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图表、演示、板书的观察去发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自己去探究其中的规律、关系;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多在小组内、班上与同学、老师一起互评互议,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登台讲解等,以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三)因人而异,尽量让学生参与

由于学生的智力和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客观上存在着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将问题与学生对应,让学生去探究,发表意见,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此我们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猜你喜欢

圆柱体参与度创设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创设未来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