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2017-05-11何易杰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合作

何易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中学阶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重大的教育与锻炼意义,对青少年的思维意识形成、情感塑造、性格培养都有较好的锻炼。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 意义 策略

一、教育改革是发展趋势

自主合作学习理论是实施新课改以来最为推崇的并得以推广的一种教学理论,要求我们的课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课堂。中国教育几千年来没有多大的变化,新的教育思潮也很难被教育者接受,仍然受制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束缚,永远重复着“一支粉笔、一个板擦”的课堂教育,或填鸭式,或注入式,或被动式等等。这种模式已经严重妨碍了现代人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思维开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学生的思维是死板的,不开放的,他们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没有了情感的自我化,没有对事物的创造能力,也阻碍了人性的解放与自我的完善。他们的创造能力低下,创新能力弱化,社会的参与意识淡化。这样的人才已经不适合现代的社会,不能与国际接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更要先行,以培养多元化的人才,适应多元化的世界。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培养新型人才,要从小抓起,初中教育又是非常关键时期,要从素质教育观出发,个性差异教育出发,正确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解放思想,自我完善,自我学习,以新思想新知识武装自己,以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目前,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我们需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积累经验,以探究合作学习的视角研究实施语文教学。

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意义

教育不仅是传授文化,它承载的是社会价值,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中学阶段的教育尤其重要,这时期的学生成长最快,特别是初中生,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推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教育不仅能够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自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識的过程,是新知识的形成和建立的过程。合作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探究就是创造与创新,就是创造文明,开创未来。中学生思维最为活跃,创造最为奇特,我们应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模式,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以使我们的教育发展未来出现新气象。

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思维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实践,自我发掘文本内涵,达到知识的自我修复,才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现在的教育实践,已经有不少的新手段新方式走进课堂,比如,动画、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投影机设施的完善,以及OFFICE、PPT、FLASH等软件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些都是教育改革成果,但这些只是物质领域的改革,没有着手对教育对象——人的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改革是真正对人的改革,是人性教育的改革,也是尊重人的教育改革。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是人类战胜自然的法宝,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主团结意识。

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系统性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实施。要多给学生机会,充分利用有效平台,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以5-6人或3~4人一组进行讨论、探究,或者自主结合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使课堂成为立体式的教育场所,循序渐进地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使知识最大化被学生接纳消化。教师要充分备课,准备好翔实的备课资料,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各自展示自我才能,发掘他们的亮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在各方面的想法,让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方法。教师更要优化教学设计,不能一味追求自主、合作而造成课堂一盘散沙的情况,要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目标、情境,实现“独思、交流、共享”,使初中语文教学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合作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